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4-03-15王亚晴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6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绿色金融

王亚晴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中国2011-2020年的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熵值法,测算并检验中国不同地区的绿色金融和经济质量发展指数。实证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应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等措施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

一、引言

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迅猛,人们享受到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等,这些问题正在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积极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世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在“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绿色金融扶持力度,并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规范和创新,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资源。在此背景下,认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作用,是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尤为关心的课题。

二、文献综述

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已被国内和国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自2017年以来,围绕其发展主题的文献大量涌现。

关于绿色金融的测度方面,曾学文等(2014)认为绿色金融的测度应突出基本内涵、服务范围、数据可得性及国际可比性,因此,从绿色信贷等方面来构建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衡量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张莉莉等(2018)以1040家环保企业的财务指标为基础,采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从全国、省际和区域三个层面衡量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水平和成效,并通过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和成效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方面,国内的专家和学者们通常使用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指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水平,如林木西和肖宇博(2023)将五大发展理念视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方向,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我国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李骏和谢晗进(2023)也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结合经济发展指数,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以此来测度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水平。

从两者的关系来看,绿色金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刘钒和马成龙(2022)指出,绿色金融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改善金融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而推动区域经济质量发展。巩欣蕊(2022)通过测度我国30個省份的绿色金融和经济发展指数表明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假设

近年来,中国经济已经从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政府积极推动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的发展。同时,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存在差异,其绿色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程度会有区域差异。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2。

H1:绿色金融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H2:绿色金融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

四、模型设定

(一)指标权重确定

为了使数据结果更为准确、更有说服力,本文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熵值法计算过程如下:

1.数据标准化处理

式(1)为正向指标的标准化,式(2)为负向指标的标准化,为了消除0值与负值的影响,将标准化后的全部数据结果同时加上一个最小单位值α,使其满足计算要求,取α=0.0001,得到X。

2.计算各指标权重

3.计算指标熵值

4.求取指标熵冗余度

5.计算权重结果

6.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测算

(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根据现有文献及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具体如表1所示。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孙豪(2020)的研究,从创新、协调、绿色等五个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共包含18个三级指标,如表2所示。

(四)变量选取

本文选择政府支出水平(gov)、劳动力水平(lab)、城市化水平(urb)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变量选取如表3所示。

(五)模型设定

HQEDi,t=β0+β1GF+β2Xi,t+εi,t

其中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 HQED 表示高质量发展, GF表示绿色金融,X为控制变量,其中包括城市化水平、政府支出水平及劳动力水平,εi,t 为随机误差项。

五、实证分析

(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

通过计算得到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趋势如图1所示。

综合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趋势总体比较平缓,2011-2020年没有较大的波动起伏。通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趋势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将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分地区来看,我国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差不大。这进一步说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通过计算得到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趋势如图2所示。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缓升之势。然而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2016年出现了下降趋势,原因是,一方面,2016年投资强度持续加大,使得许多行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数量激增,导致“供过于求”,形成“产能过剩”,进而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不景气还受到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此外,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经济水平高得多,中部地区发展水平与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差不大,这与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相关。

(三)全国水平下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13处理我国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面板数据。

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文章先采用OLS方法对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绿色金融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是显著积极的,这与本文假设相同。

为进一步证明本结论是正确的,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固定时间进行再次检验,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依旧显著为正,进一步说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实证了假设1是正确的。

由表4可以看出,政府支出水平、劳动力水平、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其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在固定时间的回归结果中,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1.099,说明城市化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城市化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流动也越来越大,对经济发挥了促进作用。政府支出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335,说明其对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政府支出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合理的政府支出可以增加社会科技进步率和劳动力素质,增加经济增长率,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劳动力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056,说明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双碳”目标下,随着财政等政策倾向于绿色低碳行業,我国就业越来越偏向于技术、环境友好型岗位,劳动力市场的整体优化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和持续动力。

(四)区域异质下的实证结果和分析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控制变量的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区域差异,本文进一步对地区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东部地区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在1%的显著水平下具有显著性,说明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其推动作用不明显,由此验证假设2是正确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相对发达,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生态基础,因此,在绿色发展方面有着比较强的市场需求,同时东部地区也有着比较强的金融供给能力,这就使得东部地区的绿色金融政策更加易于实施;中西部内陆地区具有明显的生态资源优势,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在经济、金融等方面还相对落后,所以在执行相关政策时仍存在难度,处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早期阶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控制变量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其对经济高质量影响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而能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政府支出水平在东西部地区分别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在中部地区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政府支出在东部地区更集中在经济上,在西部地区则集中在经济和其他社会保障支出方面,而在中部地区则较多地侧重于社会保障支出方面,无法满足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劳动力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在东部地区不明显,原因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水平虽然普遍高于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多为创新型、技术型人才,这对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并不突出。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根据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近十年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份(西藏附外)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绿色金融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不论是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都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前者对后者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东部,而在中、西两个地区促进作用不明显,并且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完善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加可靠的理财产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服务系统,同时,在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和碳金融等方面进行创新,引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低碳领域。

第二,要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推动绿色金融更深入发展。在政策适度向绿色金融倾斜的同时,可以建立各地区绿色金融实施力度的评价指标和监管评估。

第三,根据地区之间不同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制定绿色金融策略,同时,加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增强东部地区的信息共享能力,加强产业合作的宽度和深度,发挥协同作用,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参考文献:

[1]曾学文,刘永强,满明俊,等.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06):11.

[2]张莉莉,肖黎明,高军峰.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的测度及比较——基于1040家公众公司的微观数据[J].中国科技论坛,2018(09):14.

[3]林木西,肖宇博.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OL].当代经济科学:1-18[2023-04-30].

[4]李骏,谢晗进.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J].投资研究,2023,42(01):4-20.

[5]刘钒,马成龙.绿色金融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2,42(06):42-52.

[6]巩欣蕊.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22.

[7]孙豪,桂河清,杨冬.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J].浙江社会科学,2020,288(08):4-14+155.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绿色金融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