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双元创新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析

2024-03-14任燕杨倩刘泽宇

中国商论 2024年5期
关键词:创新绩效企业创新可视化分析

任燕 杨倩 刘泽宇

摘 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单一的创新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双元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知网核心及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2013—2023年有关双元创新的343篇中文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近年来双元创新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以双元创新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在发文量上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各作者之间与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不太密切;研究内容整体上呈现出“前因-路径-结果”的基本逻辑与框架;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企业绩效、人力资本、创新绩效、吸收能力、数字经济、情境分离等九类,主题逐渐多元化。

关键词:双元创新;数字经济;可视化分析;创新绩效;企业绩效;企业创新

本文索引:任燕,杨倩,刘泽宇.<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5):-134.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3(a)--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才能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创新作为一项复杂的活动,兼具探索和利用的双重属性特征,在当今以创新驱动为主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下,单一的创新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企业需同时追求探索与利用创新方式以兼容短期发展需求和长期竞争优势。Mom等(2009)认为双元创新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个体兼顾和平衡工作中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倾向或行为;其中,探索式创新是指从事与新产品、新技术、新流程开发等活动有关的行为,具有较高的创新程度;利用式创新是指从事与改良当前产品、技术、流程等活动,创新程度相对较低。我国学者李悦(2018)进行补充认为,双元创新指能够兼容平衡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种活动,并在两者之间适时切换[1]。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通过国内文献可视化研究,打开双元创新的内部“黑箱”,可以对双元创新研究进一步拓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文献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知网)中核心期刊与CSSCI期刊数据库,在高级检索中选择主题为“双元创新”,时间跨度为2013—2023年(截至2023年9月11日)进行检索,通过筛选共收集到关于双元创新的文献1029篇,对样本文献进行数据清洗,最终对筛选得到的343篇文献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从作者共现、关键词共现、研究机构共现和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双元创新研究的知识图谱,以客观、定性的方式系统把握双元创新的现状、前沿动态与研究热点。

2 双元创新研究现状及进展

2.1 发文数量

对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分析,能够得到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关注度,并根据已有发文量趋势预测双元创新在未来的发展趋势。2013—2023年累积发文量343篇。从年度发文量来看,呈先上升后略有下降的趋势。2013—2014年是国内双元创新领域的起始阶段,仅有少数几篇相关文献;2015—2017年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属于发展期,发文量由11篇增长至33篇;2018—2020年趋于稳定属于探索期,在33~34篇波动;2021年文献发表64篇,达到繁荣期;2022年发文量略有下降;因2023年只有前半年发文量较少,但从整体趋势来看,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其研究发表量仍会保持增长的势头。

2.2 期刊分布

本文运用Excel对发表期刊进行汇总,发现双元创新的相关研究期刊刊载分布较为分散。刊发双元创新研究文献最多的是《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共发表47篇,占总发文量的13.7%;《科研管理》发表43篇,《科学学研究》发表42篇,排名前三的三种期刊发文量之和占总发文量的38.4%,表明双元创新已经受到管理类影响力较高期刊的高度关注;在其他期刊的刊载较为零散,发文量仅为个位数。

2.3 作者共现分析

本文运用CiteSpace 6.2.4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样本文献中作者合作共现图谱中节点数为272,连接数为180,网络密度数为0.0049,说明双元创新研究领域学者之间的合作较弱、相对比较分散,核心作者网络尚不明确。其中文章最多的作者是彭灿16篇,其次为奚雷8篇、张敏6篇;目前作者形成较大的合作群体有:彭灿、奚雷、吕潮林、杨晓娜、曹冬勤、李瑞雪、杨红、李德强,其中彭灿与奚雷作为发文高产量的作者已经形成了合作群体,为双元创新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关注该群体的研究将有助于把握双元创新前沿热点。

2.4 研究机构分布

本文运用CiteSpace得到样本文献中研究机构共现图,节点数为189,连接数为109,网络密度数为0.0061,表明雙元创新研究领域机构之间合作较弱。研究机构大多数集中在经济管理学院或者商学院,表明双元创新大多数被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学者所关注,所以研究方向可能多偏向于创新管理与创新绩效方面的研究,研究机构发表量最多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8篇)。

3 双元创新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

本文利用CiteSpace选择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2013—2023年双元创新关键词知识图谱(图1),通过节点的大小、节点与节点间的连线多少及中心性可以看出双元创新的热度,共现频数在5以上的关键词依次是“双元创新”“企业绩效”“创新绩效”“吸收能力”“智力资本”“人力资本”“动态能力”“冗余资源”“企业价值”等,其中“双元创新”出现最多达152次,中心性达0.88;其次“企业绩效”出现26次,中心性达0.14,表明在网络中有较高的影响力。可见目前对双元创新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吸收能力、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等影响双元创新的前因变量与企业绩效、创新绩效等结果变量。

3.2 关键词聚类

本文基于LLR算法利用CiteSpace对双元创新领域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聚类报告(表1)。聚类模块值Q为0.6669大于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为0.9292大于0.5,各聚类轮廓值均大于0.8,表明聚类良好。通过CiteSpace将关键词聚类,部分聚类标签有双元创新、企业绩效、人力资本、创新绩效、吸收能力、数字经济、情境分离、颠覆性创新、创业导向、闭合行为等。

根据双元创新关键词聚类结果,可以归纳出国内双元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聚焦于:双元创新的基本概念、前因、影响结果研究等方面。

第一,双元创新的基本概念。该热点主要包含的聚类为#0双元创新、#7颠覆性创新,主要的关键词包括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等。March(1991)从组织角度将双元创新分为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认为这两种创新类型代表了创新的两个极端,一个关注开拓新领域,另一个侧重改进和优化,两者之间是相互竞争且对立关系。Popadic(2016)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补充和协同发展的,它们之间不一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综合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对立统一的关系,部分学者认为双元创新包含平衡与协同两个维度。双元创新的基本概念研究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进一步将双元创新衍生到个体层面认为双元创新是个体兼顾和平衡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行为与倾向。

第二,双元创新的前因研究。该热点主要包含的聚类为#2人力资本、#4吸收能力、#5数字经济、#6情景分离、#8创业导向、#9闭合行为。对双元创新的概念界定不同,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目前研究主要分为两个视角,一个是分开视角将双元创新分为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探究不同前因因素对两种不同创新的影响研究;另一个视角整体视角,探究不同前因对双元创新的平衡与协同的影响研究。在分开视角中前因主要包括资源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等资源因素对利用创新与探索式创新有正向影响,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会负向影响[2]。相比分开视角,目前关于整体视角的前因变量研究相对较少,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关系学习、学习导向、合作关系有利于双元创新的平衡与协同。

第三,双元创新的影响结果研究。该热点主要包含聚类为#1企业绩效#3创新绩效。双元创新的影响主要聚焦于企业绩效与创新绩效。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创新绩效、知识转化能力[3]等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吸收能力有助于广泛获取和消化外部知识,通过双元创新活动对获取和消化的知识进行运用,最终达到提升创新绩效的目的;在创新网络中充分整合并利用创新资源能有效协助企业进行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4]。企业通过增强组织动态能力[5],积累现有知识及隐性知识,提高探索性和利用性创新的水平,进一步刺激企业绩效的增长。

3.3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利用CiteSpace生成基于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谱(图2),直观反映了2013—2023年在聚类条件下双元创新研究关键词随时间变化的演化路径。国内双元创新研究热点主题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2014年是双元创新的初步探索阶段,该阶段的节点数量较少,分布相对零散,但“双元创新”的节点与后期的节点之间存在很多关联性,表明这一时期的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该阶段将双元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探索了其在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绩效的部分中介作用;将双元创新的基本概念打开为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探索家长式领导、管理气氛的不同维度对不同创新的影响,探索不同创新分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同时将双元创新的概念从组织层面拓展到组织间层面,提出要做好利用创新和探索创新的平衡。

第二阶段,2015—2020年是双元创新研究高速发展阶段,双元创新主题开始多样化,关键节点趋向多元化,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创新绩效、人力资本、企业绩效、吸收能力等方面。顾客参与、时间压力[6]、知识惯性对利用式創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嵌入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大于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吸收能力对探索式创新影响更大;双元创新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企业绩效、企业成长,双元创新对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具有倒U型影响;双元创新在创新网络资源整合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

第三阶段,2021—2023年,是双元创新研究略微减弱的阶段。关键节点趋向更加分散化,研究主题涉及数字经济、动态平衡等。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双元创新的投入水平[7],数字经济也可以通过提高双元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8],双元创新在企业家灵性资本和组织即兴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双元均衡创新平衡维度和互补维度均对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10]。结合发文量和时间图谱同时可以看出,双元创新的研究正呈现分散化趋势。

4 讨论

4.1 结论

本文以双元创新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以CNKI中北大核心与CS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展示了国内关于双元创新的发文量趋势、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并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时间图谱深入分析该领域发展态势、主题演化和研究趋势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研究的态势演进来看:在双元创新发文数量方面,2013—2021年双元创新文献产出量逐年递增,表明该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在2022年发文量略有下降;在双元创新期刊刊载方面,集中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三种期刊刊载量超过总发表量的三分之一;国内关于双元创新的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较为零散,学者间、机构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较弱。

(2)从研究的主题演化来看:双元创新热点主题聚焦于企业绩效、人力资本、创新绩效、吸收能力、数字经济、情境分离、颠覆性创新、创业导向、闭合行为等九类,主题逐渐趋于多元化。目前有关双元创新的研究内容整体上呈现出“前因-路径-结果”的基本逻辑与研究框架,探究双元创新的前因变量。如人力资本、数字化转型等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将双元创新作为路径进而提升企业绩效与创新绩效。

4.2 研究展望

通过梳理国内双元创新领域研究现状以及热点前沿,本文对双元创新未来发展研究展望如下:

(1)研究内容丰富化。目前研究多数将双元创新划分为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分别进行研究或将双元创新未进行分类直接看作整体进行研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将双元创新的“黑箱”打开,探讨双元创新中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平衡比例、互补与不同场景的转化,充分考虑双元创新组织与个人层面,必要时可以进行跨层研究。

(2)研究方法多样化。目前关于双元创新的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加入案例分析、QCA、仿真模拟等方法,多种角度多种方式对双元创新全面研究,增强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李悦,王怀勇.双元创新行为与心理脱离:矛盾式领导风格的调节作用及其边界条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10):157-170.

李莹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与企业双元创新: 股权集中度与独董比例的调节作用[J].中国商论,2023(22):157-160.

王搏.制造业企业双元创新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转化能力与协调柔性的作用[J].工程管理科技前沿,2023,42(3):53-59.

张振刚,易欢,陈雪瑶.创新网络资源整合、双元创新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J].技术经济,2020,39(3):58-65+73.

卜婷婷,吴玉彬,杨玉婷.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动力、能力与行动: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商展經济,2021(19):110-113.

宋锟泰,张正堂,赵李晶.时间压力对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J].经济管理,2019,41(5):72-87.

姜英兵,徐传鑫,班旭.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双元创新[J].经济体制改革,2022(3):187-193.

杜金柱,吴战勇,扈文秀, 等.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与经验证据[J].统计与决策,2023,39(7):5-10.

顾建平,贾玥.企业家灵性资本对组织即兴能力的影响机制: 基于双元创新的中介与差序氛围感知的调节[J].领导科学,2023(3):46-50.

彭华涛,潘月怡,陈云.社会网络嵌入、双元均衡创新与国际创业研究[J].科研管理,2022,43(11):45-54.

猜你喜欢

创新绩效企业创新可视化分析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特征实证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技术选择、二元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