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自我觉知,提升心理韧性
——《克服拖延我能行》教学设计

2024-03-19张巧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及时行乐电子表格心理

张巧明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

●创新整合点

1.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感知,实现差异化地教

课前教师通过钉钉APP发布《学生拖延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开始了对自我拖延情况的初步感知,这是心理课堂独特的翻转体验。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设计课堂环节,甄选信息技术工具加以辅助,以此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拖延行为。

1.引导学生在当知当觉中自我训练,实现个性化地学

开课环节,运用互动课堂,通过情景AB剧,让学生感知拖延,唤起个人拖延经历,明确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拖延行为,为开放接纳包容的心理课堂奠定基础。基于数据分析,将有相似拖延行为的学生分为一组,小组借助电子书包资源包中的程序或者文档,进行小组探索式学习,“小爱同学”协助进行课堂时间管理。随后,各小组把探索成果在全班演示,关键环节进行领学,让所有学生了解应对其他拖延情况的有效方法。在各种程序的助力下,课堂效率大大提升,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探索中都完成了自我训练,感受到了克服拖延的喜悦,实现了个性化地学。

3.引导学生在先知先觉中自我教育,实现科学化地评

通过与“小爱同学”的互动,引导学生了解提高效率的APP、人工智能等工具。鼓励学生要有先期预设,当遇到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时,可以通过相关信息工具自我调适,或进行求助。在分享收获环节,学生利用弹幕发出心声,在提升课堂趣味的同时,再一次进行自我教育—我能行,我有办法。

本节课还设置了活动前后针对克服拖延的信心指数自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心理韧性的增强有迹可循。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本节课呈现出与传统心理课堂不同的样态:凸显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学习方法,运用多元包容的学习策略,基于数据和程序开展真实任务驱动,进行小组探索式学习。数字化工具让数据和资源在课堂上流动起来,针对多个知识点解决了个性化问题,且拓展到其他方面,效度极高。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湖北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关于小学段具体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而设计。本课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属于生活适应心理领域,从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拖延的危害,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拖延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拖延的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行为训练的效度,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倡导跨学科学习,本节课,加入了“舒尔特方格”“电子表格”“心语弹幕墙”等环节,涉及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心理韧性。

本节课授课内容基于一定的心理知识背景,笔者从问题行为的角度将拖延行为定义为:拖延是个体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由个体的主观性因素所引发的后果不良的、非理性的回避现实、无所作为的行为。有研究证实,自尊、自我调节、自我效能等因素都与拖延相关,自我调节的自我效能与拖延有显著的负相关,自我调节方面的高自我效能可以预测学生好的行动力,反之亦然。

●学情分析

在设计本节课前,教师利用钉钉平台针对高年级学生发布了《学生拖延情况问卷调查》,320名学生参与调查。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显示,75.48%的学生有过拖延行为,如在学业方面完成作业拖延、在生活方面起床吃饭等日常行为拖延、在自我调试方面制订计划后拖延完成等。

在调查中发现,经过前期的网课,学生注意力集中水平整体下降,对时间的感知力和掌握力偏低,自主意识偏弱。在家庭中,部分家长简单地把拖延归结为“态度”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方法策略的指导。

对于出生在数字时代的“数字土著”而言,如何更好地面对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尤其是如何学会在数字时代高效地学习与创新,是信息科技课程特别关注的问题。基于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工具,本节课选择了钉钉平台、舒尔特方格APP、电子表格、互动课堂、心语弹幕、AI智能设备来达成教学目标。钉钉平台是笔者所在学校家校互动平台,五、六年级学生可以自主操作。电子表格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信息工具,平时课堂上就在学习使用;舒尔特方格是训练注意力的APP,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也在使用;AI人工智能交互性强,学生感兴趣。充分利用普通的、平常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心理韧性,训练注意力,改善行为。

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接触时间管理或计划的APP,如番茄钟、时光序、线上自习室、专注面条等,并且具备一定的使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自身拖延表现,初步了解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电子表格、舒尔特方格APP、心语弹幕、AI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克服拖延行为的有效方法,尝试克服拖延,提高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拖延的普遍性,感受拖延的危害,关注自我拖延情况。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克服拖延后的愉悦感,培养克服拖延的行为倾向。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希沃智慧教室、宽带网络、触控一体机、学习平板、钉钉、互动课堂软件、AI人工智能设备等。

教学准备:课前,选择钉钉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课中,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进行自我探索。课堂中用到电子表格、舒尔特方格APP、心语弹幕、AI智能设备(小爱同学)。

●教学过程

1.心动时刻“识”拖延

师:在自习课上,小明和月月都在写作业,可两人的状态大不一样,来看看。(播放情景AB剧:月月认真写作业,小明先看课外书,之后慌慌张张补作业,小明的拖延表现呈现出拖延行为的阶段特点)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不同状态,明确小明的表现就是拖延。教师现场调查有过拖延经历的学生人数,并邀请学生分享拖延经历。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拖延行为,非常普遍。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AB剧,感知拖延,唤起个人拖延经历。明确拖延行为是很普遍的,每个人都有。

2.自主探索“析”拖延

(1)了解导致拖延的心理原因

师:到底是什么在作怪,导致了拖延?听听月月的独白。

播放月月的独白视频。(月月在视频中讲解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智小天使和及时行乐猴。理智小天使代表理性的一面,及时行乐猴代表享乐的一面。月月在完成作业时,听从了理智小天使的建议,先完成作业再去做其他事。而小明则是选择了及时行乐猴,就产生了拖延行为)

设计意图:月月是AB剧中的正面形象,通过独白,引出“理智小天使”和“及时行乐猴”,学生初步了解拖延产生的心理原因。

(2)现场心理实验

师:每个人心里都有及时行乐猴和理智小天使。如果你在家写作业,可是旁边有一个很有趣的玩具,大家会怎么做呢?思考3秒钟,用行动告诉我。

教师随机采访学生,引导学生感受在“理智小天使”和“及时行乐猴”的影响下做出的不同选择。选择了“理智小天使”的学生,内心的声音是现在不能玩,先做作业,做完了再玩;选择了“及时行乐猴”的学生,内心的声音是玩一下不要紧,不会耽误多久。教师引导学生现场玩一下,学生表示很好玩,还想玩。

师:只要你玩了一下,体验到的乐趣就会让及时行乐猴越来越兴奋,它会不断地告诉你,忘掉任务吧,听我的话,这样很快乐。那你就会玩得停不下来,该完成的事情就无法按时完成了。这就是拖延产生的心理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玩具实验,学生体验了在“理智小天使”和“及时行乐猴”的影响下,产生的不同行为表现,进一步感受产生拖延的心理原因。

(3)感知拖延后果

引导学生讨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后果,随后让学生分享在经历的拖延事件中,印象深刻的拖延后果。学生分享自己及家人经历的严重后果。

出示漫画,学生观察,感受在及时行乐猴影响下,拖延阻碍前进的步伐。教师出示课题,并提出期待:一起克服拖延。学生对现在自己克服拖延的信心打分,并写到电子学习单上,教师展示学生的信心指数。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个人经历,感受拖延带来的危害,激发学生克服拖延的主观意愿。

3.行动训练“治”拖延

①教师出示调查问卷结果及分组情况:在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拖延表现比较突出的有缺乏计划、注意力不集中和存在畏难情绪三个方面。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填写问卷时的选项进行分组,将同一类突出表现的学生分在一组。

②学生组内交流自身的具体情况,并讨论如何应对不同的拖延表现。

任务一:如何应对“缺乏计划”。

生:我们组认为通过制订可行性强的计划可以改善拖延行为。

任务二:如何应对“注意力不集中”。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借助计时器来提醒自己、排除可能的干扰源。

任务三:如何应对“畏难情绪”。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树立榜样来激励自己。

设计意图:出示调查问卷结果及分组情况,明确目前学生拖延的具体表现,关注自我拖延情况。激发同质学生团队克服拖延的信心。

③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法,结合平板中的资源包,自主进行训练活动。

任务一:如何应对“缺乏计划”。

学生运用Excel电子表格制订自己的周末计划,计划包括时间、事项、监督人及奖惩制度等。在计划表制作完后,进行组内交流。

任务二:如何应对“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了训练注意力的一些方法,如读颜色、舒尔特方格、排除外界干扰等。部分学生尝试运用资源包中的舒尔特方格APP,进行人机对战或生生对战。部分学生尝试读颜色法,在尝试之后,进行组内交流。

任务三:如何应对“畏难情绪”。

学生通过阅读资源包中的科普文章《克服畏难情绪的妙招》,了解克服畏难情绪的方法,如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降低期待值、从当下开始等。部分学生观看资源包中的视频《自强少年》,并在组内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平板中的资源包,进行小组探索式学习。

④学生分组将训练成果进行班级展示。

完成“任务一”的两组,展示运用Excel电子表格制订的周末计划,引导学生归纳出易于执行的计划特点,还可以用备忘录、手机APP等列计划。

完成“任务二”的两组,展示通过百度搜索查到的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演示舒尔特方格APP中的训练方法和读颜色不读字法,并带领全班尝试。

完成“任务三”的两组,分享资源包中的科普文章《克服畏难情绪的妙招》和视频《自强少年》。全班交流感受,增强克服畏难情绪的信心。

⑤教师总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借助信息工具自我探索、同伴互助,尝试通过制订计划、训练注意力、增强自信等方式克服拖延。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同伴互助领学,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克服拖延行为的有效方法,体验克服拖延后的愉悦感。

4.心灵牧场“提”效率

学生分享所知的提高效率的工具,并通过AI人工智能设备(小爱同学)了解“番茄工作法”。

教师再次出示学生问卷数据,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或求助途径,如向父母求助、向学校心理教师求助、上网查询资料、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等。

学生再次自测信心指数,并把两次得分进行对比,通过弹幕分享收获。

设计意图:强化合理规划时间,主动克服拖延的意识,介绍相关提高效率的工具,鼓励学生能够借助相关工具,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教学反思

本课基于课程主题、知识背景和前期调查的学生情况,将认知、情感与行为目标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了解拖延的心理成因,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克服拖延的行为倾向,并在合适的环节加入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互动,以提高课堂效度和趣味性,让学生乐于探究。同时尝试加入跨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心理韧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基于问题导向,精准把握学生“心脉”

在设计本节课前,教师利用钉钉平台针对高年级学生发布了《学生拖延情况问卷调查》,320名学生参与调查。基于调查反映出的学生心理情况和信息技术水平,设计了相关课堂环节,以此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拖延行为。

2.基于学为中心,高效达成自我教育

本节课基于学生真实情况进行分组,做到了“同质”分组。教师提供资源包,其中包括图片、视频、舒尔特方格APP、电子表格、互动课堂、心语弹幕、AI智能设备等。学生在小组中通过相关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我探索和体验、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出应对本组共性拖延情况的应对方式。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课堂探索的“目标感”强,探索路径清晰,精准有效解决重难点问题,增进师生、生生、人机深层次互动,学生也完成了心理层面的自我教育。

本节课突破了传统的心理解决方式,巧妙利用数字化工具实施学科实践,实施多学科融合应用,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此外,本节课还集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身体验、自觉提升为一体,实现了工具的智能化、学习的智慧化、改变的自然化,是对数字化未来课堂的积极探索。

猜你喜欢

及时行乐电子表格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诗经·唐风·山有枢》研究
电子表格的自动化检测
浅谈电子表格技术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论王梵志诗生死观缘由及现实意义
基于Excel电子表格的体育成绩统计软件设计
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及时行乐”主题
巧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土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