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3-11刘珊珊

经营者 2024年1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精细化核算

刘珊珊/文

成本是制造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是综合反映制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制造企业立足于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根本。制造企业应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树立成本管控的意识,深化制造企业“全员参与、深入落实”的成本管理理念,提高全体人员成本自主管理的意识,全面推动成本管控工作的开展。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当重视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根据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核算方法,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与管控,消除各类浪费,有效地控制各项成本。同时,制造企业还应当树立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理念,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等各个环节,对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产生的所有成本费用进行全过程的管控,同时运用规范、科学的成本核算与管控体系,严格规范制造企业活动,不断更新成本管控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开展成本管控活动。

制造行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制造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成本,其只有更新成本管控的理念与方法,在产品生产制造中实践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扎实围绕产品成本去管理与落实,不断提升降本增效的水平,才能实现制造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经营目标。制造企业应当设置目标成本,树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控思想,深入落实与推进成本核算与管控体系的运行。同时,制造企业还应当加强内部监督与管理,财务人员运用信息手段,完成成本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分析等工作,了解制造企业当前的成本结构,不断改进与优化成本管控方法,促使制造企业可以形成价格优势。本文基于制造行业,从成本归集与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与管控体系、全过程成本控制与信息化建设4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成本核算与管控,实现以最少的生产损耗获取最大的生产成果。

相关概念概述

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对已经发生过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标准与对象对其进行归集与分配,进一步对企业总成本进行计算的方法。

成本管控,则是指企业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整合企业各项资源,对企业各个领域、环节中各种耗费产生的动因进行分析,并对各项费用进行管控,努力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以达到成本的有效控制,确保成本有序受控,提升企业成本管控能力和盈利水平。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核算准确性不足,核算方法缺乏合理性

当前,制造企业所选用的成本分摊标准不当,在计算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时,只是按照人工工时将该项费用进行分配,并没有对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内容进行充分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未考虑各个岗位人员之间薪酬工作标准的差异性,常常会影响费用核算的准确率。财务人员在实际成本核算时,并没有对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实时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估,财务人员并没有深入制造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深入了解制造企业业务发展情况与财务状况,只是针对业务数据结果开展基本的账务处理工作,无法了解制造企业业务活动中的风险问题与漏洞,难以对制造企业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实质性的指导。而业务人员为了完成业绩目标,或由于业务人员的疏忽,导致业务数据输入错误,就会进一步对成本核算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较多,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只有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才能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率。但是,制造企业只是盲目跟随其他制造企业的步伐,选择了品种法,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制造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因此,核算方法的选择也对核算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成本核算与管控机制不健全

制造企业要想提高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的规范性,对企业全体人员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与控制,就应当健全成本核算与管控体系,将其上升到制造企业战略层面,将成本管理工作与制造企业年度生产计划与年度经营计划联系起来,才可以真正发挥成本管控的作用。目前,制造企业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部分制造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该制度未能对成本归集与核算的目标、原则及具体的流程加以规定,加之制造企业领导都比较关注成本核算,却忽视了成本管控,绩效考核指标并不能充分执行与落实。同时,制造企业也未对成本管控制度进行完善,由于制造企业人员普遍都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因此,在制度设计中,并没有将生产制造部门、销售部门及生产线员工纳入成本管理体系与流程,制造企业也没有明确各个部门具体的工作职责,对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未加以规定,财务人员无法按照标准、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开展工作。另外,制造企业未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绩效考核,考核评价机制也未进行完善,没有将成本管理的成效与各部门人员具体的绩效工资与岗位晋升相关联,因此,全体人员未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也不能积极投入成本管控过程,无法发挥管理机制的约束、激励作用。

成本管控方法不科学,成效不足

研究表明,制造行业成本管控整体的成效不足,其中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制造企业未树立精细化成本管理意识,企业领导只是将成本管控的重心放在了重点领域与环节中,例如产品的生产与制造、研发等阶段,但是没有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加以管控,长此以往,制造企业就只专注重点环节的管控,并没有重视原材料购买、销售结算的成本管控,只有树立精细化成本管控的目标,才能有效杜绝成本管理覆盖面小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制造企业领导都将成本管控指派到财务部门,其他部门人员参与度不足,现实中,业务部门只是定期向财务部门提交相应的业务数据,并没有在生产与制造环节中树立节约意识,也没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更重要的是,业务部门难以深入贯彻成本管理制度,导致该制度形同虚设。与此同时,制造企业并没有将成本控制与制造企业实际的业务发展情况相结合,管理者并没有树立全局观念,未加强对全过程的成本核算与管控,而财务人员更多地也只是对业务数据进行反映,并没有有效地参与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等环节,因此,导致成本管控的成效不足。

信息化应用不足

制造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与管理,从而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便于制造企业工作质量的提升。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制造企业开展精细化成本管理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制造企业面临海量的成本数据信息,财务人员难以通过人工方式,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因此,制造企业必须依靠信息化管理系统。有些制造企业还是采用传统人工记录的方式,对企业各个时期产生的成本数据进行统计与核算,但是由于财务人员所采用的核算方法不当,或财务人员自身的疏忽,都会对成本管控形成阻碍。部分制造企业并没有将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采购系统、产品销售系统等,如果没有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有效连接,财务部门就难以实时获取产品的销售数据与采购成本数据,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因此,制造企业建设与推行信息化系统是极其必要的。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对策

采取合理的核算方法,扩大核算范围

第一,制造企业为了减少工作量,还应当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针对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就可以构建工时统计系统,并与员工薪酬系统进行关联,确保工资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同时,制造企业为了区分各个岗位人员工作内容与薪酬,准确计算出成本,就应当设计一款程序,对制造企业各个岗位人员的人工成本分配率进行严格的区分与分类,企业通过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对每个岗位的人工成本分配率加以深入的了解,进而合理设置岗位,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第二,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协作,树立业财融合意识,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与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当主动深入业务活动中,对业务活动的开展加以多维度的深入分析,并加强对制造行业市场发展动态环境的分析与研究,对业务活动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并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影响成本管控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制造企业还需要对业务部门所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为其经济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第三,制造企业的账务最复杂的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不同的产品,要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生产成本核算方法。制造企业应当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意识,从事后环节的管控转变为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同时,制造企业需要根据生产特点选择成本核算方法,一旦确定成本分配与核算方法后,就应当严格按照统一的方法与程序开展核算工作,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健全成本核算与管控机制

制造企业要想提升成本管控的整体成效,就应当重视成本相关的管理机制健全与完善,通过健全的管理体系,提高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的水平。制造企业应当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目标与具体流程进行严格的规定,形成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成本约束制度、各项基础管理流程等,并且完善成本管理机构的经济责任制,将目标成本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与个人,使其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落实成本管理理念,确保成本管控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制造企业还应当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在一定时间内,各个部门或者人员成本管控的成果加以考核与评估,对各部门在成本管控工作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根据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考核和评估,才能有效落实成本制度。此外,制造企业还需要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设置监管部门,对制造企业各部门在具体工作领域与环节中具体的表现进行考核,并通过严厉的激励制度,对成本管控积极性高且成果较为显著的部门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促使制造企业达到目标成本。

优化成本管控方法,实施精细化管理

制造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其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同时,原材料与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因此,制造企业就应当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从企业整体经营的视角更加宏观地分析并控制成本费用。制造企业管理者应当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定期组织召开精细化管理培训,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与环节,带领全体人员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理念,投身到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落实活动,让员工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员工也可以树立节约意识,将目标成本的实现与自身的长远发展相结合,全身心地投入企业成本管控活动中,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同时,制造企业还应当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模式,不仅专注于产品的制造生产与研发等重点环节,还应当将目光聚焦在企业业务发展的全过程中,加强对制造行业市场动态的分析,对企业成本的支出进行预测。做好各个环节的成本核算工作,了解到制造企业每一次结算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从而对各个环节中存在的成本问题加以分析与解决,不断优化制造企业成本结构,对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及后续的应收账款等环节都应当加强管理,改善与优化成本管控方法,提升成本管控的效果。

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内部监督

数字时代已经到来,制造企业应当紧随时代的步伐,重点围绕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工作,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全面推进成本核算和管控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制造企业需要引入成本管理系统,设置成本核算与管控板块,并将其与采购系统、产品销售系统及应收账款管理系统进行关联,达到各个环节的成本数据可以实时共享的目的,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了解到各个环节中的成本结构,帮助财务人员采用更科学的成本核算方式与管控方法,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同时,制造企业还可以引进工业机器人,尤其是产品的生产制造车间,对车间流水线工作进行监测,辅助一线工人完成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工作。财务部门每月应当将实际的消耗与企业成本目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每月数据的检测与管理,可以对制造企业成本支出的关键节点加以深入的研究,找出实际成本高出目标成本的原因,从而制订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推进全面成本管理的实施。

综上所述,成本核算与管控是当前制造企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做好成本管控,才能实现制造企业良性运行与快速发展的目标。制造企业在费用分摊中,应当始终坚持“谁使用,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采用人工数占比、面积占比、销售额占比等分摊方法,确定分摊的科目及分摊者的受益情况,由此合理分摊费用,同时制造企业应当采用合理的成本分摊方法与核算方法,确保核算准确率不断提升。此外,制造企业应当树立全方位成本管控思想,对产品全生命周期都加以管控,全面推进成本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精细化核算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