APP下载

用行动学习工具搭建主动学习的桥梁

2024-03-19佟磊

教育家 2024年7期
关键词:小猪工具游戏

佟磊

纵观幼儿园教育行为,当今学前教育工作者已经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关注幼儿如何学,从关注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但在幼儿园表演区游戏中,我们仍会看到,幼儿按照指定的“剧本”表演,看似精彩纷呈,实则缺少了主动性和参与性,忽视了游戏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在幸福型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将行动学习工具广泛地应用在集团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等方面。行动学习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创始人是英国的管理学家雷格·瑞文斯,他认为,行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以解决真实问题为目的,以行动、反思、对话为基本形式,将行动体验上升到认识水平,将新认识及时转化为行动,并在行动中检验,在“行动—反思—再行动”的循环中实现成长。我尝试将行动学习工具应用于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成长。

引领幼儿在游戏中发展

场景1:《三只小猪》的头饰怎么做?

剧目确定后,幼儿一边七嘴八舌地商量故事中的角色,一边翻看表演区的戏服。不一会儿,他们不开心地跑了过来:“老师,衣服找到了,但是没有小猪的头饰!”我说:“那怎么办呢,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第二天,小丽开心地说:“我奶奶说六片三角形的布就能做帽子,再粘上耳朵和鼻子就能当作小猪的头饰。”

行为分析:教师的问题驱动,促进了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场景2:“草房子”“木头房子”“砖房子”怎么做?

做草房子之前,我拿来了草帘子。果冻说:“老师拿来的草帘子需要立起来,怎么做呢?”幼儿利用做相框支架的原有经验,尝试在草帘上插入彩色插片。在做木房子的时候,幼儿把目光投向了建筑区的地垫,用六块地垫做围墙、两块地垫做房顶,拼成了一座房子,并用牛皮纸进行装饰。在做砖房子时,米果说:“我们用牛奶盒做砖头吧。”于是,幼儿一起收集了全园的牛奶盒,并涂上颜料,一块块“小砖头”就做好了。

行为分析:教师的具体行为,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嫁接了已有经验,将新认识及时转化为行动,并在游戏体验中不断尝试探索,促进了幼儿觉察、反思、重構、践行意识的形成。

场景3:“木头房子”太高、太沉怎么办?

第一次表演在欢呼雀跃中开始了,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一是六块地垫拼起来太高,一个幼儿扶不住,二是两块地垫拼成的房顶太沉,很多幼儿举不起来。在解决办法上,幼儿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我说:“怎么才能知道哪种办法好呢?”在我的启发下,幼儿由争吵变为了尝试。面对第一个问题,幼儿尝试用三块地垫,但高度太矮,两个小演员钻不进去。幼儿又提议锯掉六块地垫的一部分,获得了一致认同。面对第二个问题,幼儿把厚地垫换成了薄地垫,瞬间减轻了重量。

行为分析:教师的问题驱动推动了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进一步提出问题、澄清问题、重构问题、创新方法、采取行动和学习反思。

场景4:演员经常更换怎么办?

《三只小猪》表演渐渐步入正轨。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成员想加入游戏,但又不知道如何表演。我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幼儿在一次次换演员的过程中,设定了一个新的角色——导演。自从导演出现后,不仅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还引导表演者从游戏中发现优势,查找不足。

行为分析:幼儿发起的问题在幼儿的互动中得以解决。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开放的环境,帮助幼儿由“会问”到“能解决”。

场景5:男孩不爱表演怎么办?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表演区有一个现象:几乎都是女孩在表演。我对幼儿说:“男孩愿意创编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并表演吗?和女孩进行一场表演比赛吧。”竞争意识强烈的男孩立刻带着不服输的斗志加入了表演,并创编了《三只小猪穿越恐龙时代》。

行为分析:教师要尊重幼儿本真的感受,积极采纳幼儿的建议,因为比模仿更重要的是思维参与。

场景6:我们编的新剧情怎么样?

幼儿表演了自主创编的《三只小猪穿越恐龙时代》后,观众在表扬他们的新创意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对观看表演的幼儿说:“请大家夸一夸他们的表演,并提出一个完善表演的小建议。”

行为分析: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悦纳他人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获得了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行动学习”助力幼儿实现有效学习

“行动学习”工具对幼儿的学习品质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行动学习”工具,教师在组织课程中秉持了价值第一、过程第二、策略第三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明确以幼儿的游戏体验为中心的价值目标,其次为实现该价值目标创设与幼儿原有经验相适应的教育环境,最后采取有效的支持、策略与方法,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以及达成价值目标。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遵循了“两个凡是”原则,即凡是幼儿能自己做的事情,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自己去做;凡是幼儿应该获得的行动体验,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自己去体验。从而使幼儿拥有了主动探究的机会、主动发挥创想的机会、主动合作交流分享的机会、主动承担责任的机会等。

“行动学习”工具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第一,幼儿自主创设游戏。在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自主设计的游戏,最容易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比如,幼儿自主制作了表演的道具、自主创设了表演环境、自主设计了男孩的剧本、自主形成了多元的评价等。自主的游戏体验不断为幼儿提供成长动能。

第二,教师丰富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在游戏中,教师让幼儿真正成了“空间”和游戏的主人。教师丰富的问题驱动、动作和表情,影响了幼儿的情绪、思考的维度、表现的方式等,使得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得以更好地发挥。

第三,领域间目标的整合。案例中,领域间目标有机结合,既拓展了幼儿多种表达表征的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行动学习”工具使幼儿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幼儿不仅是表演者,还是游戏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枯燥的游戏变成了幼儿主动参与的游戏,这样的过程既是愉悦的,又是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的。

“行动学习”工具推动了师幼共同成长。教师作为游戏的参与者、陪伴者和引领者,在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和表现的过程中,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教育的策略、方法与手段。对幼儿而言,基于已有经验,在自主游戏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获得了很强的胜任感、价值感。

“行动学习”工具促进了多元和谐师幼关系的构建。在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师幼关系呈现追随、陪伴与支持的特点。追随是教师隐形存在于幼儿兴趣需求之后,陪伴是教师隐形存在于幼儿投入游戏之中,支持是教师隐形存在于幼儿发展之前。无论是追随、陪伴还是支持,都指向教师应持续地做好倾听、观察、理解、陪伴与同行。

“行动学习”工具促成了幼儿主动学习流程模式的建立。聚焦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模式,即“行动—反思—对话—再行动”的“螺旋、反复、交织”模式。行动是幼儿自主的游戏体验,反思是幼儿在游戏体验中的前思、后思和当下思,对话是幼儿与同伴、教师、材料、环境的对话,三者在交织互动中促进幼儿学习。

猜你喜欢

小猪工具游戏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巧用”工具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