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2024-03-11田艺莹马菁浛尹梦雨郭依依
田艺莹 马菁浛 尹梦雨 郭依依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眼科二区,北京 1011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耳鼻喉科二区,北京 101100)
痔疮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系统疾病。据统计,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肛肠疾病发病率约为59%,手术治疗是痔疮类疾病的首选方案[1]。然而,术后并发症常常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安全。尿潴留,指尿液潴留在膀胱内不能自行排出,是术后最高发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达20%~50%[2]。如果尿潴留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加剧术后伤口疼痛,甚至导致膀胱过度膨胀,造成逼尿肌的永久损伤。目前,物理方法诱导排尿或导尿管留置是临床常用针对术后尿潴留的防治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3]。随着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的优势愈发明显。艾灸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可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尿路感染。本文对艾灸疗法中医适宜技术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艾灸疗法概述
艾灸是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非药物疗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温热刺激,以帮助机体运行气血、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艾叶中的有效成分在燃烧的过程中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传导功能,促进膀胱括约肌的兴奋和收缩,促进排尿[4]。《外台秘要》中记载:“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皆能愈疾;至于火灸,特有其能,针、药、汤、散皆所不及者,艾为最要”。所谓“针所不为,艾之所宜”所讲的便是其中的道理。
2 艾灸疗法作用机制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法。由于艾灸可促进血液循环,进而使血流量增大,促进局部肌肉的收缩能力,患者可表现出面色红润,并有温暖舒适之感[5]。
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为外伤致经脉瘀滞,病位以肾和膀胱为主。膀胱气化不利功能失司,小便不通、腹胀腹痛而成“癃闭”[6]。尿潴留应以“六腑以通为用”为治疗原则,选用活血通络药物以增强疗效。
3 临床研究进展概述
目前已有相关临床研究对艾灸疗法干预(预防、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探索与验证,现根据其灸法及药物进行分类阐述于下。
3.1 单一灸法
3.1.1 艾条灸 陈本会等[7]将976例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8例,采用痔瘘术后护理常规;干预组488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 h 艾灸长强穴、腰俞穴20 min。观察2组患者术后4 h、8 h内自行排尿以及发生尿潴留的情况。干预组8 h 内自行排尿456 例(占93.44%),其中4 h内排尿351例(占71.93%)、发生尿潴留需安置保留尿管者48例(占9.84%)。对照组术后8 h内自行排尿399例(占81.76%),其中术后4 h内排尿278例(占56.97%)、尿潴留需安置保留尿管者89例(占18.24%)。研究提示痔瘘术后患者采用艾灸穴位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黄瑞莲[4]将肛肠疾病术后96 例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接受传统疗法;试验组46例接受艾条灸。比较2组患者治疗2 h后自主排尿率及导尿率。结果显示,对照组、试验组自行排尿率分别为58.33%、8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提示艾条灸可有效预防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尿潴留。
周燕等[8]将110 例混合痔手术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的单双号分为2 组,对照组54 例,采用常规物理疗法;观察组56例,采用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的手法灸关元、气海、中极各10 min。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提示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穴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尿潴留效果显著。
杨秀英[9]将40 例痔疮和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 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20 例在术后当天应用艾条灸膀胱区、关元、气海等。比较2 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Z=-2.065,P<0.05)。研究提示痔瘘术后早期应用艾灸能有效防止和减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3.1.2 隔物灸 李建美等[10]将痔手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成2 组。实验组30 例,采用隔姜灸关元的方法,灸2~5 壮,每次治疗5~15 min;对照组20 例,采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术后1 h、2 h、4 h 内的排尿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研究提示隔姜灸关元穴可使痔手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时间明显提前。
陈慧君[11]将60 例肛肠科行痔疮手术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采用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法,将食盐填平脐窝,取新鲜姜片置于上面,灸3~7壮,一次治疗时间10~20 min;对照组采用传统诱导排尿法。比较2 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排尿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施灸后30 min、60 min、120 min 内,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
3.1.3 温灸器灸法 王素平[12]将诊断为术后尿潴留的120例患者按患病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艾灸盒灸关元、气海、中极15~20 min;对照组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0.5 mg。2 组治疗后30 min内能自行排尿为显效,120 min内能自行排尿为有效,120 min后不能自行排尿需导尿者为无效。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有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提示利用艾灸盒对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行温灸法治疗术后尿潴留效果显著。
何媛明等[13]将肛肠术后引起尿潴留的患者102 例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51 例,将艾灸盒放于关元、气海、中极灸20 min;对照组51 例,采用诱导法。2 组治疗后30 min 内自行排尿者为显效,120 min 后排尿为有效,180 min 后未排尿为无效,比较2 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为72.55%,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显效率为31.37%,总有效率为35.25%。研究提示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效果显著。
师九平[14]将80 例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术后30 min开始使用艾条盒灸神阙、中极、关元、气海,每日2 次,每次30 min;对照组予常规术后处置。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术后2 h、4 h、8 h、12 h、24 h、36 h 患者根据伤口疼痛强度给出的分值,结合临床处置方式对术后疼痛进行分级,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排尿通畅情况及腹部体征。结果显示,治疗后2 组在术后2 h、4 h、8 h、12 h、24 h、36 h 伤口疼痛VAS 评分、术后疼痛分级、术后首次排尿通畅情况、腹部体征、发生尿潴留人数、导尿人数比例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提示艾条盒灸神阙、中极、关元、气海在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排尿方面疗效明显。
3.2 艾灸联合其他疗法
3.2.1 艾灸联合耳穴贴压 周焱[15]将手术治疗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61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 例采用耳穴贴压的方法,观察组31例采用艾灸神阙穴联合耳穴贴压的方法,比较患者排尿时间与排尿量的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排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提示临床在对术后尿潴留患者开展临床护理时,采用艾灸神阙穴联合耳穴贴压的方法,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排尿时间,提高排尿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3.2.2 艾灸联合红外线 蔡赵勇等[16]选取90 例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红外线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艾灸与红外线治疗,对比2 组的效果及排尿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排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提示采取艾灸与红外线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可促使患者尿液尽快排出,提高临床效果。
3.2.3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 陈倩等[17]将68 例患者随机分成2 组。治疗组34 例,运用穴位敷贴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局部热敷及诱导排尿的方法。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6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提示穴位敷贴配合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效果确切。
4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的临床研究提示艾灸疗法可有效促进排尿,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其中以关元、气海、中极为最常用的穴位。然而,现阶段的循证医学证据仍存在较大的偏倚,包括随机方法偏倚、非盲法所造成的偏倚等,并且在具体治疗方法的干预时间、干预周期等方面尚未有较高等级证据支持,以形成标准的诊疗方法及评价体系,这也是未来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