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中职职业体验中心,创新中职实训教学模式

2016-10-24覃有堂

考试周刊 2016年80期
关键词:职业体验就业实训

覃有堂

摘 要: 基于目前中职院校实训、实习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以创建中职职业体验中心创新中职实训教学模式的做法,对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中心 就业 创新 教学模式 实训

中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中职院校必须创新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主动把学校教学融入当地产业经济中,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这样所培养的毕业生才能受企业的欢迎,才会被产业市场认可。但是如何将职业教育融入产业经济中,如何形成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呢?几乎所有中职院校都在这方面作了探索与实践[1][2][3][4][5],一些院校提出了校外实训与就业的连动效应[6],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在分析了校内外实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职业体验中心,创新中职实训教学模式,它对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建立职业体验中心

职业体验中心是为了解决中职学生实训组织困难、学生职业文化不强、实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而创建的,集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推荐和就业基地建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动等功能于一体,既有别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又兼具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内涵更丰富。职业体验中心的创建条件及形式如下:

第一,职业体验中心是学生实习实训的一个专门场所。

第二,在职业体验中心建有实验实习场所,购置有实验实习设备,学生可以在职业体验中心实训,也可以到周围企事业单位实习。

第三,聘请有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业务骨干作为职业体验中心的任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按计划实施实训教学内容。

第四,学生通过职业体验中心的实训和顶岗实习,可以充分感受到岗位工作全过程,并向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业务骨干学习更多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7]。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于1983年创办,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一所涵盖有一、二、三产专业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我校原有的职业体验中心建设不完善,内容老旧,不能体现当前的各个专业热点,部分内容还不能让学生进行体验或者体验感不强。职业体验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导游专业:建设裸眼3D导游场景;(2)烹饪专业:建设体感体验区;(3)物流专业:建设智能仓储平台;(4)电商专业:建设无人机模拟送货平台;(5)电气专业:建设魔方机器人;(6)汽车专业:建设新能源无人驾驶平台;(7)计算机专业:建设虚拟演播室系统;(8)各个专业三维资源库:建设三维全息成像系统,把各个专业顶尖的技术通过三维分理处成像系统展现出来。

二、职业体验中心实训教学的模式特征

1.实训环境的产业化。无论是聘请企业骨干到职业体验中心讲课,还是学生直接在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研究企业技术难点,或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这些实训内容都紧紧扣住“产业环境”这个主题,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下开展实训,使学生对产业环境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同时由于在实训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形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2.实训内容的职业化。学生在职业体验中心实训的所有内容,始终围绕作为一名职业员工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这个主题。实训时,要求学生对操作流程反复练习,充分积累各种操作经验和技巧,提高职业能力;通过聘请企业骨干讲解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其他同类企业所使用设备的现状,使学生对企业的产业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通过对市场不同产品的介绍,使学生熟悉各种产品的优、缺点,为学生参与开发新产品奠定基础;通过参与产品开发研究,提高学生的应用科研能力,并且通过科研的分工合作,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

3.实训导师的工程化。作为职业体验中心的实训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其承担着使学生从学生的身份向合格员工身份转变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线产业的技术和能力,为此,学校聘请了近百名企业的工程师、公司经理、新产品开发负责人等企业技术骨干,使实训教师工程化、企业化。

4.实训课程项目化、案例化。职业体验中心开设的课程全部以项目或案例为单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职业体验中心聘用的企业导师,均需提供项目或案例,经校企合作评审后,方可进入教学环节。

5.实训考核的多样化。由于职业体验中心分布在不同城市和地区,而且学生实训的专业和顶岗实习的企业各不相同,要进行统一考核特别是技能考核是有困难的。为此,学校将实训考核的内容分为: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企业导师的评价、学校指导教师的评价、学生实训阶段形成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实训阶段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学生的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使实训考核的形式多样化,在此基础上给出综合评价[8]。

三、职业体验中心平台的价值分析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现有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电子商务、现代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现代物流、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园林技术等19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8714人,教职员工644人,占地399.1亩,是一所涵盖有一、二、三产专业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体验中心实训,其中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1855名。在职体中心实训期间,学生参与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17个、动漫软件21个,形成直接经济效益50余万元。实训学生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电子设计作品、多媒体设计等各种竞赛20余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60余个。综合考量职业体验中心平台,笔者认为,该平台对推进中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1.有利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实施。传统的校企合作,大多通过顶岗实习、科研合作等方式实施。由于校企距离远,真正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职业体验中心具备紧邻企业的有利条件,学校可以及时获得企业的需求信息,企业也可以将学生知识、能力的不足及时向学校反馈。通过职业体验中心这个平台,可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院校、企业“零距离”接轨。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在职业体验中心营造真实产业环境,从事产业活动,研制新产品,参与企业的科技革新和科研攻关等实训过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较大提高,职业能力增强较快,为学生对口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有利于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办法是使企业和学生双方充分了解对方,职业体验中心的实训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职业体验中心为学生搭建了这一平台,在中心,学生参与产品革新与开发,借助中心学生集中、专业交叉渗透,容易出新思想,容易形成创新意识,容易将新思想转化为新产品的优势,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5.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教师安排到职业体验中心,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指导学生,既可以在指导学生中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互补,又可以为院校教师与企业骨干提供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为学校教师提供在职业环境下锻炼提高的机会[9]。

参考文献:

[1]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7):113-115.

[2]曾志明.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3):34-36.

[3]许笑平,陈代芬.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5(2):11-13.

[4]王素梅,乔阳.高职教学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7(6):65-67.

[5]何新民.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5):697-698.

[6]周彩屏.“双向选择,三方协议”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64-65.

[7]郦昕阳.以“职业体验中心”平台完善高职教学“后期实训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9(09):84-85.

[8]刘建云.建立职业体验中心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11-114.

[9]黄生龙.中职学校运用“职业体验式”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151-153.

[10]乐晓蓉,经晓峰.体验式就业教育探析.课程与教学研究,2014(04):43-47.

猜你喜欢

职业体验就业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体验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职业体验为基础的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生职业体验内涵研究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