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参与开发乡土特色的中小学生职业体验项目实践研究
2024-03-15谢勤阳
摘 要: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指导,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结合职业院校自身专业优势,通过构建本土职业体验平台设计开发具备乡土特色的职业体验项目并开展实践研究,进一步激发学校社会服务效能,从而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及实施水平,提高综合育人能力,为职业院校育人实践提供示范和借鉴。
关键词:乡土文化特色;职业体验;项目实践
一、研究背景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开始实施,“鼓励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等综合实践类教育”也被写入相关法律法规,各类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为职业院校参与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各中小学纷纷进行综合实践育人探索,“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贯彻和丰富,形成课后育人新生态,职业体验教育在此环境下成为重要一环,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是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容之一,践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良好体现,笔者学校结合自身优势,把乡土文化和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开发和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二、研究意义
(一)实现资源互补,深化普职融通
职业院校拥有大量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教学师资及教学场所,这是普通中小学校所不具备的。职业院校参与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观,接触、了解职业教育理念、知识,有利于职业院校与中小学校进行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育人。
(二)拓宽学校职能 提升育人能力
参与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是职业院校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拓宽学校职能,助力学校、教师的发展。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教师可以开阔教学视野,挖掘教学潜能,“双师型”教师一专多能得以体现。通过对职业体验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的设计及实施,教师实践育人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依托乡土元素,坚定文化自信
也可赋予职业体验活动传播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功能,例如因地制宜地选择优秀文化资源,开展蕴含乡土文化的职业体验活动,让中小学生在体验职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文化和技艺的熏陶,提升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三、实践研究主要内容
(一)耦合协同,构建职业体验共同体
职业院校虽有开展职业体验的优势,但依靠单方面力量还是稍显薄弱,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沟通,和当地的职业院校、中小学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区等单位建立联系,树立共同体意识,传达职业体验项目的设计理念,在职业体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深入合作,形成合力,同时也为学校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机遇。
(二)打破局限,搭建线上职业体验平台
笔者学校创立微信公众号“绍兴中专职业体验中心”,利用平台自有模块,实现线上体验、活动报名、新闻宣传、资源共享等功能。公众号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筆者学校所开展的职业体验项目,扩大影响力,社会大众利用网络直播等形式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在共同体单位协同组织下,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了职业体验直播课3次,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这种形式打破了空间限制,让职业体验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灵活、便捷。
(三)立足本土,开发基于乡土文化的教学资源
乡土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属性,统编教材、教学资源往往较少,尤其是和职业体验教育相关的内容几乎没有,笔者学校该项目团队通过“调研共享—甄选整合—开发资源—应用改进”的路径来完成职业体验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调研共享,即依托共同体优势,获得各自支持,共享资源,如本地某设计院编著的《走进绍兴名人名屋》,内容较好地契合职业体验活动中所欲呈现的乡土文化内容。甄选整合,对本校原有教学资源及企事业单位共享的资源进行甄选和整合,选出合适的素材,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级分类,以适合对不同年龄层次中小学生进行教学。开发资源,根据所甄选的素材,制作本项目的教学资源,有研学手册、微课视频、PPT等。应用改进,在活动中运用,在运用后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优化完善,开展项目式职业体验活动
在完成内容重构、总体设计后,通过对项目进行设计,有机融入家乡名人志士事迹、非遗弘扬和传承、历史遗迹保护、绍兴精神和文化大等家乡元素,赋予项目乡土气息,使参与的中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家乡有深入的了解。项目的思政核心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涵盖的科学理论来作为主线,以此升华项目内涵,使参与者在体验中学、在体验中做、在体验中悟。
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时,选定要进行的项目,编写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场地、材料及教学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活动报名海报,为收到良好的效果,每次活动报名人数控制在10~15人,根据报名者的年龄层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完成活动之后,及时进行宣传和报道,同时,收集相关意见反馈,改进不足,优化项目。在一些家长代表的建议下,还进行了定制式项目的实施,根据中小学生所在班级的要求设计活动内容,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活动属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好评。
(五)摸石过河,初探职业体验评价体系
职业体验活动虽冠以体验之名,但其也有教学的过程,结果也应予以评价和反馈。因为没有相关成熟的模式可参考,笔者学校该项目团队尝试在常规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从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评价维度、评价结果和评价反馈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初步构建职业体验活动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结果上,不进行考核,不以分值来反映活动表现,而是用定性词汇,如“真棒”“还可以”“加油”来对应“掌握熟练或表现良好”“掌握较好或表现较好”“掌握欠佳或表现欠佳”,根据获得3项数量多少来获得相关纪念品。
四、实践研究成效
(一)纵向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学校该项目团队教师获得较大进步。教师参与职业体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并担任主讲,夯实了专业基础。近一年,笔者学校该项目团队教师在各类省市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4项,发表论文5篇,获得省级论文获奖1等奖1篇,2等奖1篇,开发的2门课程被评为2022年绍兴市中小学非遗文化特色优秀美育校本课程。职业体验课程的开展也促使教师在常规的教学工作中完成创新,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13项,共计32人次。
(二)横向提升,成果衍生推广辐射进一步扩大
笔者学校该项目团队成员应邀到校企、协会、社区开办讲座,参与活动指导,进一步扩大影响力。通过“3个做”转化及衍生研究成果。第一,把职业体验做活,同学校“双高”项目建设结合,在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特色优势专业建设等方面灵活发挥实践育人成效;第二,把职业体验做深,以学校合作共建为载体,形成“党建+”“非遗+”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成果内涵向纵深推进;第三,把职业体验做精,对接学校大平台,呈现较为成熟的云上直播体验、在“双减”背景下送教入校、在学校国际化交流进程中提供活动支持,从线上到线下,从本土到国际,彰显职业教育独有特色。
五、反思及展望
职业体验活动设计和开发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时效性,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进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期待。首先,要拓展多元化的职业体验领域,包括新兴的科技行业、环保行业、文化创意行业等,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体验,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其次,要优化教师培训和支持体系,职业体验课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提供高质量的职业体验课程;最后,要增加国际化的职业体验机会,顺应全球化趋势,职业体验课程也应该增加国际化的体验机会,通过与国外企业或学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跨国界的职业体验和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政.职业教育类型属性下的普职融通:特点、使命与行動[J].职教通讯,2020(9).
[2]陈志雁.普职融通,构建职业体验课程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0(11).
(作者:谢勤阳,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总务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