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感器新闻的报道议题研究

2024-03-17张旭王菲刘玉清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数据优化路径

张旭 王菲 刘玉清

摘要: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能够将感受到的被测量物体信息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随着智媒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新闻媒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收集工具。传感器新闻的报道范围不断扩大,报道优势日益凸显。传感器作为人类感官的延伸,在新闻议题设置与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感器新闻的报道议题主要涉及环境、灾害、健康、交通等领域。这些议题具有聚焦社会热点、洞察未来趋势、采用数据叙事、注重阐释政策等特征。整体而言,目前传感器新闻的报道议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和完善。

为了促进传感器新闻议题健康发展,文章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把握长尾,注重议题发掘,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热门话题,还要关注一些比较冷门的话题,从而更全面地反映社会现象;二是避免趋同,突出议题特色,这要求新闻媒体在选择报道议题时避免与其他媒体趋同,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三是两面提示,避免议题片面,这要求在报道议题时,要同时考虑正反两面,避免只报道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四是“三度”并重,展现议题魅力,这要求在报道议题时,要注重深度、广度、温度三个方面的展现,从而让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

文章认为,传感器新闻议题的设置与选择需要新闻媒体及采编人员注重发掘议题、突出特色、避免片面报道,同时注重深度、广度、温度三个方面的展现,为新闻议题报道提供更准确、客观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传感器新闻;报道议题;传感器技术;数据;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00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4年度河北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传感器新闻的选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CCXXM2024026

一、传感器新闻报道议题的主要类别

(一)环境议题

环境议题是当前公众最关注的议题,也是传感器新闻最擅长的报道议题。环保机构通过传感器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收集和传递各类环境数据[1]。媒体从业人员则可以利用这些传感器所提供的大量环境数据,发掘有价值的环境新闻议题。例如,今日美国2012年4月发布了一篇调查性新闻,名为《幽灵工厂——废弃工厂周边区遭受严重铅污染》,该报道分析了传感器获取的大量土壤和地表数据,揭露了在调查的区域中铅浓度严重超标的事实。报道发表后,环保部门随后宣布将重新检测460家废弃的铅冶炼厂[2]。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环境议题报道中,能够准确地显现环境遭到破坏的程度,及时发现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

(二)灾害议题

由于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知性、强大的毁灭性和破坏性等特点[3],因而灾害性新闻报道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传感器灾害新闻能帮助人们获取灾害信息,并采取应对措施。例如,2017年杭州古墩路灯彩街附近发生爆炸,该事故街区的摄像头传感器实时传回数据,有关部门利用这些数据自动识别突发情况,持续监测并发布了多条MGC快讯[4]15。运用传感器技术不仅提高了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速度,而且有助于公众及时获悉更多相关数据。传感器获取的灾害信息数据,能够为新闻机构进行新闻报道提供实时、准确、有价值的数据支持,帮助媒体从业人员更合理地设置灾害新闻议题。

(三)健康议题

健康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传感器新闻可以通过对健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公众提供有关健康状况、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网上出现了“500多万人逃离武汉”的传言。第一财经迅速发布了《离开武汉的500多万人都去哪里了?大数据告诉你》[5]165的传感器新闻报道,这篇报道通过精确的传感器数据,向公众展示了离开武汉的人们所去的地方,在有效缓解舆情压力的同时,提升了媒体报道的可信度。传感器新闻对健康議题的报道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客观、准确的信息,促进健康事业有序发展。

(四)交通议题

通过传感器设备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实时采集交通数据、监测交通事故和交通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交通管理。例如,《太阳哨兵报》2013年发布的调查性新闻《超速警察》,使用GPS传感器定位检测与警车有关的数据,揭露了超速事件。涉案的12个部门的近800名警察陆续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6]。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传感器系统可以帮助媒体深入挖掘核心数据,从新的角度揭示和描述交通相关新闻事实。传感器新闻交通议题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还有助于改善公众的出行质量。

二、传感器新闻报道议题的特征

(一)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民生福祉

履行社会责任是大众媒体获得社会支持的前提。传感器新闻议题往往聚焦社会热点,话题通常涉及公众的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如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交通管理等。例如,2021年,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距离火星220万千米处获得了首幅火星图像,照片通过传感器传回后,媒体获得照片后争先恐后地报道了这一热点新闻。此外,人们每天通过媒体收看的天气预报,实际上也属于传感器新闻,它是根据气象卫星等传感器及遥感技术收集的数据作出的报道[7]。

(二)洞察未来趋势,提供预测信息

传感器新闻议题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洞察未来趋势。数据天然具有趋势性和预测性,需求的量化会加快内容的更新速度,并走在公众偏好前面,为公众创造更多新的需求[8]69。

传感器新闻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预测公众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创作出能够满足公众需求、迎合公众偏好的议题。例如,荆头条在2021年五一期间利用传感器设备收集假期旅游数据,不仅报道了5月1日当天各地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还预测了5月2日的旅游情况[5]165,为准备出行的旅客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预测信息。

(三)采用数据叙事,拓展议题深度和广度

传感器新闻议题通常采用数据叙事,传感器在传媒领域的运用验证了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論断,新闻议题的广度、深度都得到了拓展[8]69。例如,路透社依据美国Planet Labs公司提供的卫星遥感图像,发布可视化新闻报道《生活在难民营》,该报道生动直观地揭示了该难民营的恶劣生活环境[4]15。这篇报道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信息,通过生动直观的可视化方式将触目惊心的难民营生活呈现给受众,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四)注重阐释政策,力求政策落地

在选择议题时,传感器新闻通常会将党和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作为议题,不仅注重阐释政策,而且想方设法推进政策落地。例如,1988年,中央提出加强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管理,此后,全国陆续有200多个城市制定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在“烟花爆竹禁放令”政策实施后,2019年,澎湃新闻推出了《春节禁放烟花后,城市空气如何?》的交互新闻作品[9],该新闻报道了利用粉尘传感器检测空气中PM2.5和一氧化碳的比值,旨在根据数值的变化来评估燃放烟花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报道显示,实施禁放政策后,大部分城市的春节空气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这篇报道通过数据直观地将空气质量具体情况呈现给公众,在引导公众关注“烟花爆竹禁放令”政策的同时,客观上起到了引导公众放弃燃放烟花爆竹的作用。

三、传感器新闻报道议题的优化路径

(一)关注长尾,开发边缘议题

长尾理论最早出现在经济学领域,早在2004年,美国《连线》杂志编辑克里斯便提出了该理论[10]。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议题发生很大的改变[11]。传感器新闻议题设置需要关注长尾议题,善于开发崭新议题。传感器新闻议题关注较多的为热点话题,往往会忽视一些边缘性的议题。传感器新闻可以通过采集和分析冷僻领域的数据,让公众了解这些边缘性议题的真实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而推动社会各领域和谐发展。

(二)避免趋同,突出议题特色

传感器新闻在选择和呈现议题内容时,应尽可能避免议题内容的重复和趋同,凸显议题特色[12]。当多个新闻机构或媒体报道同一议题时,倘若某个议题的报道内容趋同,公众在阅读大量相关报道时就会感到厌倦,对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传感器新闻可以通过对当地特色元素的捕捉和分析,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当地的事件和问题。同时,可以将传感器新闻与当地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突出议题的区域特色,进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富有区域特色的报道。

(三)两面提示,避免议题片面

一面提示指呈现某个观点只强调一个方面。两面提示则同时强调或突出正反两个方面[13]。通过两面提示法使事物的两面性都拥有发言权,从而给人们一种公平、公正的感受[14]。由于传感器新闻议题涉及的因素往往比较复杂,因此需要采用两面提示的方式,以避免报道的片面性。传感器新闻议题的报道应采取采访和收集多方观点、呈现事件的多个方面、引用多个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观点等多种措施,尽可能地实现全面、客观的报道,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价值,促进社会科学决策和舆论引导。

(四)“三度”并重,展现议题魅力

在报道传感器新闻议题中不能仅仅呈现冰冷的数据,需要温度、广度、深度“三度”并重,展现议题的魅力。温度代表着新闻的人情味和情感色彩,通过关注人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可以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15]。传感器新闻报道要拓展报道领域的广度,延展新闻议题的范围。传感器新闻报道要深入挖掘和分析传感器采集数据背后的原因、影响。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追根溯源,并揭示问题的本质。“三度”并重的传感器新闻议题,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客观、深入的报道,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传感器技术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三度”并重的传感器新闻议题的大量报道,可以提升新闻的可信度和可读性,满足公众的需求,并提高新闻的质量和价值。

四、结语

智媒时代,传感器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广泛应用,对新闻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升级,传感器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传感器新闻议题的扩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在未来发展中,传感器新闻议题要不断创新和优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更加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筛选新闻议题,拓宽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和温度,帮助新闻工作者发现更多优质议题。同时,借助传感器技术,媒体可以预判传播效果,正确引导舆论,推动传感器新闻议题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安斌,崔婧哲.传感器新闻:新闻生产的“新常态”[J].青年记者,2015(19):82-83.

[2] 许向东.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新模式:传感器新闻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5,37(10):107-116.

[3] 赖秋羽.“微传播”视域下主流媒体灾难报道策略:以“3·21”东航飞行事故报道为例[J].新闻传播,2023(9):6-8.

[4] 尹楠楠.智媒时代传感器新闻的发展与反思[J].青年记者,2019(20):15-16.

[5] 马庆,刘亚.智媒时代的传播变革:传感器新闻的兴起及应用[J].湖北社会科学,2021(8):163-168.

[6] 刘胜男.实战案例:借助公共设施中的传感器进行新闻调查:以《太阳哨兵报》“超速警察”报道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5(6):33-34.

[7] 彭兰.“传感器”与“新闻”的相遇会带来什么?[J].新闻论坛,2017(5):7-8.

[8] 张思雨,刘鸣筝.生物传感器加持下的新闻研究与应用[J].新闻论坛,2022,36(4):68-70.

[9] 陈良贤,王亚赛,张婧冉.多地烟花爆竹燃放收紧后,除夕夜空气质量怎样?[EB/OL].澎湃新闻·美数课,(2019-02-03)[2023-12-0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1170.

[10] 姚华丽.新媒体新闻传播长尾效应[J].新闻传播,2023(15):118-120.

[11] 陈晓曦.新媒体新闻传播长尾效应的作用及应对策略[J].新闻传播,2021(6):92-93.

[12] 周裕琼,叶哲佑.从家事到国事:老龄化议题中网络舆论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J].新闻与写作,2023(6):52-64.

[1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 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84.

[14] 韩文涛.浅析新闻写作中的平衡手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5):8.

[15] 潘雪.融媒体视域下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3):99-102.

作者简介 张旭,研究方向:媒体融合与媒体转型。 王菲,研究方向:媒体融合与媒体转型。 刘玉清,教授,河北传媒学院传媒与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媒体融合与媒体转型。

猜你喜欢

传感器技术数据优化路径
以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机电自动化控制探究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一种借助数据处理构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统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数据化艺术的生成探究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购电管理应用
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传感器技术》“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