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的影响
2024-03-14陶晓琳史万英赵青青
陶晓琳 李 红 马 将 史万英 赵青青
1)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康复学院,山西 晋中
脑卒中为常见脑血管疾病,由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导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常见[1-2]。据报道,20%~25%卒中患者复发,大多患者复发位置与原卒中位置相同[3]。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可导致患者肢体、面肌、舌肌下部等运动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4-5]。目前,脑卒中后偏瘫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既往研究认为与脑组织损伤导致的上、下级神经元调控功能下降有关,继而引发肌群协调异常、平衡功能降低、肢体功能障碍[6-7]。临床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作业疗法、功能性电刺激、肌肉训练等[5]。等速肌力训练又称可调节抗阻运动,采用专用设备,以恒定速度运动,增加肌肉力量和功能[8-9]。为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及手力量的影响,本文做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07—2023-07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7],且经头颅影像学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2)单侧肢体偏瘫;(3)首次发病;(4)年龄≥18 岁;(5)病情稳定;(6)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骨折、骨关节相关疾病者;(2)颅脑外伤等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者;(3)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等;(4)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5)所用治疗方法禁忌者;(6)肿瘤者;(7)认知异常或沟通障碍者;(8)治疗依从性差者。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9 例和观察组50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肩、肘、腕、手指等主要关节的主动、被动抗阻力训练,重点进行手指抓握及静息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进食、洗脸、刷牙、穿衣等日常生活训练;进行肢体摆放、简单肢体运动、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肢体协调等训练,45 min/次,1次/d,5 d/周,连续训练4周。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选用Biodex System-4 Pro 等速测试系统(Soreha 欧培德公司),患者取端坐位,固定下肢及躯干,肩膀放松,腕关节中立位竖直,肘关节固定于支架上,握紧操作杆把手,准备体位,将肘关节活动范围设定为100°左右。指导患者进行2 min 左右热身活动,随后以60 °/s、120 °/s 角速进行等速训练,每个角速训练20 次为1 组,每组间隔3 min,2 组/d,5 d/周,连续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1)运动皮层兴奋性:训练前和训练4 周后,采用Magstim Rapid2 型经颅磁刺激仪(深圳英智科技有限公司)单脉冲模式作用于目标运动皮层,记录患侧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皮质潜伏期、髓质潜伏期,计算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CMCT=MEP 皮质潜伏期-髓质潜伏期。(2)手力量:训练前和训练4 周后,采用Exacta TM 液压握力计(NC70142 型,美国北海岸医疗公司)测定患者握力。(3)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前和训练4 周后,采用 改 良Barthel 指 数 量 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MBI 含进食、洗澡、如厕等项目,总分100分,分值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其中分值<40 分表示需依赖他人;41~60 分表示需要极大帮助;61~99分表示需要部分帮助。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运动皮层兴奋性比较训练前,2 组患者MEP、CM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4周后,2 组患者MEP、CMCT 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运动皮层兴奋性比较 (x±s)Table 2 Comparison of motor cortex excit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s)
2.2 2组手力量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训练前,2组患者握力、MB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4 周后,2 组患者握力、MBI 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手力量比较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x±s)Table 3 Comparison of hand strength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s)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脑卒中可引发脑组织损伤,对皮质脊髓束造成影响,进而导致多种类型的运动障碍,甚至偏瘫,其中上肢偏瘫较为常见[10-12]。此外,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损伤,通常会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肌肉疲劳无力、神经肌肉控制异常、机体感觉障碍等[13]。肌力训练能有效增加肌力,由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核心稳定性较差,影响常规康复训练效果,等速肌力训练以恒定速度、顺应性阻力为特点,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设置合理运动速度,保障运动相对稳定,逐渐增加肌力,有利于强化康复训练效果[14-15]。Kim 等[16]研究表明,抗阻运动能够改善老年肥胖女性骨密度、功能适应性及等速肌肉力量。
脑卒中后脑组织发生病变,中枢神经损伤,导致幸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而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大脑对肢体的支配敏感度,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17-18]。皮质运动兴奋性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控制受损及恢复密切相关[19]。MEP 潜伏期可判断皮质脊髓束传导功能,可直接反映神经系统功能[20-21]。研究表明皮质脊髓束具有可塑性,重复肌肉训练能够诱导M1 区及皮质脊髓束水平改变,进而改善肌肉疲劳状态,增强肌力[22-23]。CMCT 主要反映脊髓前角细胞和上运动神经元功能,CMCT延长与皮质脊髓束变性有关,可用于预测肌萎缩性疾病上运动神经元退化程度[24]。本研究发现,训练4 周后,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常规组,MEP 及CMCT 低于常规组,表明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皮质运动兴奋性。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等速肌力训练属一种中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及脑神经营养因子代谢,促进损伤脑神经功能恢复。此外等速肌力训练具有速度恒定、顺应性阻力的优点,可保障患者运动相对稳定及训练过程中肌肉活动均在可承受最大阻力下完成,增强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者皮质运动兴奋性。
本研究还发现,训练4 周后,观察组手握力、M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提示等速肌力训练能够增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力量,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这可能是因为力量训练是一种运动学习,其皮质脊髓束反应存在任务依赖性,等速肌力训练能够加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及功能,有利于患者完成康复训练,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增强患者手部力量,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Vidmar 等[25]研究表明,与传统训练相比,等速肌力训练在提高运动员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及功能方面更具优势。Wang 等[26]将等速肌力训练用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FAI)患者治疗,结果发现其改善患者身体功能的效果优于Thera-Band力量训练。
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皮层兴奋性,加速其上肢运动功能重建,增强手部力量,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关注的是该康复训练强度过大会引起不适,过小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及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调整。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量较小、未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后续应纳入更多样本,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并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