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2024-03-17王志煊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

摘要: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理念更新、方法转型的迫切需求。文章首先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入手,描述他们作为“数字原生代”的特质,主要包括高度依赖数字设备,网络虚拟交往需求强烈,以及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自我表达和反馈。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面临挑战,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亦需要实现从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者向新媒体环境下的复合型人才的转变。辅导员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要承担起数字素养培育者、网络社群建设者、网络舆情应对者等新角色。文章着重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新挑战:第一,管理理念滞后,过度强调控制与规训,而非引导与服从;第二,新媒体素养有待提高,应用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数字化需求;第三,师生关系存在一定的距离感与隔阂,交流不畅,亟待构建新型关系。基于此,文章提出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一是更新管理理念,重视学生的网络主体地位;二是拓展新媒体工作平台,延伸服务触角;三是发挥好基层组织作用,建立高效管理体系;四是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新媒體使用意识。这些路径立足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旨在为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从“管人”到“育人”的转型变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原生代”;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网络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207-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机制探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MB026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主导信息传播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新媒体的介入并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哲学和学生管理范式的转型。高校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的典型代表,其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行为模式均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熏陶下孕育并成型。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必须转型为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管理者和数字环境的导航者[1],深度融入新媒体下的高校教育新生态,将学生管理工作拓宽至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构建覆盖校园实体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的全方位管理新体系。

一、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关概述

(一)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原生代”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被称为“数字原生代”,该词也逐渐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代名词。他们的成长轨迹与社会数字化发展重叠,因而极为熟悉和依赖各种数字科技产品,如计算机、智能手机等。

当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外部大脑”,他们需要时刻查看消息和通信软件的更新,网络虚拟交往需求强烈。同时,大学生还善于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满足自我呈现和表达的需求,非常重视网络反馈[2]。新媒体时代,这些“数字原生代”们具有较强的媒介适应性、信息处理能力和线上线下融合的交际能力,从传播角度来看,表现出网络化的群体协作倾向。

(二)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者,而是需要转型升级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复合型人才——既要具备信息筛选、处理与传播的能力,还应拥有利用数字工具进行管理创新和学生发展指导的前瞻视角。

具体而言,基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界定:一是信息技术的整合者与应用者,娴熟掌握新媒体工具,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3];二是数字媒介素养的倡导者,引领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三是危机干预和网络思政的实践者,具备网络危机响应与舆情管理能力,同时推动校园网络思政建设[4]。

(三)学生管理的校务内涵与网络外延

在新媒体语境之下,高校学生管理的边界已从传统的校园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网络空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管理生态[5]。

在校务层面,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校园信息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工具灵活运用于学生管理全过程,不仅涵盖了学生档案的电子化存储、学业成绩的智能分析,也包括了个性化辅导方式的设计。

在网络外延方面,辅导员作为网络空间的维护者,通过社交媒体监测工具、内容管理系统、舆情分析平台等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深度解析。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已不仅仅是单一的行政职能,更是一项集信息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网络文化塑造、思政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多重任务于一体的复合型工作[6]。

二、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一)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有待革新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理念和方式方法上仍然比较传统,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具体来看,高校学生管理中仍然体现出以下一些传统化倾向: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控制,而不是形成管理者引导、学生自主的权责共同体;过分关注校园实体空间的封闭管理,而忽视网络虚拟空间的开放管理;注重固定的班级、寝室建设,而不是打造开放的学生兴趣团体或网络;管理制度设计缺乏学生参与,存在“管理本位”倾向[7]。

(二)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有待提升

随着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内的广泛应用,辅导员队伍在新媒体素养提升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具体来看,首先是新媒体意识不强,部分辅导员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在实现学生管理服务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作模式层面,在新媒体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如没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进行学生行为分析、画像呈现,难以采集学生数据并提供个性化服务[8]。部分辅导员的网络突发事件和舆情应对能力不足,容易陷入被动,对网络负面内容缺乏系统认识,对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等方面的预警性引导工作不足。

(三)新媒体时代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需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与距离感,成为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思想交流不足,线下的交流方式难以适应数字原生代大学生的特点,缺乏基于新媒体的师生思想交流平台;语言表达差异,辅导员不适应新媒体语言环境,而大学生已经深深融入新媒体语言文化圈,两者在交流方式上存在障碍[9];师生互动形式单一,线下活动与日常管理为主的互动模式难以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辅导员权威与学生服从的等级关系,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更新管理理念,重视新媒体时代学生“网络主体”的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育人框架,而是转向深化学生作为“网络主体”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育,将学生管理从规训引导转向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支持[10]。

首先,辅导员要尊重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主体性,正确认识大学生利用网络的合法权利,充分理解学生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和需求。

其次,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网络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如组建学生网络舆论监督团队等。

最后,辅导员要借助新媒体与学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不能把网络空间简单看成意识形态的“舆论场”,而要将其视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和途径[11]。

(二)拓展新媒体工作平台,延伸服务触角

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拓展新媒体工作渠道,以此延伸服务触角,形成一个多元化、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学生服务新体系。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高校辅导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要素:构建由熟悉新媒体技术的辅导员和教师组成的新媒体工作团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开设公众号、微信群、抖音号等新媒体账号,生产正能量的新媒体内容[12];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职业发展指导等学生发展需求,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网络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形成特色影响力;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抖音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工具和面向不同学科专业、学院或年级学生群体的专属网络服务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组织生动有趣的网络互动项目[13]。

(三)发挥好班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高效便捷的垂直管理体系

班级和团学组织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要高度重视班级团学组织的建设,通过选优配强学生干部、开展新媒体应用培训等途径,不断增强其新媒体平台的组织力量,整合优化现有的班团组织网络,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中的“点对面”服务优势[14],将工作任务和管理服务有机嵌入学生的小集体中;发挥班级团学组织在掌握学生思想状况中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开展线上主题班会、班级事务交流会、党团活动等,倾听学生呼声;充分发挥班级团学组织在学生日常管理服务方面的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带动学生参与寝室卫生评比、文体活动等日常性工作,并将这些日常性工作纳入班级网络文化建设,打造校园网络社区的班级名片、寝室名片,加强协同配合,构建起“辅导员—新媒体—班团组织—新媒体—学生”的管理工作垂直链条。

(四)重视新媒体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

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高校辅导员在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的问题,确保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免受信息泄露和网络暴力的威胁。高校辅导员需要重视新媒体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工作,采取“督导+教育”并重的工作策略。

首先,辅导员应通过网络法制宣传教育、网络诈骗案例、网络暴力案例警示等多种方式,面向大学生持续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素养教育,向学生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其运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和道德素养[15]。

其次,輔导员要重视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通过系列讲座、日常消息推送、班级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最后,在校园网络范围内,辅导员可以积极配合高校网络实名制建设,在出现高校相关的网络舆情时,协助校方第一时间定位舆情范围,厘清网络行为的责任主体,采取沟通等手段化解风险。

四、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顺应时代潮流,以创新的思路与方法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各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当前,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角色定位与能力要求已发生深刻变化,辅导员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需要关注网络文化建设与安全治理,与大学生群体展开良性互动,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积极调整管理理念,注重培养新媒体素养,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高冠地.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6.

[2] 张雷.基于传播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3] 李腾龙.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4] 刘佳雯.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 付欣.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0.

[6] 吴婷婷,闫卉.高校辅导员网络信息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2(11):126-129.

[7] 戴亮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职业素养需求及工作路径的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9):115-117.

[8] 卢永.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及创新策略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3(16):56-58.

[9] 王艳琴.新媒体时代辅导员话语权引导力探究[J].中国报业,2023(14):82-83.

[10] 王万成.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困境与专业化工作方法探微[J].科教文汇,2022(17):1-4.

[11] 尼菲尔.高校辅导员面临新媒体舆情的应对策略[J].今传媒,2023,31(2):154-156.

[12] 赵璐.融媒体背景下辅导员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的分析研究[J].职业教育,2022,21(12):17-19.

[13] 李涛.基于传播学视域下构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5):151-153.

[14] 王倩.全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形象构建[J].传媒论坛,2023,6(20):112-114.

[15] 周肃军,李丽娜,魏亚亚.由“表”及“里”: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升的实践路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5):109-112.

作者简介 王志煊,讲师,学工办主任,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思考与探索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网络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
微信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运用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