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语用情境的创设策略
2024-03-15梁晓丽
梁晓丽
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在贴近生活、学生经验基础、课文文本阅读的真实情境中,培养他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生方能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语文可以服务生活,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语言表达的秘妙,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一、紧密联系生活设计情境
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是源于自身生活的需要;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也在真实的需求中得以提升。在语文课上,教师适时联系生活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可以引领学生回归生活,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积极运用语言丰富自己的口语,促进口语向书面表达过渡。
如在阅读《走月亮》一课时,学生对文中关于月光的描写,以及作者虚实结合的写景方式并不太关注,因而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也就感受不到文本中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针对这样的实际,笔者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月亮缓缓升起的视频,唤起他们对宁静月夜的记忆,让学生说说自己走在月光下的见闻和感受。这熟悉的、情景交融的生活场景,很快就让他们打开了话匣子,畅谈起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景和物。
笔者在倾听中有目的地选择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表达,快速记录在黑板上,如:“月亮圆圆的,亮亮的,把天空都照亮了,像白天一样。”“河面上,倒映着月亮的影子,很清晰。”“我向前走,月亮也向前走。我向后退,月亮也跟着我退。我停下来,月亮也停下来。”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去课文中寻找与这些表达相似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哪种描写更好。
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发现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不同,有意识地去积累文中富有新鲜感的句子。在课后的仿写“月下的某个情景”的小练笔中,笔者就欣喜地看到了他们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语言的例子。
二、基于学生经验设计情境
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真实学情的任务或问题情境,可以让他们轻松学习,快乐探究、感悟、品味,生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享受学习成功的丰硕果实。
如在阅读徐志摩的《花牛歌》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情境:“这花牛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啊!你见过像花牛这样生活的其他动物吗?试着像诗人徐志摩这样,也来写一写它们吧!”明确的方向,真实的情境,隽永的范作,让学生积极投入诗作创作中:“小猫在客厅里走,印下一朵朵小梅花。小猫在沙发上眠,圆滚滚的身子像绒球。小猫在夜里巡逻,小眼睛瞪得圆溜溜。”“小花狗在家门口晃悠,小尾巴甩得滴溜溜。小花狗在餐桌边转,鲜红的舌头带着口水。小花狗在窗户上趴,太阳给它镀上了一层金光。”
又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教师可以创设“我为小小蟋蟀工程师代言”的表达情境,让学生绘制蟋蟀的住宅建筑平面图,介绍蟋蟀住宅的内部构造,从多个角度赞扬蟋蟀作为优秀建筑师的典型事迹。这样一来,学生在绘画、讲解等真实情境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三、赓续文本阅读相关情境
基于课文已有的语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文本语言中多走几个来回,真切感受文字的表达之美,促进语感、审美和鉴赏力的提升。同时,文思统一的语用实践情境,有利于学生不断捕捉隐藏于字里行间的言语表达规律,并在关联、整合、内化、迁移、尝试运用中,积累语感,丰富经验。
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满墙的爬山虎动态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爬山虎排列整齐、绿得新鲜、绿得发亮的画面,然后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对课文中“铺、拂、漾”等动词的理解,想一想还能将它们替换成哪些动词,换了以后在表达上有没有差别。接下来,教师拿出一叠纸绘的爬山虎叶子,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利用这些叶子设计一幅作品,然后推选一名代表解说自己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创意解说中,进一步提升细致观察、连续观察、有序表达、生动表达的能力。
四、围绕单元主题设计情境
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结构,给教师提供了非常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创设单元学习主题情境,将单元内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逐层进阶的学习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内的课文都是讲述历史上知名人物的故事的,口语交际板块也直接提出“有滋有味地讲历史人物故事”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园地板块,还提供了复述的基本方法,如围绕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或者时间顺序、将长句子进行长话短说,等等。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情境:“同学们,学校红领巾广播台打算播出一組历史人物故事,评选最佳讲故事能手,你们心动了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们一定会成为讲故事能手!”
接来下,教师将培养讲故事能力的训练加以细化,分解到每一课的阅读和学习之中,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主要进行画面的想象和渲染能力训练,《西门豹治邺》落实精彩对话的表演力训练,《扁鹊治病》侧重训练复述的顺序……
总之,在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情境中,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变得生动具体,不再空洞无物。他们在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表达中,真正发展自己表达内心、表达生活、交流思想的语用能力。
作者简介: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谷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