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

2024-03-15董美丽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6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乡村振兴

董美丽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文章基于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产业化发展意识差、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落后和产业化发展投入少等问题,提出了积极宣传产业化发展理念、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农村地区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等策略,为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创新

一、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产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同时,农村地区面临的问题诸如农民工涌向城市、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土地流转不畅等加剧了乡村发展的困境。我国农村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方面相对滞后。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国家宏观政策的重要举措,旨在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并试图解决“三农”问题。创新型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发展途径,要做到农业与现代产业、农业与城市、农业与现代农村的深度融合,從而带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一)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对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强调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农机等创新工具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使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创新型农业产业化还促进了农产品的深加工与附加值链的延伸。传统的农产品往往只进行基础加工,如脱壳、去皮等,而现代创新型农业则将农产品转化为各种功能性、便携性和即食性的食品,极大地拓宽了产品的市场范围。

(二)充分发掘农业发展资源

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一种以创新为驱动,深度融合现代科技、管理经验和市场机制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充分发掘农业发展资源具有天然的优势。创新型农业产业化注重引入和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例如生物技术、农业大数据、智能农机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土壤、水源、气候等传统农业资源的状态与变化,进而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创新型农业产业化还强调整个生产流程的优化和升级,这包括种子选育、土地利用、生产管理、后期加工和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在这种模式下农业资源得到了最大化、最高效地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错配。

(三)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当前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乡村产业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注重资源的全面整合,既包括农业生产资源,也包括乡村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乡村可以在此基础上打造出融合农业、旅游、文化、教育等多个产业的综合体系,使得乡村不仅是生产生活场所,还能成为旅游胜地、文化体验区和教育基地。创新型农业产业化还能够充分发掘乡村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将这些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和销售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产品。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识较差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发展的主线,更被视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创新型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却依然步履维艰,其发展速度和深度均受到了一些深层次因素的制约。

回顾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广大乡村地区,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仍然占据着显著的位置。这种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多代农民在这一模式下劳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传统技艺,这也使得许多农户对此生产方式产生了深深的情感依恋。然而这种小规模、零散的生产方式在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的利用上显得效率不足,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农民并没有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发展所能带来的广泛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这不仅是知识层面的问题,更是深层次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与此同时,乡村地区在信息技术、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渠道等方面与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使得许多农民不易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导致他们对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和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

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在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上都存在短板。这使得广大农民在接受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时,很难获得系统、前沿的教育。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势必导致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经营决策时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战略视角。

外部环境因素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政策导向、市场需求、资本流动等外部因素不稳定,会增加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尝试的风险。在此背景下,许多农民更倾向于坚守传统、稳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而不愿意冒险去尝试和探索新的农业产业模式。也有部分农民存在对农业产业化的误解,将其视为简单的规模扩张,而忽略了农业产业化实际上涉及的技术、管理、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多个层面。

(二)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

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问题,已然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大瓶颈。不仅是劳动力数量不足,其背后是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与互动的复杂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趋加速,为众多农村劳动者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大都市中的现代化设施、先进的工作环境、相对丰厚的薪资待遇等因素,持续吸引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尤其是年轻且具有活力的一代,他们更愿意选择前往城市,在那里寻找更为稳定、更具发展潜力的职业生涯。这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势头不减,长此以往,农村的人口构成发生明显偏移,劳动力供应持续萎缩,影响农村生产力。

对于那些仍然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来说,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经济收益有限的特点,往往使其吸引力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其他的经济发展模式。例如,乡村旅游、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等多种产业形态为农村劳动者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经济来源,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使许多农民转而投身非农产业,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另外,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的持续演进,现代农业已不再是简单的土地耕作。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技术、管理、创新等综合能力。这无疑对农村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然而,农村地区在技能培训和人才引进方面的机制尚显不足,使得农民很难快速适应和融入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导致现有农村劳动力与农业产业化需求不匹配,制约农业产业化。

(三)农村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落后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显得尤为关键。遗憾的是,当前众多农村地区在这一领域仍显得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创新型农业产业化进程,反映出不仅是地理空间的隔离,更是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深層次差距。

不少农村地区基础交通设施仍然以砂石路、窄小的桥梁为主,公共交通工具则显得相对匮乏。这不仅意味着乡村与市区之间的实际距离拉长,更意味着农村的产品和资源进入外部市场的通道不畅。这种情况无疑对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市场份额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导致当地农产品长期处于竞争劣势,对农民的生活和乡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的伤害。另外,水、供电、信息通信等更为深入的基础设施在许多农村地区也显得相对落后。例如,在信息通信方面,一些农村的宽带接入速度和网络覆盖面都远远低于城市标准,这无疑制约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限制了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在线服务等现代化的经济活动在农村的发展,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农村地区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持续受阻。

仓储和加工设施相对缺乏,也是农村产业化发展的一大瓶颈。这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加工能力。尤其是在收获季节,由于缺乏合适的储藏和加工设施,大量的农产品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可能造成严重浪费。

(四)产业化发展投入少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相对较少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这种投入的不足,尤其在启动资金、研发资金和运营资金这几个关键环节更为明显,制约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初期阶段,启动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确保项目能够成功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然而许多农业产业化项目在这个阶段便因为资金不足而受到限制,有些甚至因此而夭折,这不仅是项目本身的损失,更是整个农业产业链潜在价值的损失。研发资金的缺乏直接影响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领域亦然,高效、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但是,农业技术的研发需要长时间、大量资金的投入。研发资金短缺使得许多有潜力的研发项目停滞不前,导致农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运营资金的缺乏意味着农业产业链的后续发展可能面临困境。这包括但不限于农产品的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缺乏运营资金会使得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受阻,进而影响到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农民收入。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

(一)积极宣传产业化发展理念

积极宣传产业化发展理念,是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这种理念不仅为了引领乡村经济走向繁荣,更是为了构建一种创新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确保其长久、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更代表了一种发展思维和方向,它意味着要通过技术、管理、市场和政策等各方面的创新,推动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需要得到各方的理解、认同和参与。

为了更好地传播和推广农业产业化的理念,可以开展各类大型的乡村振兴论坛和研讨会。这些活动能够吸引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地的成功实践者,共同探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种趋势、模式和经验案例。当这些深入的学术讨论和实践经验在论坛上得以展现,当地的农民和企业家就有了一个直接、形象的学习平台。这种面对面交流,更加深入人心,使人们对农业产业化有更加明确和深入的认识,进而认识到这是一种具有长远视野和实际效益的发展方向。

然而,为了使农业产业化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仅仅依靠论坛和研讨会还远远不够。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如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成为宣传的关键。通过制作系列的宣传片、专题节目、线上课程等形式,可以全面、系统地介绍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成功的实践案例和各种发展模式。这些媒体内容不仅为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们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兴趣和动力。

(二)实施人才引进政策

在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下,人才资源越来越重要。乡村地区的整体进步,不仅是建设和资源的集聚,更离不开各种类型人才的参与和助力,然而,目前乡村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科技创新、现代化管理以及创新驱动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发展,这种人才的匮乏制约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走向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人才需求的具体性和多样性。一般的人才引进策略,很难满足乡村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制定明确、具体的人才需求清单至关重要。要完成这一清单,就必须对乡村的产业结构、发展策略、技术装备水平等核心要素进行深入剖析,这样不仅能够明确当前哪些专业、技能或层次的人才是急需的,还能预见到未来技术演变和市场变革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

当然,仅制定人才需求清单是远远不够的,要确保乡村能够吸引并留住这些人才,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比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这是最基本的人才保障。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提供完善的职业成长机会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对人才的尊重。考虑为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政策优惠以及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等福利措施,无疑能够极大提高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另外,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资源,与之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够让乡村直接引进新鲜、充满活力的毕业生和研究生,还能通过合作项目、学术研究、实习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得学生和教师深度融入乡村实际环境,更为贴近乡村的实际需求,从而为长远的合作和人才持续引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农村地区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能够平稳推进,它不仅是乡村经济转型中的实质性载体和基石,而且涉及多维度的规划布局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这一角度出发,实施合理且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是对乡村整体发展的巩固和提升。

首先是农业生产设施的完善与创新。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其生产设施的现代化和完备性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农田水利设施成为关键要素。强化水利设施建设通过提高灌溉的效率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还能确保农作物在复杂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稳定生长。同时,借助现代科技,采取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农业生产模式,可以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广泛推广,不仅能够极大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更有助于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其次是农产品的加工与仓储设施也需得到重视。通过建立一系列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和物流中心,实现农村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农产品的转变,从而增强农村经济的整体附加值。还要配备现代化技术的农产品仓储设施,最大限度地确保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为其走出农村、进入都市市场乃至出口海外市场,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

再次是农村的交通运输设施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构建和改进农村公路、扩充公交线路等措施,让农村与城市甚至乡村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为农产品的流通以及农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宽带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不仅将乡村纳入到数字经济的大流,还会大大加强乡村与外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最后是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绿色、生态、可再生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方向。通过投资建设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设施,不仅能够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更在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可以展现乡村地区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与担当。

(四)加强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资金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深度发展的关键,不仅是驱动因子,更是决定这一策略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

农业产业化不仅意味着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更涉及农产品的加工、流通、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在这一系列环节中,具有地域特色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领域,这类农产品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文化内涵,受到市场的青睐,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然而,正因为这些农产品的生产条件、加工技术和市场推广策略等都具有其独特性,导致其在获得资金支持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资金短缺,很容易成为制约这类农产品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推广的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一个专门为特色农产品提供资金支持的发展基金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为这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推广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更能够激发农民的生產积极性,帮助他们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更多的地域特色产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金融机构作为资本的主要供应方,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角色也不容忽视。金融机构应当在贷款政策上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在利率、贷款期限还是担保方式上,都应当为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这不仅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也有助于引导更多的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另外,农业产业化专项债券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将为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一种新的、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这种债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既稳健又回报可观的投资渠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宽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来源,促进资金在农业领域的有效配置。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其核心不仅在于物质上的繁荣,更在于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无疑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从产业融合的深度发展,到人才的吸引、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资金的有力支持,都为乡村打造了一个持续、健康的发展蓝图。

未来,乡村振兴将超越其传统框架,转化为一种复合、多元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强调经济增长,更着眼于社会、文化和生态层面的协同进步。乡村不仅是生产场所,更是知识、技术和文化的交流平台,是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示范区。

参考文献:

[1]陈静,张广元,毕煌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22(10):13-14.

[2]张学习,姚逍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问题探讨[J].新农业, 2023(05):79-81.

[3]杨香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2(04):49-51.

[4]张晓君.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六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优化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04):10-11.

[5]李明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23(06):34-35.

[6]赵纱沙,李小雅.乡村振兴视野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创新思路[J].山西农经,2022(13):57-59.

[7]白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转型研究[J].大陆桥视野,2022(04):84-85.

[8]胡盘.金融助力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J].现代化农业,2023(01):5-8.

[9]张蕾,张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商业会计,2023(14):100-102.

(作者单位:渑池县财政局)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