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事业单位智慧政工建设的意义与创新研究
2024-03-19天津市蓟州区城区排水所刘铭杰
文/天津市蓟州区城区排水所 刘铭杰
智慧政工是指在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搭建智慧化运行平台,实现与政工工作相关的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并以结果制定更为完善、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动政工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型模式。智慧政工体系的构建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合理配置政工资源,提升政工工作的针对性,更主动地解决单位员工思想层面的问题,有效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一、智慧政工的内涵及优势
(一)智慧政工的内涵。智慧政工包括智慧化和政工两方面,其核心依然是政工工作,但是在具体工作方式上与传统工作模式有着根本性不同。依托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党团组织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等方面的信息采集及智能化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制定更为完善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对政工方式的优化,推动政工工作的创新发展。智慧政工体系建设是技术发展和社会运行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是政工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推动政工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智慧政工的运行优势。智慧政工在当前事业单位政工体系中已被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有以下方面优势:1.便利性优势。将单位内部成员相关的信息和政工工作实施信息纳入统一平台,能够利用部分终端数据采集一手信息,实现信息的直接导入,能够减轻政工工作人员压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能够使政工部门更好地把握具体工作状态。2.时效性特征,政工干部利用智慧政工平台数据分析结果,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单位成员的思想变化特征,及时采取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深入实际,做好教育工作,在单位内部形成积极向上、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推动事业单位运行发展起到思想引领作用。3.互动性优势。利用App或微程序能够实现政工部门与内部成员的实时互动,准确反馈和分析政工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理措施,推动政工工作的不断优化。
二、智慧政工在事业单位中的建设意义
(一)拓展政工工作覆盖范围。对事业单位而言,实现政工工作的全面覆盖,精准识别政工工作开展中的实际问题,就要改变传统的运行方式,依托智慧化体系的构建,全面拓展政工工作的覆盖范围,推动政工工作的创新发展。在传统的运行体系中,政工工作主要是以新思想、新政策的宣讲和传达为主,对基层员工思想动态变化关注不足,无法起到良好的思想引导作用。智慧政工体系的构建能够实现对基层员工教育训练、岗位交流、表彰奖励、思想学习等方面信息的有效覆盖,能够实现对传统模式的有效覆盖,推动基层员工树立平等观念、民主观念,实现组织管理目标与个人奋斗目标的协同,切实发挥政工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
(二)创新政工工作具体形式。事业单位传统政工工作主要是以灌输式方式为主,具体形式主要集中于集体传达、集中学习等方面,基层员工只能被动接受,难以实现与政工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由此导致政工工作成效难以体现,无法起到应有的思想引领作用。利用智慧平台为基层员工提供信息交流渠道,能够让基层员工更为直接、便利地与政工干部沟通交流,能够让政工干部更为精准地把握员工思想诉求。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利用微视频、微课等形式制作更多的政工宣传内容,满足基层员工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主动形成思想体系建构,便于员工及时了解政策导向、理论要求,形成多元化的政工工作方式,确保思想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提升政工工作的针对性。智慧政工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是以信息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为基础,能够通过多元数据的精准分析,通过可视化形式了解员工思想发展动态,思想活动中的群体性特征通过数据的关联特性,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政工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参考。依照智慧政工平台反馈的实际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宣讲内容,结合单位内部业务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优化政工计划、具体方式,满足员工多元化、多途径的学习需求,确保政工工作与员工个人的成长需求相符合,提升政工工作的针对性。
(四)提升政工工作的实效性。新时期政工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实效性为基本导向,要能够利用完善的智慧政工体系实现对员工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社会形势更加复杂的背景下,员工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到网络和新媒体等途径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此在政工工作开展中,应当充分利用智慧政工平台的智能化聚合优势,在网络层面形成舆论合力,积极对抗消极负面影响,推动员工形成良好的主流意识,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发展[1]。在智慧政工体系运行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将政工工作的人文性与管理制度的刚性相结合,能够让员工更加自觉主动地践行单位管理要求,提升参与业务的积极性,为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事业单位智慧政工的创新形式
(一)构建智慧政工运行机制。事业单位智慧政工建设是传统政工模式与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有益探索,是推动政工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要适应实际发展要求,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智慧政工运行机制,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效支撑。智慧政工运行机制建设,首先,应当明确具体运行所需要的技术手段,例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等,通过合理优化,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系统;其次,要优化管理中台建设,能够利用数字可视化方式,将数据分析结果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政工干部更加直接、全面地了解具体工作状态,实现对政工工作的合理优化;再次,要优化政工教育平台建设,依托三维一端等途径,构建覆盖所有员工信息传递和交互的渠道,确保员工能够实时接收政工信息,更好地与政工干部交流互通,实现信息的多元化沟通,并能够利用信息反馈反向推动运行体系不断优化。
(二)完善智慧政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是智慧政工体系高效、精准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推动政工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实现条件。以相关重要性原则、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原则、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为基本要求,将智慧政工建设细分为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业务管理、建设质量、工作质量、成本控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政工可持续发展及员工满意度等各个方面,并结合单位业务开展和政工工作开展的实际要求,利用专家评估法构建对应的二级指标体系[2]。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分解,确定不同指标的具体权重,再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评分等方式,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智慧政工体系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对政工工作方式和内容的针对性优化,推动政工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提升政工数据智能分析水平。实现对政工数据的智能化分析,是确保智慧政工体系运行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传统政工工作的开展主要以定性方式为主,主要集中于员工思想动态的定性分析,由此导致具体工作方式与实际运行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利用指标体系构建方式,将政工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加细化的方式转化为量化数据,才能够满足智能分析系统的运行要求。在政工工作开展中,要结合对员工层面的调查研究、思想水平定量评估等方式,利用数字等级方式实现量化转换[3]。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字分析模型,通过不同量化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从深层次实现对员工思想动态的准确分析,实现对各种问题产生原因的精准分析。在得出分析结果后,利用图表、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视化手段,实现对员工思想层面共性问题的分析,员工个体在不同工作场景、不同工作阶段思想差异的分析。通过更为完善、精准的分析,为政工工作方式和内容优化提供精准的参考,及时与员工沟通交流,推动智慧政工运行的不断创新,提升整体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新智慧政工具体实施方式。不断优化智慧政工具体工作内容,创新具体实施方式,是推动智慧政工不断创新的重要形式。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应当实现智慧政工与单位内部业务层面的有效融合,以深度融合渗透的方式,实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智慧政工与业务层面的数据共享,汇总党建活动、典型代表宣传、思想政治培训及人事信息等,将分析结果与信访、监督检查、业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相互融合,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准确把握业务开展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关系,提升政工工作实效性,提升员工群体日常工作积极性[4]。其次,在开展具体工作中,还要实现智慧政工与传统政工模式的有效融合,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要注重传统政工方式中人与人直接交流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再利用线上模式推动政工工作的升级优化,确保二者能够扬长避短、相互支撑和优化。
四、事业单位智慧政工的创新保障
(一)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智慧政工体系建设覆盖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各个方面,在实际运行中,还涉及各方面的利益纠葛,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要推动智慧政工运行的不断创新,必须要强化顶层设计,为各项建设活动和具体实施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事业单位领导而言,应当深入做好调查研究,从原有的组织架构整合、政工工作利益关系、数据资源信息共享需求及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满足智慧政工体系的高水平运行为基本出发点,制定周密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5]。在智慧政工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中,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明确数据应用安全原则,制定规范化的信息采集技术标准,明确数据信息泄露告知、法律强制执行及违法处罚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避免由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对个人及单位带来损失。
(二)完善硬件设施保障。智慧政工系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保障,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应当从具体需求和技术水平层面出发,构建完善的硬件设施体系,确保政工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有效传输,推动分析质量的不断提升。智慧政工运行通常分为以下层次:1.基础层。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传感设备、信息输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等,此外还包括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等。2.信息传输层。主要是选择合适的网络技术和接口,确保信息能够完整、安全地传输。3.人工智能技术层。包括选择合适的人工智能框架、理论算法和应用算法等,这也是智能化分析结果准确性最关键的影响因素。4.应用层。包括管理模块、政工部门业务开展模块及员工个人使用模块等,通过各方面信息的导入和应用,确保智慧政工体系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三)加强政工人员保障。在智慧政工体系运行中,要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还必须强化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智慧政工功能,切实发挥智慧政工体系运行的优势。政工人员保障建设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强化领导层面建设,成立以单位领导为总负责人,政工、企业文化、办公室及财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建设模式,优化各部门的协同方式,推动智慧政工在单位当前运行体系中的有机融入。二是强化政工干部数字化技能培养,能够充分利用非结构性数据实现对政工运行现状的准确分析,把握政工工作开展的重点,实现线上线下运行体系的有机融合。三是培养政工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利用数据深度处理方面的优势,创新政工功能开发,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提升团队战斗力。
(四)优化政工评估监测体系。推动政工评估监测体系优化,动态、精准评估智慧政工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提升智慧政工运行水平,是确保智慧政工创新的重要保障。在智慧政工体系运行中,首先,加强对数据监测的重视程度,合理监测多源异构数据信息,从技术层面实现信息的综合聚类,确保数据价值能够充分挖掘出来[6]。其次,构建常态化反馈机制,根据政工工作的需要和基层员工反馈的实际情况,更新智慧政工模块,优化应用方式。再次,定期做好科学评价,灵活调整政工宣传方式,弥补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确保智慧政工的运行效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结语
新时期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创新发展离不开智慧政工体系的坚实支撑,对事业单位管理层而言,必须加强对智慧政工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软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有效提升智慧政工的运行水平,为事业单位整体业务的开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