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24-03-17高彦君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改革

摘要:在高校中国近代史纲要教育教学体系中,合理应用融媒体技术,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充实教育资源,有助于营造真实的课堂情境。现阶段,大学生已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主力军,享受着时代所带来的便利条件,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高校在全面应用融媒体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的改革,立足教学现状,深度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灵活运用信息化平台与网络资源,凸显课程的育人价值,强化教学成效。文章以提高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质量为研究目标,首先论述了融媒体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课程的育人价值,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历史发展规律等;其次阐述了应用融媒体的高校改革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的意义,以及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多样化路径,希望能够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对相关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中国近代史纲要;融媒体;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132-04

一、引言

“融媒体”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媒体,融媒体融合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将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呈现生动化、细致化、全面化的特征,综合应用价值较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融媒体应用至教育工作中。应用融媒体时,应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需要从教学环境、资源、体系等方面入手,制定可行性较高的改革方案,充分体现其育人价值。

二、融媒体的基本特征

从融合发展视角出发,融媒体具备多元特征,是一种拥抱新技术、全面创新、智慧化、立体化发展的媒体,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融媒体的发展结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加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之后,积极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在“融媒体”一词中,“融”指融合多种媒介,将内容、技术、资源等转变成一个整体,创新了传统媒体的形式、内容、体制、营销手段等。具体来说,传统媒体在转型时,需要了解新媒体的基本特征,准确找到融入现代技术与传播方式的契合点。此外,融媒体的天然属性为“智慧”,其中“智”主要指人工智能,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与平台,全面统计与分析用户的喜好、需求等[1]。

三、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帮助学生了解国情

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有利于高校学生深入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党领导人民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国史、中国国情,使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 。另外,还能了解到经济发展情况对壮大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性,使学生不再以单一眼光了解与认识国家,学会从多个角度出发了解国情[2]。

(二)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精神

通过详细地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利用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动态化展现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有助于高校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3]。爱国精神是现代青年人必备的优秀品质,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合理化设置纲要课程方案,详细介绍典型的爱国故事,使学生传承与发扬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了解历史发展规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包含了中华民族发展中遇到的磨难,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奋斗、斗争的精神,记录了革命先辈的斗争经验与规律[4]。当代社会发展目标发生改变,但通过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能够让当代学生深入了解与感受历史发展规律,并将其运用在学习、工作中。例如,学习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时,学生能深刻了解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出的重要的历史贡献和巨大牺牲,以史为鉴,弘扬爱国主义,发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四、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改革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融媒体背景下课程更加立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对此,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抢占新媒体、引领主流价值导向、塑造学生的历史观上,增强历史教学成效。融媒体时代,教师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组织学生学习近代史内容、典型人物事件等,依托红色资源平台,向学生播放近代史相关事件的视频,并提供相关报纸图片等[5]。

(二)融媒体背景下课程更加丰富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向学生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辛、敢于斗争的精神。传统媒体形式下,教学资源有限,无法创建动态化的学习情境,影响学习质量。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丰富,学生能获取充足的历史学习资料。

(三)融媒体背景下课程更加直观

当代大学生受短视频的巨大影响,更喜欢情境化教学模式,传统的说教模式已无法满足学习需求。作为以历史为主线的一门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涵盖大量红色资源,如历史故事、人物、遗址等[6]。运用融媒体,可以直观地呈现历史人物、遗址、故事,让学生有清晰的认知,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同时,借助媒体资源,可以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官体验,突破传统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五、融媒体背景下高校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原则

(一)注重教学创新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需要教师注重教学创新工作,正确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课程组织思路[7]。中国近代史纲要涵盖大量历史内容,通过深度学习有利于为学生提供精神层面的动力。对此,教师应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与思路方面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历史理论课程形式,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二)以人为本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高校教育体系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凸显出来,这就要求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比如,设置教学模式、内容、评价指标时,教师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学习主观需求,科学划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并融入翻转课堂、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8]。

(三)科学规划原则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立足传统模式下的教育目标,与既有教学方案深度融合,秉持科学规划原则,调整课堂教学环节与内容结构。同时结合校内教学资源,设计实践课堂活动,以此不断增强综合育人效果[9]。

六、融媒体背景下高校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一)健全网络育人机制

融媒体背景下,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在任课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工作的同时,高校要全方位总结办学经验,优化顶层制度设计,健全网络育人机制,为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保驾护航。其一,构建网络队伍管理机制,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保障。转变课程、部门间沟通面临障碍的局面,集合党政干部、任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的力量,创建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良好的网络管理队伍。其二,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实施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是主要目标。鉴于此,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与分析学生的听课体验,健全教学反馈机制,明确反馈指标。比如,设置电子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想法以及现存的焦点问题,仔细整合数据,提取具有代表性、有价值的意见,从而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提升教学模式改革成效[10]。其三,建立网络安全保障机制。高校应设置校园网络防火墙,动态监管校园网络,在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文明上网,创建文明的网络环境。

(二)设计微课教学方案与流程

融媒体应用过程中,微课被广泛运用于高校课堂,以纸质资料为基础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阐述课程学习要点。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期间,微课教学方案与流程的设计、优化属于重点,可以从教学目标、内容、应用举例三个方面入手。

教学目标:微课模式下课程教学目标应突出趣味性、灵活性,将具体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体系转变成抽象、坚定的信仰体系。开展微课教学,要求学生真正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与规律,深谙国情与历史,培养爱国情怀[11]。

教学内容:微课编制期间,教师应明确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抵御外来侵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等内容,以时间为轴充实微课结构。

应用举例:以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为例,学习重点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什么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微课设计期间,遵循理论性与政治性原则,以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加深对党的认识为目标。设计思路为编制播放一段10分钟左右的影音资料,搭配教师细致化讲解。具体来说:播放2分钟的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与工人运动的视频,随后教师讲解说明约2分钟;播放中共一大会议的照片,教师不出镜讲解,时间长3分钟;播放工农运动视频,搭配教师讲解,时长3分钟。

(三)融入媒介素养,创建融媒体学习环境

融媒体的应用,有效丰富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资源,这就需要加快教学模式改革步伐。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高校着重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媒介素养,创建融媒体学习环境。教师应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形成互联网信息思维,指导学生进行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与探索,并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指引学生自主查询近代史人物、文学、政治、社会背景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12]。比如,将鸦片战争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查找自己熟悉的革命先辈英雄事迹,制作成PPT或者微课视频,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

另外,创设融媒体学习环境。将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与报纸、历史期刊相结合,改变纸质历史材料的呈现方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查阅,解答心中疑惑。比如,借助智能手机、电脑,通过语音对话、网络交流的方式实现师生远程沟通,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分享报纸历史材料,推送一些近代史人物电影,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印象。

(四)建设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形式下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资源体系包括授课体系与资源库两种,其中授课体系涵盖课件、媒体素材、目录、网络课程、文献等,资源库则根据历史发生时间、故事、人物等进行分类,便于查找与应用[13]。此类资源库存在整理难度大、管理难度大、利用率低下等弊端,因此高校应从融媒体视角出发,建设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为教学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融媒体背景下,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应以网络素材库为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纸质文献库。在多种类型的信息源中,纸质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权威性、学术性、理论性的特征,学生对纸质形式的信息较为信赖。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期间,需要运用有关历史材料,这些史料是推进教学稳步开展的基础。通过建设纸质文献库,不仅有助于加快教学模式改革步伐,还能保证历史材料的真实性。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纸质文献库包含档案影印本、报纸、期刊、著作等,具有维护难度高、成本高等问题,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建设途径,注重资源的开放共享,在资料室、图书馆等场所构建教材文献查询目录,以此实现精准查找与利用。第二,教师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应涵盖各种与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有关的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等元素,并依托融媒体资源,引入并运用新工具,能通过软件系统精准提取关键词,快速找到具备利用价值的教学资源,充实备课、课堂教学、试卷制作等素材。另外,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转变数字库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的立体化,以实现多维度、系统性讲授知识,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内容。第三,师生互动库。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也缺少热情,造成师生互动次数少,加之多个班级同时上课,教学效果较差,未体现课程育人价值。对此,应梳理约束条件,整合教学资源与设备,在保留微信、邮箱等基础性互动方式的同时,构建创新的师生互动库,融入更多新鲜元素,鼓励和引导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参与其中,实现多视角互动与交流,拓宽学生理论视野。针对学生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習小组,经集体讨论后提出问题与想法,使师生互动目标更加精准;针对教师端,建立多学科研讨会议室,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

(五)创新运用叙事式课堂教学方法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改革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时,可创新运用叙事式课堂教学方法,结合网络视频、学习资源、教学平台等,讲好近代史故事,创建多元课堂,改变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相较于其他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线索为历史脉络,引入叙事式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要点。

首先,理解叙事的内涵。融媒体时代,教学模式改革应做到多种方式融会贯通,致力于创建立体化的课堂。引入叙事式模式,要求教师在讲解真实历史故事的同时,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新故事。但要避免生搬硬套,应做到叙事式与纲要课程自然衔接,融入情景式教育理念,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创设多元的历史故事情景,便于学生深入掌握历史知识点[14]。

其次,以时间为轴串联鲜活的历史人物与事件,通过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动态化地展现。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叙事式模式最大的优势为,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详细论述真实的历史事件,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会主动参与其中。

最后,参考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挑选教学素材。分析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可知,主要历史事件包括: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叙述故事时应牢牢围绕以上内容,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历史观念,保障故事论述的真实性[15]。不仅如此,在编写故事时,不仅要凸显故事的艺术性,还应符合历史背景与逻辑规律,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故事情景,增强感染力。

七、结语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以高校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主要论述了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合理开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但随着融媒体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应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推进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运用叙事式课堂教学方法,建设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融入信息素养,创建融媒体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秀瑛.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然逻辑及构建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3(17):51-54.

[2] 周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3(11):163-166.

[3] 张波.基于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共建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J].精品生活,2023(1):30-32.

[4] 罗蕊.浅析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丝路视野,2018(18):29-29.

[5] 胡志方.加强历史人物教学 重现鲜活历史: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117-118.

[6] 邓壮.高校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新路径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5):131-134.

[7] 岳红琴.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与讲好中国故事相契合的浅思考[J].文教资料,2020(10):151-152.

[8] 王宬.高职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新路径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7):29-32.

[9] 王新,毕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念与《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耦合路径[J].爱人,2022(2):37-39.

[10] 薛晓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为平台载体[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6):138-140.

[11] 由俊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资源利用研究:以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例[J].当代教研论丛,2022,8(10):54-56.

[12] 钱萍.课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有效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3(5):1-3.

[13] 荣文丽.中医药发展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医学教育管理,2023,9(5):615-620.

[14] 郑丽榕.网络时代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2(11):88-90.

[15] 曾筱霄,张奔.抗疫精神融入“纲要”课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J].大學:思政教研,2022(2):137-140.

作者简介 高彦君,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史。

猜你喜欢

融媒体高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