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4-03-17曹寒冰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采取文献研究法,以新媒体为视角,深入探讨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大學生接触信息的途径更加丰富,信息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但信息泛滥和信息真假难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此形势下,亟须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多元化信息来源渠道的延展、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增强。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及时地将最新的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丰富其知识储备,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增强则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更具联动性及活跃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与挑战,如信息过载、不实信息大量传播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考验。

文章综合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从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着手,提出科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积极构建互动平台、开展线上社会实践等教育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出一批社会责任感强、政治素养高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185-0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快速普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丰富的资源。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而新媒体的普及赋予了大学生更加开放、多元的信息选择。然而,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过剩、信息碎片化、信息不实等问题,也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如何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理性地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讨论的课题。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是指基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一系列信息传播方式和表达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数字广告等。新媒体凭借高度的互动性、即时性、多样性的特点,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丰富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1]。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平台和移动应用催生了信息共享和互动的新方式,大学生可以快速分享观点、经验和信息,建立社交网络等,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信息过载和信息碎片化的问题,这无疑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

(一)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之一是信息即时传递,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工具,大学生能够迅速获取最新的社会、国家和国际动态[2]。然而,信息的即时传递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信息碎片化的挑战,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庞杂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略显滞后,须采取更具前瞻性的策略,高校可通过定期更新在线课程、发布时政解读等形式,迅速响应社会热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二)信息来源渠道的延展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广泛的信息来源,信息能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加以呈现,这有助于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各方面信息,形成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而随着信息来源渠道的延展,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在应对多元化信息的影响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借助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使其养成理性看待问题的习惯[3]。

(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增强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参与讨论,社交媒体、博客、在线论坛等成为学生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然而,互动性的提升也带来了信息过滤的问题,学生可能受困于“信息茧房”。为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高校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和接纳不同观点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多样的社会讨论,组织线上辩论、思想交流活动,鼓励其在互动中学会求同存异,形成开放而包容的思维方式[4]。

三、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过载与真实性问题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及潜在危险,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当属信息过载与信息真实性。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导致海量信息的涌现,大学生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信息,但是由于社交媒体信息来源广泛且缺乏信息审核机制,虚假信息、谣言混杂其间,整体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其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5]。大学生极易受到夸大或失之偏颇信息的影响,导致信息误判,影响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二)思想闭塞与“信息茧房”

新媒体视角下另一个显著问题是大学生容易形成思想封闭和受困于“信息茧房”。社交媒体平台往往通过算法捕捉用户的兴趣点,并根据用户点击记录推送相关信息,这种个性化推送使得用户更容易接触到支持自身观点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信息圈更加封闭,只与观点相近者互动,对社会缺乏全面了解,导致其思维模式相对单一,难以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在多元认知社会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6]。

(三)媒体沉迷及学业压力

新媒体背景下,各类社交媒体兴起,其凭借丰富多彩的内容、便捷的沟通方式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虚拟社交逐渐取代了现实互动,学生更愿意在虚拟空间中与人交流,而忽视了与同学、老师面对面的交往[7]。

长此以往,学生可能出现社交困难等情况。且大量的信息、消息推送和社交互动,也会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政学习及课业学习效率。

四、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教育形式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迫切需求,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高校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素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没有紧跟社会热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将社会热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如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问题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内涵。

新媒体时代亦注重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因此,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策略,视频、动画、图表等形式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强化信息接收效果[8]。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思政教育也可依托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实现进一步创新。依托在线平台,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并且更加方便灵活地获取思政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全面强化思政学习效果。

社交媒体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思政教育内容引入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及时更新专题文章、视频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形成更紧密的联系。

此外,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撑下,高校可以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不同的场景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加深其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对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大有裨益。

(二)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新媒体,提高信息素养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关键一环。新媒体的普及虽然拓展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但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也带来了信息真假难辨、信息过载等问题。因此,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正确使用新媒体,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和形成正确的“三观”[9]。

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首先需要培养其信息辨别能力。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泛滥成灾,对此学校可开设专门课程或在其他课程中融入相关知识内容,教授学生判断信息真伪、辨别信息来源是否可靠的方法,使学生面对海量信息能够作出更理性的选择。新媒体拓宽了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高校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分析和鉴别大量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和理解力逐渐提高[10]。

其次,正确使用新媒体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支撑。在批判性思维的支撑下,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辨析信息,具体可以通过线上讨论课、辩论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深入思考和分析接收的多元信息,更好地理解信息背后的含义,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提高信息素养及思政素养。正确使用新媒体并不局限于单向进行信息接收,更要注重信息分享和交流,依托线上社区、论坛等,鼓励学生自由分享见解和经验,促进信息共享,使学生广泛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并通过信息分享增强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等。

最后,还应制定相应媒体运用规范与伦理准则,全面规范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的言论和信息共享行为,促使学生文明用语,避免发表极端言论,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三)构建思政教育互动平台,促进思想碰撞

互动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在线讨论、网络问答等形式,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知识共享、思想碰撞,形成更加活跃和开放的学习氛围[11]。新媒体背景下,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异军突起,延伸了大学生思政教育渠道。在此背景下,高校有必要搭建具备实时性、互动性等特征的思政教育平台,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碰撞,提高其思政素养。

新媒体视角下,应构建多样性互动平台,包括在线论坛、社交媒体群组等,旨在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喜好,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例如通过创建专门的微信公众号、QQ群,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最新信息,分享观点,进行互动交流。在互动平台中,老师作为引导者应鼓励学生进行在线讨论,积极发表看法,促进思想交流与碰撞,或在此过程中提供一些热点问题、时政案例等引导性内容,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将思政教育与社会问题接轨,全面提高其思政素养。

互动平台中也应设置专门的问题解答区域,为学生开辟答疑解惑的空间,切实增强思政教育效果。互动平台也可引入专题讲座和线上课程,如邀请专家学者或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在平台上开展线上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彻底打破教育的时空限制,使更多学生受益[12]。

为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平台互动,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设立精彩回答奖、优秀观点奖等奖项,激发学生分享和讨论的热情。教育者也可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专业解答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适度管理平台言论,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创造良好的思政学习环境。

(四)组织线上实践活动,延展教育空间

开展线上社会实践是为了更好地延展教育空间,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社会实践通常与实地调研、参观等紧密结合。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了线上社会实践这种新形式,如借助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空间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更灵活地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等,且线上实践活动打破了资源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思政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最终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13]。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线上社会实践,包括但不限于在线模拟、虚拟实境体验、网络调查研究等。在多种媒体平台的支撑下,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参与社会活动,这种模式既打破了实地实践的时空限制,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例如,可以组织线上社会调查、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蓬勃发展,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社会场景,可使学生对社会的多样性产生更深刻的感知,如建立虚拟社区,让学生切身参与社会组织的管理与运营,体验社区治理的全过程,或创设虚拟企业环境,使学生扮演不同职业角色,深入了解不同职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五)借助社交媒体,构建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在思政教育中,评价体系起到了调节和反馈作用,借助合理的评价体系,学校可实时全面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看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4]。传统的思政教育评价模式较为单一,以阶段性考试、问答或者问卷调查为主,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政受教效果。而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高校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工具,以更加多元、综合和及时的形式展开思政评价,客观反映教育成效。

明确教育目标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首要步骤。高校应确定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整体目标,并将目标拆解为具体可测量的指标,如学生的社会参与度、思辨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可依托社交媒体创建反馈渠道、设计在线问卷调查等,问卷调查应覆盖新媒体下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方式、参与体验等。通过收集和分析意见,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并据此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

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分析工具,以较为客观地判断学生的思政受教情况,如讨论帖子下方的互动、视频点击率以及评论和分享次数等。在上述数据的辅助下,老师可以精准判断哪些内容更受学生欢迎,加大对于深受学生欢迎的内容的推送力度。同时也可开展在线调查,进一步评估学生对不同教育活动的满意度,收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不断寻求更优的思政方法[15]。

此外,在评价问卷中,匿名评价选项的设置也尤为重要,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匿名评价可使学生更加自由地发表观点,并保护学生隐私等。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获得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的同时也面临全新的挑战。高校只有及时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构建互动平台等,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全面优化。在未来发展进程中,新媒体或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势态,要让思政教育真正与媒体时代需求接轨,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大教研力度,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 林海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路径分析[J].才智,2023(35):25-28.

[2] 吴彦霞.新媒体短视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3(21):40-42.

[3] 王萌.视听思政: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23(20):120-122.

[4] 陆海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3(31):9-11.

[5] 尹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提升探析[J].吉林教育,2023(29):78-80.

[6] 华婧雅.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创新[J].才智,2023(27):151-154.

[7] 崔燕.新媒体下大学生学习观嬗变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转向[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3,38(3):67-73.

[8] 解逸轩.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7):207-209.

[9] 任泓璇,任绍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创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113-117.

[10] 袁瑜,胡馨平,刘艳琼,等.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演变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6):191-193.

[11] 段焱.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J].才智,2023(22):69-72.

[12] 李仕波.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學报,2021,35(5):69-72.

[13] 王永亮,张倩倩,李莹.新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21:187.

[14] 徐琳.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新闻爱好者,2019(7):110.

[15] 韦丽.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19-20.

作者简介 曹寒冰,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