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推介

2024-03-13徐平利

职教通讯 2024年1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著作工匠

徐平利

长期以来,产业工人的工作岗位在很大程度上被工业效率主义定义在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上,因而他们往往以“合格产品”的身份走出职业院校大门。即是说,不少传统的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非常重视其社会功能的工具性,却往往忽视其职业生涯的精神性,这是不全面的。2016年始,我国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引发了全社会关于产业工人精神价值的广泛讨论,也引发了许多职业院校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内涵的积极反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邓宏宝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职业生涯教育视角下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与策略研究”为抓手,将工匠精神作为必不可少的精神性内容引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做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邓宏宝教授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解析,他带领团队在大量调研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职业院校培养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路径和策略,其最终成果凝结在《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一书中。应该说,该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职业教育关于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养的系统性研究的一项空白。

总体看,著作《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研究内容的系统性。该著作从主要概念界定开始,对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对我国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内涵变迁、影响因素和生成机理,以及对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理论、目标定位、内容开发、策略选择、测量评价和社会支持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综合分析。全书内容不仅有理论基石支撑和数据实证的层层分析,而且在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总之,内容的系统性是该著作最重要的特点。

二是研究视角的文化性。作者把工匠精神培育作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职业生涯教育的“文化育人”视角解析工匠精神培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价值。作者认为,尽管西方职业文化中有“天职伦理”,但是工匠精神扎根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如儒家经典《周礼·考工记》把“百工之事”看作“圣人之作”、道家经典《庄子·养生主》把“庖丁解牛”看作“至美之境”等。因此,职业院校培育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应当从中国特色出发,使工匠精神这一新时代话语表达更具民族文化性。

三是研究结论的创新性。该著作第一次從职业生涯教育的“文化育人”视角,系统性地把工匠精神培育置于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的生成机理当中,得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结论。例如,“就工匠精神形成而言,个体的职业认知、兴趣爱好、责任担当是根本激发力量”。作者在此特别强调了“职业志趣”对激发个体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即一个人如果没有职业志趣就不可能有工作动力和持久的职业生命力。再如,作者认为新时代在工匠精神内涵中应当把“勇于创新”放在首位,因为新时代迫切需要“脑力劳动与精神劳动结合的全能型劳动者”。作者在此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离不开“专精特新”人才为论据,指出新时代新技术对产业工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服务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品质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是人民出版社重点打造的“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经济”系列著作当中的一部,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了全国相关领域众多权威专家的支持和帮助。该著作论证严谨,学术性强,可以为在校学生及从业人员实施自我教育、不断追求卓越提供理论引领,为职业院校增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实践参考,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升在职员工职业素养、开展职业继续教育提供决策咨询。

(作者系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著作工匠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90后大工匠
李帆著作系列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工匠风采
产业工人新时代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