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2024-03-12田晓芬

大医生 2024年2期
关键词:冲击波屈曲活动度

田晓芬

(民勤县中医院疼痛科,甘肃 武威 73339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中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腰肌肌力下降、腰骶部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反射功能出现异常、腰椎活动度明显受限等。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会表现出大小便失禁及下肢神经疼痛加重等症状[1]。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因素分为内因及外因,内因为经脉调养不佳、肝肾亏虚及经络阻塞等,而外因则是六淫侵体[2]。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时,常使用牵引、针灸、正骨、拔罐、推拿及冲击波等手段[3]。其中,针灸结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疗效,获得医患认可,且患者恢复情况较为理想。基于此,本研究对针灸联合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民勤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7.47±3.1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8.58±3.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民勤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4];②腰椎部存在机械压迫情况,并出现神经根症状;③经实施MRI及CT检查,确认L4/L5和L5/S1椎间盘有轻度突出或中度突出现象,压迫硬脊膜囊<30%或突出物<5 mm。排除标准:①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存在胸椎部或腰椎部骨折史者;③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④存在其他腰椎部疾病者;⑤存在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针灸主穴包括L4/L5和L5/S1的夹脊穴、委中穴、阿是穴、环跳穴及大肠俞穴等。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对配穴进行选择,包括:昆仑穴、命门穴、悬钟穴、肾俞穴、阳陵泉穴及风市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呈俯卧体位,采取75%医用酒精对需施针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右手持毫针(0.30 mm×75 mm),直刺25~40 mm,见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施捻转补法(即:作用力方向向心为主),小幅度、转动幅度为1/2转,频率120次/min,行针1 min,得气后留针30 min,疗程5 d,间隔2 d开始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联合冲击波治疗。针灸治疗与对照组患者一致,冲击波主要治疗点包括环跳穴、阿是穴、膀胱经或者下肢的胆经、腰骶部及L3~S1夹脊与膀胱经第一侧线。治疗前,需准确定位相应治疗点,确认位置后实施有效标记。治疗仪器选择体外冲击波疼痛治疗系统(Storz Medical AG生产,型号:MASTERPULS MP100),将耦合剂涂抹在各治疗点,设置仪器各项参数,将冲击波频率调整为50~60 Hz,脉冲调整为2 500~3 200次。结合病患实际耐受情况对参数进行合理调整,隔日1次,7~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腰椎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5]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6]对患者腰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JOA评分包括4个主要指标,即膀胱功能、临床症状、活动受限及主观症状,满分29分,得分越高,腰椎功能恢复越好。VAS评分满分10分,得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②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包括治愈(腰部功能及活动度完全恢复,相关临床症状均已消失)、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进行劳动后略感不适,但适当休息后恢复)、有效(患者自我感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腰部活动存在轻微困难,对日常工作及生活产生轻微影响)、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效果显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腰椎关节屈曲活动度。治疗前、后,采用关节活动度测旋尺评估两组患者腰部屈曲的主动活动范围。④腰椎功能。使用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IM)[7]对病患腰椎功能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行走、括约肌控制及自理能力,各项评分得分标准:1分表示完全依赖身体接触,2分表示大量依赖身体接触,3分表示中度依赖,4分表示少量依赖,5分表示准备依赖,6分表示基本独立,7分表示可完全独立。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腰椎疼痛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高;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对照组5014.37±5.6020.53±4.07*7.05±1.535.01±1.44*观察组5014.11±5.5524.88±4.18*7.07±1.882.40±1.22*

表1 两组患者腰椎疼痛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腰椎疼痛情况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VAS:视觉模拟量表。

组别例数JOAVA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14.37±5.6020.53±4.07*7.05±1.535.01±1.44*观察组5014.11±5.5524.88±4.18*7.07±1.882.40±1.22*t值0.2335.2720.0589.778 P值0.816<0.0010.953<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较对照组(78.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腰椎关节屈曲活动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关节屈曲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关节屈曲活动度均提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腰椎关节屈曲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腰椎关节屈曲活动度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腰椎关节屈曲活动度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51.27±8.7568.46±11.66*观察组5051.61±8.3681.79±11.72*t值0.1985.701 P值0.842<0.001

2.4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FIM行走、括约肌控制及自理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M行走、括约肌控制及自理活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FIM: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

FIM行走括约肌控制自理活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5.11±3.059.88±5.03*13.36±1.4415.67±1.58*18.14±3.5229.33±4.75*观察组505.08±3.1814.64±5.81*13.291.5219.59±1.40*18.03±3.4838.84±4.36*t值0.0484.3790.23613.1300.15710.429 P值0.961<0.0010.813<0.0010.875<0.001组别例数

3 讨论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8],注重充养机体正气,以达到提升抵御外邪、预防外邪侵体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思路一般为疏通经络、调养肝肾及祛瘀活血。经研究证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推拿、拔罐及针灸等方法治疗具有一定效果[9]。作为传统中医常规治疗方法,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已有一定成效。其主要对阿是穴、夹脊穴、委中穴、肾俞穴及环跳穴进行针灸[10],使患者水肿症状得到改善,同时达到补气血通经络的目的,最终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障。“以痛为腧、经络辩证与局部取穴互相协调配合”是针灸基本治疗理念[11]。本研究中涉及的命门穴位,具有明显的通督健体之效;委中穴则能对病患下肢、腰部血液循环发挥改善作用,使其腰腿疼痛状况得以缓解;肾俞穴则能够发挥健骨强腰之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有相关研究人员提出可将针灸与现代新型治疗方法相结合[12],提升整体疗效,为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提供更多可能性。

冲击波是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法,在一些急、慢性软组织疼痛疾病中获得广泛应用,且治疗效果理想。因此,将冲击波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对病患腰椎关节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中,将中医经络辩证作为治疗基础,对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冲击波治疗,冲击波治疗通过有效结合人体构造中点、线、面,使病患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其中“点”主要包括环跳穴、膀胱俞及风市穴等;“线”则是指患者患侧下肢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而 “面”指的是病患腰骶部。冲击波治疗能对患者局部血管扩张发挥促进作用,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同时能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最终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但需注意的是,在对患者实施冲击波治疗前,应确保病患已经过MRI及CT检查,确认属于L4/L5与L5/S1椎间盘突出[13],同时压迫硬脊膜囊<30%或是突出物<5 mm。应结合患者实际耐受程度对冲击波波数及强度实行严格管控,以患者可感知到轻微疼痛为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腰椎疼痛情况及腰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及腰椎关节屈曲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冲击波治疗能消除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情况、促进其腰椎功能恢复,对提升腰椎关节屈曲活动度也具有明显优势。

综述所述,针灸联合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可改善患者腰椎疼痛及功能情况,还可有效提升患者腰椎活动度及整体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冲击波屈曲活动度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武汉冲击波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医生集团冲击波
超声双探头联合定位法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