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4-03-15李换斌
李换斌
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语文学科为内容,结合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元素展开的实践探究活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学科素养与创新意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力及社会责任意识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便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导的单元,宗旨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提升语文素养。笔者以“家乡文化生活”为例,从三个角度阐述如何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改变他们的语文学习现状,让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设计活动任务,明确发展目标
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学生平日里接触的“听、说、读、写”等基础学习项目。在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将教学目标延伸至文化素养、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范畴,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全面发展。
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家乡文化生活”的内容特点,在设计活动任务时,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建立合作小组,以家乡的某一传统文化为主题(如建筑、刺绣等)展开文化探究活动,包括家乡文化的历史发展、诞生渊源、传承现状等。
②在梳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工作。比如,虽然信息技术在家乡的普及程度较高,但是家乡的文化普及程度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是什么?
③结合家乡文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将总结的内容一同纳入调查报告之中。
在上述三个任务中,第一个任务能锻炼学生查找、收集与归纳信息资源的能力,能有效提升其文化素养;第二个任务旨在引导学生站在社会、文化及人们的精神追求等不同方面,剖析文化发展与传承出现阻碍的原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个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总结前两个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想,锻炼表达与交流能力。
二、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在结合发展目标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保障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教师要发挥教育引导者的作用,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确立研究方向,撰写科学合理的调查报告,形成初步的研究方案。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合作小组的分工要明确,比如,谁利用信息技术、图书、报刊等查找资料;谁负责开展户外采访等。对于高中生而言,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学习形式,不仅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束缚。
2.活动实施阶段
在活动开展期间,各个小组结合自己所选的主题,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开展户外参观、调查、采访等活动。
以“家乡的建筑”主题为例,在活动开展期间,合作小组可以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实践:首先,负责户外调查的学生可以选择某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调查,重点调查其建造的时间、地点及传达的文化内涵,可以采取采访路人等方法;其次,其他组员可以针对前者选择的调查对象利用互联网等媒介,进行拓展性探究,让调查的数据更完整。
3.活动思考阶段
学生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家乡的文化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再结合组员提出的设想撰写文章。
比如,“地方建筑文化发展受阻”的根源,一方面与缺乏创新有关,一方面和宣传不到位有关。此时,学生要站在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
4.成果展示阶段
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各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题,交流各自的看法。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作为探究主体的学习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做好活动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虽然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评价学生的活动总结,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完善短板。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各个小组将总结报告融合为一个整体,例如将家乡的刺绣、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总结为完整的“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再围绕报告设计进一步的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请深入思考,能否借鉴刺绣文化、饮食文化等,助力家乡文化的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此时,小组和小组之间可以展开合作,探讨上述问题。通过交流,学生给出以下方案。
①设计宣传卡片,将刺绣、饮食和建筑等元素融入其中,方便家乡的民众及时了解这些文化。
②编辑家乡文化的画册,将刺绣、饮食和建筑等文化融入其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等媒介了解相关信息。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语言与应用类的学科,讲究学以致用。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懂得如何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语文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六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