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路径探讨
2024-03-17张正东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让信息传播发生了巨变。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高校要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章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从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举措。
文章以长沙学院为例,从班级党团建设、深挖本地红色资源、红色基因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通过红色基因融入班级文化和打造高等院校红色品牌活动来推动红色基因融入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推动高校红色文化建设。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育人、将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三个方面阐述新媒体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新媒体时代,高校要高度重视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育人文化,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红色基因;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21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长沙学院促进高质量就业工作项目“高校困难毕业生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工作探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5
一、前言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融汇积淀而成的红色基因,是党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凝聚出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特别要关注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和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确保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2]。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散地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落实好这一历史使命意义重大。
一方面,高校的第一任务就是立德树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是培育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保障。另外,传承红色基因能够赋予学生强大精神动力,激励他们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另一方面,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可以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做好红色江山的守护人和传承人[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华民族的崛起最本质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中国各个时期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奉献,一代代共产党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就是深厚的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可以帮助我们在将来获得更好的发展[4]。
新媒体时代,开放、创新的新媒体技术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新载体。AI、VR、5G全息投影等新媒体技术能够生动再现红色故事。抖音、微博、B站等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受到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因此,新媒体可以更好地助力高校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5-6]。
三、新媒体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充分發挥党团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直以来,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组织的基层组织在高校开展相关活动,为党组织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是党在大学生中的政治核心[7-8]。高校团支部是共青团的基础组织,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9]。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团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围绕着党的相关工作展开。例如,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团组织,注重党课、团课质量,可邀请优秀师生党员、团员代表授课等。
另外,要树立优秀党员、团员典型,号召大家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力争做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
(二)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借助新媒体技术传承红色基因
以长沙学院为例,其应当结合长沙本地特色,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传承红色基因[10-11]。
长沙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一座城市,本地红色资源值得深挖。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岳麓山革命烈士墓群、湖南烈士公园等都是开展大学生德育的红色基地。学校可以联合景区设立长沙学院德育基地,定期分批次组织大学生接受德育,邀请景区专业讲解员定制化讲解。同时,创新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如VR革命场景体验、革命事件情景剧、心得体会分享会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保证德育效果。还可以设立实践德育基地,在学校成立“传承红色基因志愿队”。
在橘子洲头、花明楼、岳麓山、烈士公园等红色景区,由大学生志愿者引导游客参观学习,并开展“我来讲红色故事”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敬老院、山村学校、村庄、留守儿童聚集地等实践德育基地,让大学生运用所学开展支农、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大学生“我来写红色故事”,内化为“信念、理念、坚强、奋斗”,成为又红又专的新时代青年。
(三)红色基因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00后网络原住民步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突出。要将红色基因融入新媒体平台,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新媒体带来的全新交互方式充实了思政教育内容,也拓宽了思政教育视野,同时推动了思政教育的现代化手段,为红色基因融入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大空间[12-13]。例如,可以通过微党课形式开展红色课堂、通过短视频形式讲述红色故事。
另外,学校可以在大学生常浏览的论坛、微博热点话题、微信公众号、热点短视频等活跃区域做好宣传及舆情引导工作,在引导大学生文明评论、理性讨论,积极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大力宣传红色文化。
以新媒体创作为中心,吸纳其他形式的红色文化作品,也可以丰富网络思政的内核,同时在高校师生中传播红色基因。
四、新媒体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路径
(一)红色基因融入班级文化
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融入红色基因。例如,将长征精神引入班级文化。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恒心,面对困难容易产生畏惧感,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正是高校学生急需的。因此,要将红色基因融入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培育新时代的“长征人”。
开展系列主题教育,让红色班会“火”起来。在班级班会建设过程中,可以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召开主题班会,注重用红色文化育人,教育引导学生用革命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脾。
(二)打造高等院校红色品牌活动
各种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品牌校园活动更是受到学生欢迎,并且参与面广,影响深远。为此,要积极打造红色品牌活动。例如,长沙学院法学院打造的“红色星期二”活动,由学生党员牵头,带领班级同学每周二下午举行常规化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活动,包括理想教育类、时政学习类、志愿服务类、大学成长类等。以时政学习类和志愿服务类为活动重点,在此基础上以理想教育类和大学成长类帮助班级同学实现全面发展。“红色星期二”活动让大学生们树立了为集体服务、为群众服务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养成了关注时事、学习时政的学习习惯,并从心理引导和榜样示范两方面引导大学生们向党组织靠拢。
五、新媒体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必须重视将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中,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注重红色文化研究,将研究成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红色文化育人。
新媒体时代,可以创新性、多形式深化宣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教师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和传播平台,在线上线下广泛开展“四史”主题学习活动,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二)红色基因融入课堂育人
课堂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要营造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氛围,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课程育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例如,长沙学院法学院创新性推行的“课堂育人三分钟”,一堂课45分钟,学院要求教师从中拿出3分钟来讲点看似与教材无关的内容,可以是时政,可以是道德法律,可以是校园里发生的小事,等等。这3分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育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传承优秀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4-15]。
(三)将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开拓文化育人的新载体、新平台,利用好红色资源、重视文化影响,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打造“大思政”课程。
要注重实践育人,赓续利用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将新媒体技术作为重要的传播、传承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田野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让革命旧址成为党史“教室”、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让红色资源、红色人物生动起来,努力把红色基因渗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
六、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要高度重视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育人文化,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聂峰.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实践途径探究[J].时代报告,2021(35):104-105.
[2] 吴亚非.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J].国防教育,2021(4):10-11.
[3] 战英.融媒体模式下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71-73.
[4] 刘莹雪.当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J].戏剧之家,2019(19):154-156.
[5] 袁林静.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22(6):93-97.
[6] 鲁君,杨文选.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83-85.
[7] 马利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31-33
[8] 杨丽.建党百年来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嬗变及其逻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6):78-80.
[9] 康晓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之间关系的逻辑主题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21(5):14-22.
[10] 李健芸.当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探索:基于粤北地区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3):101-104.
[11] 王倩,纪安玲.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研究:以“安康微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7):202-204.
[12] 史戈.新媒体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論坛,2023,22(7):117-118.
[13] 李杨.谈网络思政建设与新媒体建设融合传播效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9):69-71.
[14] 王馨洁,朱志明.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探赜[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5(1):149-152.
[15] 段兰兰.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研究[J].文教资料,2021(25):45-48.
作者简介 张正东,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