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对话:以逆向思维和循证评价解读《伶官传序》与《过秦论》

2024-03-19陈思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过秦论扇面论点

陈思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创设有现实意义的真实问题情境,来实现对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学习评价。

●教学实施方案

“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点,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可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其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学习目标与内容”的要求是: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过秦论》《五代伶官传序》是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历史的现场”中的史论文。利用逆向思维思辨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的态度和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线上”不是装饰品,而是必需品,“线下”不同于传统教学,而是“线上”学习后的深入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教学目标:①掌握逆向思维方法,并对文本论点进行逆向思维分析,得出思辨结论。②了解逆向思维组织语言的常见方法,并赏析文本。③能够对逆向思维方法展开应用,进行文本再创作—情景写作。

●课例脉络

1.课前:线上教学实施(课前两天通过小管家发布预习任务)

(1)学生课前线上预习,完成预习任务。教师根据数据和作业反馈,准确掌握学情。

(2)完成“问卷星”自测选择题。

设计意图:本课重点为讲解史评类文章的特点。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和工具得知学生预习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正。

2.课中:腾讯直播授课,完成思辨过程

导入: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王朝的兴衰,总会引起善思的先贤的重视,有责任有担当的他们敢于承担历史使命,敢于为国家的兴盛而直言进谏,如苏洵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杜牧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那么,西汉才子贾谊和北宋欧阳修对国家的盛衰之理又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呢?

任务1:古人曾评价《过秦论》为“出祸败之根源”,是万事人主之龟鉴,可见影响之深远。《伶官传序》深受其影响,有“过唐论”别称。请按照论文的特点,找本文的观点。

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以及预习,找到论点:《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1)方法介绍。有一种分析方法叫逆向思维分析,同学们都知道逆向思维分析,但是却不知道逆向思维分析方法具体究竟是什么方法。逆向思维包括主体逆向和内容逆向,逆向思维分析也叫思辨分析。在学生学会什么是逆向思维分析的具体内容后,教师对示例进行思辨分析。例如,即使不近朱、不近墨,也有可能变得赤和黑。近朱、墨的人,也有可能没有变化。这说明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不是绝对因素。

曹文轩说自己“在理性上是个现代主义者,而在情感和美学趣味上却是个古典主义者。”对古典主义的追求必然离不开对诗意和诗性的建构。尽管成长充满苦难,但是成长依然是美好和值得期待的。“鸭子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作者用“诗意”的文笔告诉少年,成长是苦难与欢乐的双重奏,美丽的自然风景是人的精神寄托,人可以在风景中找到美,找到诗意,找到战胜苦难的力量。

(2)举一反三。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介绍的逆向分析法,对《过秦论》《伶官传序》的论点进行思辨分析。

在根据原论点的逆向思维变形后,学生得出了新的相反论点,并产生的新的思辨过程,如(六国)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六国施行仁政了吗?施行了之后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夫祸患常(不)积于忽微,智勇多(不)困于所溺。(庄宗如果在细微之处不忽略,不过分沉溺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辨进而得出了更精准的论点:秦的灭亡尽管和不实行仁政有关,但更关键的是没有审时度势。庄宗失去天下,表面上看是不在乎细节、沉溺于自己的爱好中,其实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适度原则。

(3)借古讽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史论的核心是“现实”—针对社会现实,为现实发声。贾谊、欧阳修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最终的目的都是揭示当代的社会现实。秦灭亡的原因,庄宗身死国灭,都对当时的人们有所警示,“审时度势”“适度原则”对同学们又有什么警示?

学生通过所给的写作背景介绍,再次对思辨后得出的论点进行陈述,并深刻体会史论的作用—借古讽今。

任务2:在两篇文章的文本中,有可以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句子吗?

学生通过寻找,发现没有直接回答论点的句子,但是相反论点的句子却很多。

教师总结:这就是逆向思维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找反面,做对比。运用逆向思维组织语言的方法还包括抑扬、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逆向思维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两篇文章的论点强调的内容。对文章论点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体现议论文教学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第一小组: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把握,要注重细节,尝试听取他人的建议,祸患常常是从小事堆积起来的,聪明安逸的人也往往死得最早。庄宗也不是突然就失败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死在了自己最宠爱的伶人手中。这就警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及时改正。

第二小组:

如果秦孝公在灭六国实现统一之后,能够及时调整统治政策,推行“仁政”,秦朝可能会继承下去,但很多时候,在制度形成以后,想要变动制度,难度是相当巨大的。

第三小组:

在一些方面施行仁义,如不对百姓赶尽杀绝、不毁坏城池、有一些仁爱之心等,当然,也不能处处都仁慈,儒法要适当结合。

第四小组:

不以暴政为主,改变实施仁政顺应民心来巩固王朝的统治,不要轻视敌人的力量,学会发现总结并改正治国中的错误。

国家的兴盛衰亡,不单取决于天命,要在细微的事物中发现错误,及时改正,抓住机会不要犹豫,敢作敢为。

设计意图:设立情景写作,针对逆向论点进行完善。参考原文,有助于对文章论点的理解。

3.课后评价

(1)利用电子学习档案(如上表),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展示优秀作品。

●教学效果及反思

1.混合学习目的在于融会贯通

线上学习的目的在于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任务驱动型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利用线上学习时空的自由性可以提前让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并根据学生课前预测,聚焦学情,突出一课一得。

2.学习过程中建立完整评价体系

通过课前线上阅读任务及测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沟通、课后电子档案立体评价(记录性、等级、描述性评价),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的表现都在评价中完成。

猜你喜欢

过秦论扇面论点
清 程邃 行书双进酒词扇面
雷家民作品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之比较
评《过秦论》之弊病,析议论文之写法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关于教科书《过秦论》中对“相与为一”“与”字解释的讨论
扇面等式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