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弹性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2016-06-20丁瑞霞

2016年18期
关键词:研究背景经济波动税收

丁瑞霞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经济的宏观运行,经济波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而税收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减少经济波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是税收自身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靠税收弹性的调节作用。本文立足于税收弹性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查阅,得出税收弹性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相关结论,并提出税制结构方面的相关政策建议,以减少经济运行的波动性,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关键词:经济波动;税收;税收弹性;税制结构一、研究背景

(一)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在商品和货币交换普遍存在的现代社会, 社会生产是为了满足以货币为代表的最终需求。用生产发展来满足需求,同时用需求的合理增长来促进生产发展。但是, 社会需求也不是越大越好。它也受到社会总供给的制约,社会供求不平衡就会引发经济波动,而供求是相对存在的, 因此经济波动就不可避免。但是,社会对经济波动也并不是束手无策。实际上, 只要能够及时根据社会总供求的变化相应调整财政政策, 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经济波动的幅度, 从而相应减少波动带来的损失。

(二)政府宏观调控的可能性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两要素,而供给是由社会私人部门提供的,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政府不会干预私人部门的供给,因此,为了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对象只能是社会总需求。调控的工具则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三大工具。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阵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俗称“三大法宝”。

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公共服务开支,政府公共工程支出和转移支付政策。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属于无弹性的支出,不会随着经济的波动和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发生改变;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是指政府资助或直接从事的各项建设支出,包括公路建设、水利建设、住房建设等工程,或政府资助的地区性开发计划等,这一支出政策相对有弹性。转移支付政策,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政府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调节总需求主要是靠转移支付政策,因此发挥作用的空间相对较小。

政府运用税收政策调控总需求平抑经济的周期波动主要是依靠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当经济繁荣时,社会总需求上升,投资和消费都相应增加,为了减少急速膨胀的需求量,政府需要多征税,而当经济处于低谷时,社会总需求下降,市场萎缩,投资和消费减少,为了刺激市场,政府相应的少征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自然会使需求上升。这种税收的自动增加和减少一方面是靠社会保障制度来完成,另一方面则是靠所得税,特别是累进税率的作用。经济繁荣时,居民的收入增加,相应的所得税的税基增加,对应税率的税阶、税率也会上升,政府就可以多征税,使得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抑制投资和消费的膨胀,经济衰退时则相反。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提高出口退税率,同时对于国内企业也采取了一些税收优惠措施,包括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型增值税,部分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停止征收城市土地增值税,减半征收契税,降低印花税等,对于个人则暂时免征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等。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政府调节总需求的三大工具中,税收是其中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如果要通过一个具体的变量来观测税收调节经济功能的大小,这就要引出本文的中心变量,即税收弹性。税收弹性是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率,本文通过研究税收弹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而分析为了减少经济波动应当构建的何种弹性税制体系,从而对税制结构的优化做出相应贡献。

二、研究意义

建立有弹性的税制,使经济过热时能够增加税收收入,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防止通货膨胀;经济萎缩时减少税收收入,刺激投资和消费,带动经济升温,对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目标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 强化税收弹性是市场经济机制的内在要求

在市场机制下,一方面价值规律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必然会使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经济运行必然伴随着繁荣和衰退的交替,它要求税收必须适应经济周期的变化;另一方面, 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大生产是千变万化的,但税法却是相对固定的,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不可能频繁地变动税率、开征新税,这就要求税制本身应具有弹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状况。

(二) 富有弹性的税收是减少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它能在经济繁荣时,使税收收入相应增加, 同时减少企业与个人手中过多的货币收入, 防止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基金的膨胀, 减少经济过热和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而在经济滑坡、国民收入减少时, 减少税收收入, 从而使企业与个人的支付能力增加, 防止市场萎靡, 刺激经济回升,所以弹性税收具有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熨平经济波动的功能。

(三)构建富有弹性的税制体系是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未来税收制度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改革税制、稳定税负、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四大任务,并把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作为优化我国税制结构的重要实现途径,同时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推行税制改革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刻不容缓,而一个富有弹性的税制体系可以减轻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干扰,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做好基础。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张伦俊(1998)对1984-1996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流转税(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之和,加上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减去出口退税)收入年平均增长14.9%,同期按现价计算的GDP平均增长20.3%,计算出流转税平均收入弹性只有0.73,即流转税相对缺乏弹性,同时当时我国属于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因此流转税的弹性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总体税收弹性,导致我国税制长期以来基本上属于一种缺乏弹性的税制。

杨斌(2008)认为税收增长速度是高于还是低于GDP 增长速度是由许多复杂因素决定的。其中税制设置的重复叠加和经济周期变化是重要因素。在不考虑征管因素的条件下,只有在实行单一环节(如生产环节)单一税(如周转税)的时候,税收增长才会与GDP 同步。而在实行复合税制即税种多环节叠加的情况下,从一个经济周期看,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必然不同步,税收弹性总是大于1或小于1,当经济效益好的时候,如果实行的是复合税制,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弹性大于1为正常现象,且税收弹性越大说明经济效益越好。

黄荣哲(2015)通过对2002-2013年税收收入弹性系数进行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和状态空间模型检验,发现直接使用定义估算出来的弹性系数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大于线性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估算的弹性系数的,即大多数研究计算出来的税收弹性系数往往是偏大于现实的税收弹性系数的,因为纯粹的经济增长只是引起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税收优惠、税制改革等经济因素以及税收征管效率等非经济因素也会导致税收增长。

胡良杰(2010)认为从长期均衡的角度来看,税收收入弹性系数等于1,或者是围绕1上下波动,即税收收入规模应与相应的经济规模保持一致,但出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税收收入弹性系数可能并不会等于1,而是大于1或者小于1.就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而已言,我国的税收收入弹性应该是大于1的。

罗天怡、罗超荣、孙若骁(2007)三位学者通过对1994年至2006年我国税收增长与GDP增长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税收从1994年开始处于超经济增长的结论,并通过数据计算出各年各税种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通过数据研究发现,1994年至2006年流转税的收入平均弹性为1.41,所得税平均收入弹性为2,因此流转税的税收弹性小于所得税的税收弹性。但是由于我国的税收构成是以流转税为主,因此接下来对各主要税种的超增长对税收超GDP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中发现流转税的贡献率大于所得税,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所得税的高税收弹性是导致总体税收弹性偏高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和绩效水平的提高也是税收(尤其是增值税)超GDP增长的重要原因。

Imbarine Bujang, Taufik Abd Hakim, Ismail Ahmad(2013)研究了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在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同效应,但税收结构与国际贸易之间却存在协同效应;相反,高收入的OECD国家中,税收结构与税收收入组成即税收结构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而进出口贸易与税收结构之间却不存在协同效应。

四、税收弹性大小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政策学派财政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1835~1917)第一次提出了税收收入的弹性原则,他认为在财政需要增大或租税以外的收入减少时,税收应能基于法律增税或自然增收。后来,税收弹性原则得到了引伸,一般认为,税制设计要使税收收入具有良好的弹性,税收应能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自动调节自身的真正,最好前者能比后者更快一些。

(一)税收弹性概念

税收收入弹性(tax elastlcivt)是在一定的税收制度下,计算出来的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率。

计算税收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采用一定的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将税收收入作为因变量, 将GDP作为自变量,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的其他控制变量比如税收征管因素(征管方式、征管机构、征管力度等)的变化、特定税收政策的变化等。由此而剔除影响某一年度或某一时期税收收入增长的特殊因素,从而保证计量出来的税收收入弹性能够反映一国基本税制所能体现的组织税收收入的内在特征。根据这一定义和计量方法计算出来的税收收入弹性, 能够更加深入地揭示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增长而变化的内在轨迹。

(二)公式

Et=(△T/T)/(△Y/Y)

其中,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增量,Y为GDP总量,△Y为GDP增量。

税收弹性反映了税收对经济变化的灵敏程度。Et>1表明税收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税制称为富有弹性的税制;当Et=1时,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Et<1时,尽管税收绝对量可能增长,但税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新增国民收人中税收集中度下降,这种税制称为缺乏弹性的税制; Et<0 ,说明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呈反方向变动,这种情况最为糟糕,这表明政府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处于失控状态,不利于组织财政收入。

(三)税收弹性大小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税收自身可以通过税收乘数的作用调控经济以减少经济波动,而税收弹性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则不仅仅是通过税收乘数的作用,而是在税收乘数的基础上通过弹性法则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即税收弹性抑制经济波动的效果会在税收乘数效应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也更有效。将税收按照税负的归宿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不同的税类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具体的调控机理如下:

当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时,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经济的增长速度近乎同步,通过税收弹性的公式来看,间接税的税收弹性近似于1。但是对于直接税来说并非如此,经济繁荣时期,由于销售价格会随着经济的高涨而快速提升,但是商品的成本价格还停留在以前时期的水平,因此利润额的增长幅度会显著大于销售额的增长幅度,也会显著大于经济的增长幅度,因此直接税的增长率会显著大于经济的增长率,即直接税的税收弹性是大于1的。同理,当经济低迷时,销售收入的下降速度与经济的下降速度也近乎同步,间接税的税收弹性是近似于1的,而销售额虽然会随着经济的萎靡会快速下降,但是产品的成本变化却存在滞后性,因此利润额的下降幅度会显著大于销售额的下降幅度,也会显著大于经济的下降幅度,即直接税的税收弹性大于1 。因此,从上面的论证可以看到,直接税对于经济的波动更为灵敏,即理论上来看直接税的税收弹性大于间接税的税收弹性,用直接税来调控经济的运行会比用间接税调控经济有更大的成效。

五、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会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周期很可能成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其交替时间会相应缩短,发生方式趋于规则化。这就要求税收必须适应经济周期的变化,既能满足财政收入的需要,又能对市场波动具有灵敏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要建立的税收制度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对经济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好的自我调整能力,在经济增长时,可以自动增加税收收入,减少企业和个人手中可支配的货币收入,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的膨胀,同时减少经济过热以及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经济滑坡、国民收入减少时,又能够自动减少税收收入,使企业和个人的支付能力增加,防止市场萎靡,刺激经济的回升。

综合上面的论述可以得出结论,为了减少经济波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应当做到构建一个富有弹性的税制体系,使得税收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能够相应增长,随着经济的萎缩而相应减少,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能调控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黄荣哲.多种税收收入弹性估算方法的比较[J].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29期.

[2]胡良杰.基于1998-2007面板数据的国内增值税税收收入弹性分析[J].财经论丛,2010年第6期.

[3]罗天怡、罗超荣、孙若骁.从税收构成看我国税收超GDP增长[J].消费导刊·学术要论,2007.

[4][邱华炳],刘磊.税收弹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1994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研究背景经济波动税收
税收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