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就、经验、挑战与展望

2024-03-13李阳

职教通讯 2024年1期
关键词:成就挑战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逐步构建起中高职贯通、职普融通、职继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获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诸多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理职业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等方面。同时,人工智能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变动、推进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家发展战略也给职业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展望未来,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直面挑战,通过完善管理体制、调整专业设置、改进办学模式等手段,主动对接人工智能、赋能助力产业升级、积极应对人口变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职业教育改革;成就;挑战

基金项目:2021年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治理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21YJSB155)

作者简介:李阳,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与职业教育社会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教育工作、经济工作、农村工作、城镇化工作等相关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应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等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上述精神的引领之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核心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与经验,分析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寻职业教育改革的可为路径,对未来的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推进,逐步构建了中高职贯通、职普融通、职继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我国还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推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职业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职业教育为我国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于国家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积极培养各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科技创新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和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路径。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要求开展职业教育本科试点工作。在政策指引下,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在多方主体共同努力下,我国逐步构建起了中高职相互衔接、职普融通、职继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首先,明确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属性。2019年颁布实施的“职教20条”将职业教育确立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就人才培养规模来看,2021年,我国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高职(专科)学校招生552.58万人,占全国高等教育招生总人数的55.60%[1]。显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已经超过普通教育,表明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定位已经成为不可争议的“社会事实”。

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自2014年国家提出要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以来,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经历了多次探索。2015年,我国尝试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这是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首次实践。2019年,“職教20条”要求进行职业本科教育试点,随后,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启动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分批建设了33所本科职业学校,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2021年,《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对职业本科教育学士学位授予作出了明确规定,完善了职业本科教育的制度设计。

再次,探索“职教高考”制度。探索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贯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职普融通,保障中职生的升学权利。2019年,“职教20条”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这表明职业教育高考已经被纳入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范围之内。2020年,教育部和山东省在职教高地建设文件中决定在山东省率先开展职业教育高考试点;同时,在其他已经出台的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政策文件中,也多次强调要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这说明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已经从理论建构走向了实践探索。

(二)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使用“产教融合”这一概念替代“产教结合”,并将深化产教融合纳入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中,意味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逐步形成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办学、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颁布实施,这是我国推行校企合作以来第一个以校企合作为对象的政策文件,要求对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保障。由此,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内涵得以持续深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进一步拓宽了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同时,在创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首先,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学徒制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性探索。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随后,各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政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方案,并且先后有562家单位入选为试点单位,形成了诸多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制定,试行招生招工一体化,促进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优势,探索建立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现代学徒制,为现代学徒制的全国推广提供了经验借鉴。

其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改革,是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制度化载体。2019年,“职教20条”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年4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对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作出了部署。随后,教育部分批公布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名单和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充分发挥了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相互结合的优势,为建设技能型社会提供了制度化基础。

再次,创新产教融合模式。2019年,“职教20条”提出试点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行业以及产教融合型企业,创新职业院校的多元化办学模式。2021年,发改委和教育部公布了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认定了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63个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其中,试点城市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产教融合型企业覆盖了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康养行业,有利于引领所在行业深化产教融合,对于构建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有着重要意义。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

(三)服务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服务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都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服务社会;同时,相关政策文件中也强调要坚持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正是在相关指示和政策文件的指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首先,主动服务脱贫攻坚。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着重要意义。职业教育扶贫主要是将“扶贫”和“扶智”相结合,既提升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也培养贫困人口的脱贫思想,以职业理论教育、技能培训、产业帮扶等形式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脱贫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为贫困地区培养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通过结对帮扶形式,对贫困地区开展全方位扶贫;三是加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基层组织建设,打造服务基层的干部队伍。[2]

其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廣泛认可,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被纳入全球化大市场体系之中。2016年,《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企业走出去,如“鲁班工坊”开到了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建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等措施开展教育援助,为沿线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相关企业合作,培养“走出去”企业所需的人才,帮助企业拓宽海外市场。[3]目前,国内多所职业院校参与了海外办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合作项目,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对外开放的水平。

再次,高质量服务“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的是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为了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职业教育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以协同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4],通过产教融合融入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对接产业链的技术合作机制,为高端制造业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通过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服务制造企业转型发展。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教、以人民为中心和多元主体参与等。这些经验不仅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世界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密码,坚持依法治教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则,以人民为中心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多元主体参与为职业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

(一)坚持党的领导

确保党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全面领导,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凝聚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5]。坚持党的领导,能够保证职业教育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发展,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优势[6]。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7]。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关系到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是全社会的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可以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持续、深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当前,党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领导主要通过党的组织建设、指导方针制定、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实现。

(二)坚持依法治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为依法治理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199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该法律充分吸收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系列成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法定程序将职业教育改革措施上升为法律条款,为指导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首先,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定位,从法律层面明确构建与普通教育平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也有利于鼓励职业教育多元利益主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同时,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为全国不同地区职业教育因地制宜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还要求实施本科及以上层级的职业教育,这不仅为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未来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预留了充足的可变化的政策空间。其次,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制。新《职业教育法》明确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在国家层面,强调健全职业教育制度;在中央与地方层面,强调中央宏观领导,地方承担主要责任;在职业院校层面,强调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在行业企业层面,特别突出行业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

(三)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职业教育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将人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出发点,将学生的技能形成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道德养成有机结合。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个体基于自身特点与外部社会持续互动的发展过程,职业教育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速度、生产技术的迭代速度、社会职业的更新速度都加快了岗位任务的变化速度,只有当职业教育将培养目标定位在的“人的发展需要”而不是“职业的发展需要”之上,才可以满足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下,职业教育成为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8],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也综合考虑了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发展特征、职业教育自身特点三方面因素。就社会发展需求而言,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基本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生产场域中的技术要求为依循来确定学生的技能培养方向,以社会劳动组织的特点和关系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培养规格。就学生发展特征而言,一方面,以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根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依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就职业教育自身特点而言,既遵循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依循既定的教育目标,同时又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多元主体参与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者根据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特点,纷纷对治理理论进行阐释,尝试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模式与社会治理模式。近年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分化明显,社会组织发展快速,各利益主体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强,在处理任何一项社会公共事务的时候,都需要多元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治理同样需要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商。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既有“教育属性”,也有“职业属性”;既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也要培养面向就业岗位的“职业人”,其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多,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更加复杂。实际上,任何一项职业教育改革都需要协调和整合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在这种意义上,职业教育治理主要是指各利益主体通过博弈、协商、妥协、让步,采取一定策略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9]。伴随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市场主体的独立性更加明显,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力日渐增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正在我国逐渐形成。尽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会使职业教育治理变得更加复杂,但正是多元利益主体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的时空中的碰撞与激荡,才使得职业教育治理拥有了进取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在多元主体的互动中,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强调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作用;而企业则重视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功能,强调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助力其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面对未来,职业教育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一)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对职业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顺应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使用人工智能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将人工智能融入职业教育的组织和管理、监督与评估之中,提升了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水平。但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伴随人工智能在生产领域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第二产业中的应用,由于其相对高效、低价、安全等特点,将会使一些低技能或重复性较高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流水线上的电子元件组装工人被机器人手臂取代;即使是一些专业性较强但缺乏创新性的工作,也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会计。而当前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难以適应人工智能背景下产业变革的需求[10]。其次,随着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衍生出众多新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通过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11]。但是,如何衔接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共享职业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避免平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使其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符合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挑战。最后,人工智能融入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挑战。如何形成职业教育信息化思维方式、如何利用好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如何使用好职业教育信息化手段,是职业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产业升级带来的挑战

从产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产业结构的转型必然会使一部分劳动者转换工作岗位,从而使得社会的职业结构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者具备适应职业结构调整的知识和技能。当一项新的科学技术产生并运用到生产领域之中时,生产技术会发生一定的变革,这种变革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一些新兴产业的出现。面对这种变化,生产部门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将会对现有员工进行新技术的培训。同时,生产部门又希望新雇佣的员工已经掌握这些新技术并能够熟练应用,以减少培训新员工的费用。生产部门对于劳动力能力的诉求会导致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调整,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新的选择,以适应产业结构转型的需求。同时,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和技术的迭代都更加快速,不断有新的知识和技术涌现,不断有新的职业产生;而即使是一些传统职业,也在不断引进新的知识和技术。这就要求劳动者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依靠人口红利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新兴的依靠知识、技术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提高。这使得社会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人工智能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培养规格以及培养层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三)人口变动带来的挑战

在人口学中,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环境下,具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13]。受自然环境或社会制度变化的影响,人口一直处在不断的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之中,而人口变动对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教育结构等影响巨大。2021年,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根据已公布的数据分析,我国人口状况的主要特点和趋势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放缓,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将近;二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三是人口的向城移动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增加。[14]人口变动对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是职业教育改革难以回避的问题。首先,人口增速放缓,新生儿数量减少,与之相对应的学前教育等专业规模将会缩小,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带来挑战。其次,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对养老服务等专业的需求量也会增加。虽然早在2014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工作目标,但由于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及其增量难以满足老年人口的实际需求,同时很多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并不从事相关行业[15],这都加剧了养老服务人才的供不应求。再次,随着人口的向城移动加速,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数量减少,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要求更多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如何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是需要面对的挑战。同时,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意味着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人口增加,对职业培训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四)乡村振兴带来的挑战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决策。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有效参与,职业教育能够为乡村发展培育人才,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但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农村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已经大幅提高,但是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将乡土职业教育资源融入其中既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管理者的挑战更是对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挑战。同时,如何发挥乡土职业教育资源的吸引力,留住乡村精英,为乡村振兴提供在地人才支持也是一个挑战[16]。其次,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背景下,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就尤为重要,这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必须面对和回应的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存在“为农化”“去农化”“城乡一体化”三种选择。持“为农化”论点的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应培养为乡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持“去农化”论点的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应培养适应城市化发展的新市民;持“城乡一体化”论点的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既要培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要为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提供职业培训。[17]最后,新《职业教育法》并未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专门规定,导致在解决诸如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等问题时得不到足够的法律支持。同时,现有职业教育政策并未建立起与农村职业教育实施相配套的细则,给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措施的具体落实带来一定困难。

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面对新时代发展与改革带来的挑战,职业教育既需要主动适应并利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还需因应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进行规划调整,并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一)主动对接人工智能

无论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都需要将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到一起。首先,就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而言,在宏观层面中央政府应该承担起顶层设计的责任,在中观层面省级政府应承担起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联盟的责任,在微观层面职业院校应承担起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主体责任,通过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并为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18]。其次,就职业教育专業结构而言,应主动对接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产生了一批诸如智能芯片、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这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需要紧跟产业变化,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布局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并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专业的融合[19]。最后,就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而言,应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度。产教融合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关切,人工智能融入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产教融合,只有有效整合教育链和产业链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服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平台建设,由职业院校提供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企业提供物质资源和市场资源,从而创新职业教育信息化产教融合模式。

(二)赋能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如何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最为紧要的任务。职业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在经济发展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作出相应变革服务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革新变化为依据合理地进行专业调整,设置服务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次。首先,以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设置与产业升级相适应的专业课程,特别是技术指向型和知识指向型的课程,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其次,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依据区域产业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发展规模,结合专业结构、层次、规模来设置和调整专业,并动态把握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使专业设置适应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的需求,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再次,依据技术革新进行专业设置。技术革新在社会生产方式变化、职业岗位变化、劳动组织方式变化等方面影响深远,这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将技术革新纳入考虑范围,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造、优化、升级,以适应职业分工的变化。

(三)积极应对人口变动

发展职业教育是将“人口数量红利”转化为“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职业教育能够对接产業链和专业链,根据产业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所需人才;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能够对接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根据国家重大战略和教育方针,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为了应对我国人口变动的现实情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首先,加强职业教育的区域合作。随着农村人口向城流动的加速,应加强职业教育的城乡合作和东西合作,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同时,“双高计划”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其次,优化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对新生儿的数量减少,需要适时调整学前教育等专业的招生数量,提高相关专业的专业性,更加注重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应对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加,需要增设养老服务等专业,这些专业不仅要面向本专业的在校生,也要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以及60岁以上人口的就业需求,应适时推出针对老年人口的专门职业培训。

(四)全面服务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一种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职业教育。因此,构建与农村人口结构相匹配、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农村文化习俗相融合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是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首先,推动实施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管理者和农村职业教师的专项培养计划,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者利用现代化职业教育资源的能力;利用乡土职业教育资源完善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能力,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适切性与吸引力。其次,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为“为农”,这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坚持这一价值定位不动摇。当然,“为农”不是固守乡土社会不做改变,而是始终以为农村、农业、农民发展服务为宗旨,既培养扎根乡土的职业农民,也培养走向城市促进城乡融合的新市民。需要明确的是,其他职业教育也可以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但并不天然具有农村职业教育的“为农”属性。再次,精准服务农村人口的职业培训需求。要鼓励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等职业培训主体主动对接所在区域的农村职业培训需求,根据农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技术技能人才确定培训内容[20]。最后,要在新《职业教育法》的指导下,制定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专项规章,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所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进一步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投入比例。同时,还要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配套实施细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 (2022-03-01)[2023-10-2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

[2]谢俐,彭振宇.高等职业院校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与贡献——首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5-8.

[3]张慧波,岑咏.新时代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作为、难为与何为[J].职教论坛,2021,37(10):6-10.

[4]蔡泽寰,肖兆武,蔡保. 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要素优化探析——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J].中国高教研究,2017(2):106-110.

[5]人民网.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4-06-24)[2023-11-06]. http://cpc.people.com.cn/n/2014/0624/c64094-25189804.html.

[6]陈子季.优化类型定位 加快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5-11.

[7]人民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2018-09-11)[2023-11-10].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1/2018/0911/c1024-30284697.html.

[8]石伟平.职业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57.

[9]李阳.职业教育治理的制度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6):32-37.

[10]董文娟,黄尧.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变革及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9(7):1-7,45.

[11]潘海生,胡缓.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下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3):54-61.

[12]付卫东.经济转型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88.

[13]杨菊华,谢永飞.人口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14]童玉芬.中國人口的最新动态与趋势——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35(4):15-25.

[15]齐鲁壹点.留不住的“年轻养老人”?问题在哪里?[EB/OL]. (2021-04-03)[2023-11-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006382121230674&wfr=spider &for=pc.

[16]杜尚荣,朱艳,游春蓉.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现代教育管理,2021(5):1-8.

[17]邓小华.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J].独秀论丛,2021(1):21-31.

[18]姜志坚,赵兴民,卢德生.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54-59.

[19]丁晨.从适应到引领: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53-59.

[20]瞿连贵,石伟平,李耀莲.乡村人才振兴视野下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实践指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6):50-56.

[责任编辑   曹    稳]

Achievements, Experience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I Yang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gradually built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integration, vocational and general integration, and vocational succession coordination, improved the school-running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serving the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It has accumulated many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dhering to the rule of law, adhering to the people-centered, and adhering to the coordinated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emographic changes,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othe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actices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ave also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face up to the challenges, and actively connect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mpower and help industrial upgrading, actively respond to population changes, comprehensively serve rural revitalization,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adjusting professional settings, and improving the school-running model.

Key words: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chievements; challenges

猜你喜欢

成就挑战
了不起的成就
直面落差,成就自我
我来挑战(二)
失恋“成就”的CEO
回顾五年成就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生存 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十一五”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