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大叙事与底层逻辑的张力

2024-03-13林克松

职教通讯 2024年1期
关键词:升学职校县域

林克松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建设,职业教育建设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建设离不开县域职校建设,县域职校建设离不开西部地区县域职校建设。这一逻辑链条揭示了西部地区县域职校作为基层办学实体,是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实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要素,理应得到关注。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洞察宏观叙事和底层逻辑的冲突,采用底层视角获知西部地区县域职校长久以来不被注意的实际存在性,观察隐藏在教育强国建设这一宏大语境背后的各种微妙因素,对深刻理解县域职校的生存方式和运行逻辑及思考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西部地区县域职校“招生至上”的专业设置逻辑

专业是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实现教育系统与经济产业系统联结的关键节点,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观测点。国家根据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兴专业,支持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专业建设,并以立法的形式在新职教法中进行明确。可见,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围绕产业链培育专业群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根本遵循,是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然而,西部地区县域职校在艰难生存中形成了专业设置的逻辑依赖:盲目开设专业——舍近求远,目光定位于省城或东部发达城市,面向二产、三产开设时髦专业;专业设置同质化——同一区域同一专业,你也办,我也办,无视市场需求量;专业改造脱离实际——未考察或结合县域产业基础和条件,强行开设新专业;专业升级换汤不换药——只在专业名称等局部层面小修小补,照搬抄袭其他院校的专业设置或沿袭过去较老的专业设置,导致专业设置陷入“新瓶装旧酒”的困局。由此来看,在西部地区,县域职校出于生存的考量,将专业设置作为招揽更多生源的工具,专业与产业、职业对接互动的要求被弱化,“招生至上”的底层逻辑被放大,学校与区域产业各行其道、脱节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引领的专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付诸空谈。

为平衡“专业对接产业”宏大叙事与“招生至上”底层逻辑的张力,优化西部地区县域职校的专业设置,西部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兼顾县域产业发展力、县域职校办学力的提升。一要因地制宜发展西部地区县域产业。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模式决定了县域職校专业的发展生态。由于西部县域产业底子薄、规模小、效益差、区域性强,部分县域甚至没有产业,导致专业对接产业常常流于空谈。为此,西部地区县域产业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区行政区划、区位特色与人口结构发展相关产业。二要精准施策优化县域职校专业设置。县域职校专业设置应扭转“去农”“离农”倾向,增强“为农”“富农”意识,大力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的新兴农业专业。此外,县域职校要瞄准产业发展趋势,改变“招生至上”的偏颇认知,遵循“产业—职业—就业”的联动路线,坚持立足区域、服务产业的专业设置原则,科学设置并灵活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从而提高办学能力,加快西部地区县域职校内涵式发展。

二、西部地区县域职校“升学至上”的人才培养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是抢占现代化建设制高点的“先手棋”和“关键一招”。人才又一次被置于国家发展高位,蕴含着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一要面向人人,提供人才成长机会。国家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让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教育机会,在磨炼技能、提高能力中实现人生价值。二要面向能力本位,夯实知识技能。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劳动者掌握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还要使其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要基于就业岗位导向和职业能力标准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此外,面对经济业态升级、技术更新迭代,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复合能力,把具备科学知识结构、扎实专业技能以及强学习迁移能力作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普遍要求。三要面向德技并修,培育大国工匠。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有具备良好道德修养、职业操守的从业者。职业教育应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促进受教育者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职业人、社会人、生命人的价值进阶,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然而,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由“面向就业”到“升学与就业兼顾”,有些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出现了偏差,部分县域职校卷入“升学教育旋涡”,这种现象在西部地区尤为严重。有些县域职校以升学为“噱头”,通过升学吸引学生家长,并通过设立升学部、高考班等来提高升学率,学校之间通过比拼,“内卷”对口升学本科上线人数,狠抓升学课程,“放水”其他课程,无限压缩专业课、技能训练课,取消专业综合实习,导致本应“面向实践、能力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沦为“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长此以往,职业教育将逐步丧失“职业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两张皮”,在两类教育未能实现有机结合的情况下,县域职校的人才培养只会愈发背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有底色,陷入“升学至上”的恶性怪圈。

为平衡“实践导向”宏大叙事与“升学至上”底层逻辑的张力,扭转西部地区县域职校人才培养的异化倾向,西部县域职校应以人为本,兼顾就业和升学双重育人目标。一方面,要坚持县域职校带动就业的导向,明确乡村振兴对各类人才提出的能力素质新要求,保障人才“就业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重点培育大批农村建设带头人和领头羊,县域职校理应成为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阵地。因此,西部地区县域职校的育人逻辑在于,通过开展面向区域人民的职业教育,使其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从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保障人才“就业有力”。另一方面,要改革县域职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县域职校升学渠道,保障人才“升学有道”。“升学”与“就业”并非完全对立,畅通县域职校人才升学渠道不等同于“唯升学教育”。因此,县域职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标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内部层次结构,为技术技能人才的进一步深造提供可能,从而站稳人民立场,服务职业教育学生“职涯有望”。

三、西部地区县域职校“成果至上”的改革发展逻辑

在国家统一布局和政策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立场鲜明地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全新定位,并提出其类型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系列举措。该文件揭开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基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国家开始从整体出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方案》配套的系列政策顺应职业教育类型地位“从无到有再到优”的发展特点,对职业教育改革关键领域与重点任务进行谋篇布局。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23年6月,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中高职院校每年培养1 000万左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案》提及的改革任务逐步转化为具体举措和行动,在“顶层部署—中线配合—底层推进”的动线下,实现了中央、地方和学校同向同行,形成了因地制宜、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但是,在“成果导向”的改革发展逻辑下,西部地区县域职校的部分工作发生了扭曲——职业院校在适应与满足区域经济、市场、社会需求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教育应有的独立品格和自主价值,演变出“成果至上”的功利性发展逻辑,出现了职业教育改革过度关注数量指标的完成、显性业绩的获得等现象。为完成改革目标,学校将主要精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向部分热门专业。此外,有些学校不惜耗斥本就稀缺的教育資源、资金,重金包装成果,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占用教师过多时间,导致县域职校教师疲惫不堪。显然,县域职校的改革发展是必要的,但过犹不及,“成果至上”的长期存在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偏离教育应有的本原,最终会破坏县域职校发展生态。

为平衡“提质培优”宏大叙事与“成果至上”底层逻辑的张力,祛除对西部地区县域职校改革发展的错误认知,西部县域职校发展要以人为本,兼顾就业和升学双重育人目标。一要矫正目标,完善改革顶层设计。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我国应针对县域职校特别制定发展规划和行动指南,尤其是针对西部地区县域职校,要根据民族特点、区位特征等现实因素分类施策,避免出现西部地区县域职校盲目追赶较发达地区职业学校改革、盲目攀比的情况。二要矫正理念,回归县域职校育人本性。西部县域职校要明确认识到“成果导向”并不等于“成果至上”,系列专业建设、教师比赛等活动都属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手段,其主旨在于实现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要摆正改革心态,树立改革信心,秉持“育人”的本质属性,不可本末倒置。三要矫正价值,祛除县域职校改革的功利化倾向。县域职校的价值在于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渴望获得一技之长的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机会,从而筹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力量,这一价值导向不可偏废。教育资源本就缺乏的西部地区县域职校更要优化资源配置,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在办学价值追求中理应摒弃功利主义理念,回归到“人”的教育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追求。

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关注底层发展逻辑

综上来看,“生存”和“竞争”是支配县域职校行动的底层逻辑,通过呈现宏大叙事逻辑与底层发展逻辑的冲突,能描绘出西部地区县域职校发展生态,一定程度上指出在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的宏大背景下,如何理解并正确引导西部地区县域职校的行动逻辑,这既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也是难题。同时,需要加以明确的是,西部地区县域职校的问题并非个例,而是整个县级职业教育的“缩影”,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未来,职业教育强国建设不仅要看到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期望,还要看到职业学校对政策制度的真实期盼;不仅要看到局部的职业教育现象,还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背后的成因;不仅要看到当前的职业教育困境,更要用长远眼光寻找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总之,从微观之处捕捉真相,从底层逻辑窥探问题,才能精准把脉,推动职业教育大跨步发展,汇聚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升学职校县域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我的职校我的梦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