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4-03-11颖/文

经营者 2024年1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职工

张 颖/文

自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来,社会各界对预算绩效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事业单位为保障预算编制工作准确合理,需根据相关条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该工作目的在于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能够运用绩效评价机制约束职工工作行为,促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推动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升。本文主要概述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探究该项工作的开展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价值,通过分析当下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探究事业单位在制订其评价目标时缺乏明确性,未能依据内部实际情况健全相关评价体系,所设置的指标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无法真实有效地反馈内部运营情况等,在充分挖掘内部各类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致力于推进事业单位长久稳定发展。

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绩效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事业单位的重视,而绩效评价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该评价机制时,需围绕单位战略目标展开,将所制订的考评目标分解到内部各执行部门,由各部门共同担任绩效评价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逐渐完善单位考核管理体系。然而,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无论是绩效指标的制订,还是信息化建设都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事业单位需依据内部实际发展情况,根据业务特征、资金用途等健全绩效评价体系,依据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目标,分解不同阶段的绩效评价目标;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建设,在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下提高绩效评价的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强化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将其与奖惩机制有效融合,达到激励和约束职工工作行为的目的。

绩效评价的相关概述

绩效评价简而言之就是绩效考核,是在绩效这种管理学概念基础上进行的延伸。相当于单位或个人利用某种科学的标准与方法,依据相应的程序,考核被评价者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考核其是否具备岗位需求的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效果等。其中,绩效包含成绩与效益,绩效评价总的来说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同时,绩效评价具有多维度、动态性等特点。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产生的绩效评价结果也有所不同。对事业单位而言,可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量化考核指标,从而对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实施绩效评价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其一,保障事业单位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促进财政资金的高效率使用。事业单位需强化资金的支出控制,界定资金支出的责任,借助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保障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支出的科学合理性,保障其公开透明性,从而进一步推动资金的高效率使用。在事业单位中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有利于对内部各项资金支出进行有效控制,还有利于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良好运行,提高单位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是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及有效履行单位管理职能。因此,开展该项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公共事业的良好发展。

其二,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信力。通过对比分析相关数据,对内部某一阶段的经营效益及经营者的业绩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规范管理人员、基层职工工作行为,有效约束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通过绩效评价对比分析各项数据,保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合理、规范化支出,一方面,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增加事业单位的公信力。

其三,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绩效评价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绩效评价能够协调资金使用与具体工作实施,保障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到实处,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同时,利用绩效评价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利于事业单位业务工作更为具体,更具方向性,并且还能起到规范内部各项工作的作用,使得事业单位实现精细化管理。利用绩效评价,便于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查询原因,制订妥善的解决方案,更好地帮助事业单位履行自身职责。

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绩效评价目标缺乏明确性

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该项工作时由于尚未明确评价目标,从而使绩效评价工作无法发挥其真实作用。该项评价工作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如果绩效评价目标尚不明确,则会导致考评结果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内部运营情况。同时,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绩效评价工作缺乏重视,未能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十分烦琐,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很难制定完善的考评制度。甚至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仅将绩效管理工作认为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工具,不能用于提高管理质量,严重抑制单位长久稳健发展。

尚未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指标设置缺乏合理性

事业单位依据自身的职责范围,开展相应的公共服务及履行自身公共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对事业单位来说,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内容较为丰富、较为系统的工作。虽然国家财政部门对各事业单位提出了绩效工作的要求,但是由于各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发挥该体系的作用。例如,业务部门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无法依据统一、规范的标准进行编制工作,从而致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缺乏依据,无法约束和规范各项业务工作;每个事业单位所设置的绩效评价标准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缺乏统一性和共同性,从而致使不同的单位、各个项目之间无法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

绩效评价缺乏信息技术支撑

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有限,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较为不足,未能引进绩效评价管理系统。然而,该项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如果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就会很低,很容易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严重影响评价结果的精确性。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引进了绩效评价管理系统,但是该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未能实现纵向、横向数据的共享,无法整合内部所有数据信息,在查询相关数据时,方式较为烦琐。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未能实现有效衔接,各部门沟通交流较少,导致绩效评价的相关数据来源十分片面,很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影响事业单位整体信息化水平,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对内部各项工作的有效监督。

绩效评价结果缺乏与奖惩机制的有效融合

目前,相对而言,大多数事业单位的晋升机制比较固定,并且职工薪资标准大多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之间的关联性较低,无法起到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如果事业单位只是将部门或个人评优等内容作为绩效评价的结果,则根本无法促进各部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如果绩效评价结果无法与奖惩机制有效结合,单位则无法真实有效地把控绩效评价工作,哪怕单位制订了相应的绩效评价标准,也无法有效发挥该标准的约束性和指导性作用,严重阻碍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

优化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有效策略

分解单位发展战略目标,明确绩效评价目标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需依据战略发展目标来展开,因此,在绩效评价具体开展过程中需明确单位战略目标,将其分解细化,依据不同阶段、不同业务制订相应的绩效评价目标,不仅有利于提高绩效考评工作水平,还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完成战略目标,实现长久发展。同时,事业单位还需依据内部业务属性,综合考量各部门实际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目标。事业单位要充分结合战略目标、职工、各部门、各岗位的业绩目标,将其与绩效目标相挂钩,确保绩效评价工作更加细致。单位各职能部门在设置本部门绩效评价目标后,需将该目标分解,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具体个人,逐层完成绩效目标,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此外,事业单位要加大对该项工作的宣传力度,保障全体职员能够正确地认识到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便于事业单位从上至下都能积极配合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明确绩效目标,梳理绩效评价流程,推动该项管理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为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

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障事业单位有效落实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

其一,制定合理的绩效指标。事业单位需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推动绩效指标的细化和量化。同时,还需有效结合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确保不同区域的事业单位、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其二,梳理绩效评价流程,确保该流程的规范性。国内的事业单位众多,不同的单位所需履行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标准各有不同。在此基础上,国家财政部门需构建一套统一、规范、标准的绩效评价流程,确保所有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能够依据相关标准流程开展工作。

其三,事业单位可积极引进第三方绩效评价。由于部分事业单位规模较小,不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源,无法有效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外部优质的机构介入,为事业单位展开绩效评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绩效评价结果的精确性。

其四,充分反馈结果的作用。我国财政部门可以将各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该单位,便于该单位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内部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和纠偏,有利于事业单位进一步健全机制,优化内部管理措施,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五,积极采纳多方意见。事业单位所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所涵盖的内容较广,具有全员性、全面性特征。因此,在建立该绩效评价体系时需积极听取专业人士、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确保该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到切实可行。

引入大数据技术,提高绩效评价信息化水平

在当下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筛查技术,为事业单位构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对所有数据、支出明细展开汇总与分析,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先进的绩效评价管理系统,不仅能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还能保障绩效评价结果的精准性、有效性。

其一,在绩效评价管理系统中要纳入财政资金支出情况,确保该系统收录所有的财政收支信息,为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库,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为全面落实该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二,强化对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管理。事业单位要对信息系统中的各项信息变化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内部存在的问题。绩效评价人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积极进行与其他事业单位的横向对比。同时,要做好内部各部门评价结果的纵向对比,利用纵横两种对比方式,有利于事业单位全面充分地了解内部运营情况。在具体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还需开展广泛监督,主要是由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事业单位内部实施监督。同时,还需由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开展外部监督,监督结果可进行公示,接受来自社会广大群众的监督。

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加强其与奖惩机制之间的联系

其一,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内部绩效评价结果的实效性,才能保障该结果真实有效地反映出绩效评价的价值。事业单位可以在职工现有的薪资结构基础上,依据绩效评价结果调整职工的报酬水平,有效结合绩效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一方面,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约束职工工作行为。同时,事业单位还可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职工晋升的重要考核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事业单位还可针对绩效管理工作的内容,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其在薪酬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针对一些表现较为优异的部门或职工,要及时给予相应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便于事业单位职工在工作中进一步体现自身价值。

其二,事业单位需将各个职能部门的履行情况与部门评优、预算资金使用规模高度融合,明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责,使其清晰自身所需承担部门绩效评价目标是否达成的责任。同时,事业单位可以积极使用平衡计分卡管理会计工具,将该工具灵活地运用到绩效评价机制中,有利于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内部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相联系,达到有效发挥绩效评价机制的目的。并且,事业单位需根据内部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机制,保障该项评价工作能对优秀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在奖惩机制的基础上,实现绩效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透明化,进一步提高职工自身工作效率。

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维持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需依据业务特征、单位属性特征,积极创建绩效评价指标库,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绩效评价方法,从而达到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起到约束职工工作行为的作用。基于此,事业单位需提高绩效评价的执行效果,将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有效融合,确保该项管理工作有效落实,为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