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 缘何难以“ 深入”

2024-03-19张亚杰王冰倩

教育家 2024年7期
关键词:导图深度幼儿园

张亚杰 王冰倩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学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因其不仅关乎幼儿当下的成长,还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很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看似在追求深度,实际上仅仅停留在浅层,难以走向深层,甚至对幼儿发展起着反作用。幼儿园深度学习,为何难以走向深入?认知与实践陷入了哪些误区?

幼儿探究环境受限

一是时间的限制。幼儿在某活动过程中尚未解决问题,正处于反复尝试探究中,但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被迫终止,导致活动难以深入,从而无法深度学习。二是空间的限制。每当活动时间结束,幼儿需要收拾整理活动区域,探究结果无法保留,下一次活动又需要从头开始,使得幼儿活动水平难以提升。

幼儿主观能动性被忽视

部分教师对深度学习的概念了解不足,于是有的教师人为增加活动难度,看似提升幼儿水平,实则是揠苗助长。学前阶段的深度学习并不强调对复杂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希望幼儿在深度学习中感受其中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并尝试与自己的生活联系,综合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探究的乐趣,为未来学习相关知识做准备。如果教师把知识传递本身当作目的,直接将知识“灌输”“平移”给幼儿,忽视幼儿的活动体验和亲身经历,这样的学习很難成为深层次的学习。比如,部分教师采用项目式的活动形式,但是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依然是教师主导,并以教师高控的节奏推进活动的开展,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前期经验以及能力发展水平。在观察一些所谓深度学习的活动时,我们往往会存在疑问:幼儿能够想到这些方面吗?幼儿的能力水平能做到吗?这是教师的深度学习还是幼儿的深度学习?

再如,深度学习活动中运用的思维导图过于复杂,超出了幼儿的理解水平。使用思维导图计划或者记录,是一种常见的幼儿学习方式。但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让幼儿画的思维导图体现出更高水平,就引导幼儿画复杂的思维导图,却忽视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

教师专业指导缺失

第一,忽视幼儿的兴趣。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特有的学习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主动探究,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其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迁移到新的情境,从而解决真实问题。而部分教师在选择深度学习活动的主题时往往会忽视幼儿的兴趣,导致无法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

第二,不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与生俱来,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深度学习是探究式学习,要求幼儿深度加工所学习的内容、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有效地转化、迁移,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建构知识、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等环节都是以幼儿为主体,他们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坚持独立的思考、分析判断,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能够利用已有信息进行想象和创造,活动后能够对活动进行反思。这些学习品质的培养都渗透在深度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而部分教师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片面追求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使幼儿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幼儿在日常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第三,缺少实践操作。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能够通过感知、操作和实验等方式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同时更容易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真实的情境可以是幼儿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和实践情境。深度学习需要幼儿积极主动的“做”,需要建构的“想”。如果缺少实践操作,幼儿单纯地“做”、缺乏思考地“做”,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行动,很容易流变成浅层学习。

第四,不重视同伴合作。合作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团队合作能力、互助精神、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信心。而目前部分深度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更像是走流程,成为一种“假合作”。由于合作不被重视,缺乏专业的引导,导致幼儿不会分工或者分工不合理,同伴之间的合作效率不高。一部分幼儿始终忙忙碌碌,另一部分幼儿则是消极等待、无所事事。

第五,不重视幼儿高阶思维的培养。有效使用一系列高阶思维技能,幼儿的思维会更具灵活性。而在当今部分幼儿园,高阶思维的培养并不被重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虽然引导幼儿做计划,但不重视计划,使得计划流于形式,活动过程基本不按照计划执行,活动后也不会对计划进行深入讨论,只停留于对活动过程的描述,无法引导幼儿的进一步思考。此外,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水平不高,教师的提问往往是封闭性的问题,较少提出可以引发幼儿思考的开放性问题。

第六,不重视讨论与分享。讨论是促进幼儿思考的重要环节。活动前的讨论、查阅资料、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活动后的记录、分享、评价、总结都是深度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幼儿想法的表达、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如果教师组织的讨论过于简单,就无法帮助幼儿发展高阶思维。活动后的回顾分享同样是幼儿动脑的重要环节,幼儿可以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分享经验,并思考下一次活动该如何开展。而现在许多活动的分享环节缺失,或者只是教师简单地问问题,比如“你做了什么”“和谁一起做的”“做得开心不开心”,无法促进幼儿进一步回顾和反思。

在幼儿园开展深度学习活动,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三方面进行配合,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应该让幼儿在持续的探究活动中,真正从兴趣出发,逐步生成、 建构,让教师有时间观察,逐步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深入探究, 去体验、尝试、反思、调整计划和反复试错,最终解决问题。只有避免以上误区,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幼儿园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BHA200151)

猜你喜欢

导图深度幼儿园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