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院校“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024-03-18邹俊杰
邹俊杰,满 意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1]提出了打造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高职教育的目标。构建“双高”育人新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核心任务。2020年教育部出台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提出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要求。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成为基本原则,技术创新在企业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为关键。随着“双高院校”的建设以及“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双师素质”的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动力的激发,人才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增强以及“工匠精神”的培育等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探索双高院校人才“艺、能、术”融合(技艺、技能、技术)培养模式实践价值,促进“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以参与技术研发、技能大赛与学分相抵的弹性学分制为抓手,以个性化定制的技艺、技术、技能培养路径为基础,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工匠精神”的培育沁润于教学全过程,创新基于“艺、能、术”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三全育人”新机制。
“技艺”培养路径:以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以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匠、技术能手为抓手,结合“现代学徒制”以“名师带徒”的形式进行“技艺传承式”的人才培养,提升“双师双能”师资素质。“技术”培养路径:以项目“技术研发”为引领,通过“师生同研、师生同创”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学生参与老师技术创新及项目研发,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技能”培养路径:以技能大赛为驱动,搭建“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能”融合培养新载体,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提升高职专业人才职业素养。“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艺、能、术”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二、“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价值
(一)以“师生同研、师生同创”为抓手,培养创新能力
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以企业技改项目为目标任务,师生共同参与项目研发,建立“科研项目研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大赛磨炼—双创能力培育”一体化培养路径,实现专创融合,达到师生共同创新的目的,形成人才培养的“师生同研、师生同创”创新驱动力,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构建创新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后号召广大青年走技能报国、技能成才之路,鼓励全社会弘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推动意义。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4],我国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工匠精神”是高品质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要素,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于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
培养具有优秀品质、高超技艺和匠心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孜孜以求的目标。长期以来,职业教育重技术技能轻课程思政现象严重,专业行为缺乏专业灵魂的引领,教的机械,学的被动,整个教与学的环境缺乏良性生态,极大影响了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精神的培育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工匠精神”如何培育,仍是很多专家学者困惑的问题。
技能大赛注重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注重技能训练中精益求精精神的培育,促进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以技能大赛为引领,重构课程体系,将技能赛项作为课程或工作案例嵌入教学内容,构建“工匠精神”培育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和高超的专业技能。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对接弹性学分制政策,发挥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严谨性,形成技术技能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学习动力足的良性育人机制。
(三)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提升师资素质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职业院校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学校与企业间人才的双向流动。“双师型”教师需要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许多专业人才可能缺乏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提升,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与行业密切合作,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机会。但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行业对接困难等问题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带来了挑战。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建设一批技艺传承、技能攻关、带徒传技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政府和行业发挥服务生产一线的重要作用,工作室成为现代职教师资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5]。职业院校依托工作室引进企业技能大师、大国工匠,吸纳校内资深专业教育专家,利用企业大国工匠技术技能优势带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利用专业教育专家教育技术的优势带动企业技能大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专兼结合”“双师双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目标。“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的构建,畅通了现代职业教育“双师双能”师资培养的实施路径,在践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上迈进了一大步。
三、“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一)理论层面:创新“‘艺、能、术’融合、柔性适岗”的人才培养新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6]。目前,我国虽已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量大而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相对突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推进过程中,对各层次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据制造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培养柔性适应人才的新理念。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基础,面向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由传统知识单向传授的模式向师生同研、师生同创转变,由职业院校教师单一传授的途径向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导师双向互动参与育人的全过程转变,融入创新创业意识和“工匠精神”培育,探索出了一条动态调整、个性化、多样化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实践层面:构建“校企融合、四能并驱”的能力增长飞轮
我国职业教育现有模式培养的人才职业能力通识化,岗位针对性低,适岗能力不强,与岗位需求存在差距,导致毕业生就业流动性大,工作岗位更换频繁,职业稳定性低[7]。据麦可思《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8]显示,202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仅为59%,这无疑影响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成效。人才培养”艺、能、术”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入手,以技术技能水平提升和“工匠精神”培育为目标,践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新举措。
高职院校通过组建校企多元协同的联合育人共同体,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发挥大国工匠、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校企合作、互兼互聘的“双师双能”教师共享机制。以弹性学分改革为抓手,支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技术创新及项目开发,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以技能大赛为载体,育训并举、德技共修,提高技能融通能力。课赛结合、研学互融,培养教与学的成果转化能力,反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内涵建设。形成“输入-思考-输出-反馈”的循环机制,助推能力增长飞轮持续运转。“艺、能、术融合,四能并驱”能力增长飞轮如图2所示。
图2 “艺、能、术融合,四能并驱”能力增长飞轮
(三)机制层面:创新“大师引领、赛研助力”的“一舵双桨”师资培养机制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十二条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方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实行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同时,组建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根据教师的技术技能优势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9]。这无疑为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师资培养新机制的构建指明了方向,也为校企师资共育平台下的“双师双能”师资团队培养新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思路。
“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和专业教师任务重、技术交流不畅等难点和痛点,通过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稳舵立潮头”,示范引领,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师德师范水平,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以技术研发和技能大赛为“双桨”,助推师资“双能”提升。结合师生同研、师生同创,提升创新教学能力。以工作室为载体,校企科研融合平台为途径,以技能大赛指导为抓手,通过带徒传艺、攻关创新、技能训练,形成“大师引领、赛研助力”的“一舵双桨”师资培养机制。
四、“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效
“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自产生以来,经部分高职院校推广应用和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在人才培养、专业示范、教学团队建设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产生了较好的效应。自2015年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机械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船机专业”)就致力于探索实践“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中,船机专业师生同研、科技同创,有近30%的学生参与各类研究性课题和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近40%的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形成了以“工匠精神”培育为驱动,创新意识培养为抓手,技能提升为主线的职业教育新生态。
“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了船机专业建设并取得了较为瞩目的专业建设成效。船机专业获批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国家级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等多个项目,开展了“4+0高职本科联合培养”试点,入选为国家双高专业群专业,形成了示范效应。
船机专业在“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下,充分打造名师引领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专兼结合,建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拥有省工匠及省技术能手多人,形成传帮带“双师双能”团队建设机制,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船机专业牵头制订了教育部全国职业学校专业标准,“艺、能、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经验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行业协会年会等多个交流平台交流分享,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结语
“艺、能、术”融合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以“师生同研、师生同创”为抓手,以“技能大赛”为引领,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不足、“工匠精神”培育缺乏载体、专业师资队伍无法满足现代职教“双师双能”要求等现代职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理论、实践以及机制层面上,形成了“艺、能、术融合,柔性适岗”新理念、“校企融合、四能并驱”能力增长飞轮、“大师引领、赛研助力”的“一舵双桨”师资培养机制”等创新点。“艺、能、术”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经推广应用,实施路径逐渐成熟,产生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成效,值得国内职业院校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