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2024-03-11赖培茜胡佩王洪伸郑延华蓝梅妍陈少华
赖培茜 胡佩 王洪伸 郑延华 蓝梅妍 陈少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州 510120)
腰椎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椎体滑脱、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疾病的重要方法,其在松解腰椎神经根、增加腰椎前凸稳定性及矫正腰椎畸形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是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1-2]。研究显示,腰椎内固定术后因长期卧床、手术疼痛带来的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对胃肠功能的抑制、外伤性脊髓压迫、胃肠道疾病史及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应用等原因,容易造成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POGD)[3]。POGD 是脊柱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46.3% ~ 77.9%[4]。患者会发生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和腹胀、便秘等症状,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还会造成患者的疼痛和术后感染率增加、满意度下降和住院时间延长等负面影响[5]。因此,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对提高腰椎内固定术后整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脊柱外科护理的重点。目前,西医主要以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促排泄药物、早期床上运动等干预为主,但疗效不佳、存在局限性[6]。现代护理学中的护理模式核心-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具有降低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优势,为改善脊柱手术患者早期康复及满意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7-9]。中医治疗具有经济、创伤小、起效快及无毒副作用,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药制剂贴于皮肤腧穴,使穴位刺激和药物透皮吸收相结合,作用于机体、脏腑,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的特点[10]。本研究基于ERAS理念,采用我科室的循经取穴贴敷疗法改善腰椎内固定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以期为临床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提供一种无创伤、无痛感、患者依从性高且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1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3 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科125 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接受腰椎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 例采用常规腰椎内固定术后护理;观察组63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予循经取穴贴敷疗法。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1 Comparsi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 ±s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1 Comparsi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 ±s
变量年龄(岁)性别(例)男女身高(cm)体质量(kg)体质量指数(kg/m2)婚姻状况(例)单身已婚离异未表明文化程度(例)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出现并发症(例)是否手术时长 (min)穴位敷贴时间(h)对照组57.85 ± 11.03 44 39 158.68 ± 8.75 62.50 ± 11.04 24.73 ± 3.24 0 62 0 0 24 24 14 43 19 318.47 ± 63.61 0观察组57.81 ± 12.59 39 24 161.47 ± 6.75 62.01 ± 9.46 23.74 ± 3.11 1 60 1 1 24 33 6 25 38 331.84 ± 67.35 5.92 ± 2.65 t/χ2值0.021 1.150-1.999 0.268 1.751 3.025 4.6130.100 1.1190.290-1.141-17.567 P值0.632 0.283 0.036 0.123 0.625 0.388 0.182 0.000
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7.85 ± 11.03)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7.81 ± 12.59)岁。经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体质量、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临床可比性;其中身高两组不具有可比性(P= 0.036)。本研究经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跟踪(BF2020-060-01);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腰椎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症(Meyerding 分级Ⅰ度、Ⅱ度)、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患者[12];临床表现:腰痛,双下肢麻木疼痛,伴或不伴间歇性跛行。体格检查: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跟臀试验阳性。影像学表现:(1)腰椎X 光: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腰椎失稳,椎体后缘可见骨质增生改变。(2)腰椎CT:椎体后缘可见软组织硬化,伴或不伴钙化,责任节段的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椎体后缘可见骨质增生或黄韧带钙化,肥厚导致相应层面椎管狭窄;腰椎滑脱(Meyerding 分级Ⅰ度、Ⅱ度),退变性腰椎失稳。(3)腰椎MR:椎管内可见硬脊膜或神经根受压,核信号改变。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痛的诊断标准[13]。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接受腰椎内固定手术治疗;(2)年龄≥ 20 岁,< 80 岁;(3)既往无便秘习惯,手术前过去两周时间内无便秘发生者;(4)术前无胃肠功能紊乱情况,无菌血症、毒血症等感染情况;(5)可以阅读和理解中文;(6)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实施循经取穴贴敷疗法不配合者;(2)严重焦虑或恐惧症者;(3)有严重消化道疾病病史者;(4)皮肤过敏者。
1.5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腰椎术后常规护理:如日常护理、饮食及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同时予中医常规护理,如耳穴压豆、四子散热包、四黄水蜜外敷、艾灸等,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术前一天指导患者排便,术前8 小时禁食,4 小时禁饮,术后做好体位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遵医嘱护胃处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循经取穴贴敷疗法护理措施具体为: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安置好,经责任护士评估,获主管医生许可后实施循经取穴贴敷疗法。(1)操作前准备:先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并进行用物准备:将活血止痛中药膏(安徽安科余良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4020905,功用:活血止痛,舒筋通络)剪成1 × 1 cm 大小,止血钳、棉签、75%酒精、弯盘、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等。(2)取穴:手厥阴心包经于腕横纹上2 寸取内关穴;足阳明胃经于脐中旁开2 寸取天枢穴;沿任脉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 寸处取中脘穴;沿足阳明胃经于犊鼻下3 寸,胫骨前沿一横指取足三里穴。(3)操作步骤: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贴敷部位、选好穴位、注意保暖。以75%乙醇消毒操作穴位,自然待干后将已剪取小块1 cm ×1 cm 的活血止痛中药膏贴在相应穴位,10 ~ 12 小时/次,每日1 次,直到患者下床活动的第3 天为止。贴敷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药膏脱落、局部皮肤皮疹等现象,并询问有无不适,交代注意事项。
1.6 评价指标
1.6.1 恶心、呕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NVAS)评估严重程度,恶心呕吐为患者主观感受,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欲吐;研究对象术毕至出院前1 天,每日评定,评分标准为:将100 mm 标尺左右平均分为10 格,左侧0 表示未发生恶心,右侧0 表示发生严重呕吐,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的评分。呕吐分级:呕吐分级0 度、Ⅰ度、Ⅱ度,Ⅲ度。
1.6.2 腹痛、腹胀包括腹痛、腹胀的发生情况和时间。
1.6.3 肠鸣音、排气、排便包括术后肠鸣音频率(正常=1,活跃=2,亢进=3,减弱=4,消失=5)以及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毕每间隔4 h 对患者腹部进行听诊,并对肠鸣音次数进行记录,4 ~5 次/min 证明肠鸣音恢复正常。
肛门排气是胃肠功能恢复重要标志,监测术毕至第1 次排气过程中所用时长;监测并记录首次排便时间。
1.6.4 其他情况包括患者术后3 d 腹围测量。
1.7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首先对两组入选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基线分析,考察两组的均衡性和可比性。对于两组计量资料的基线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恶心、呕吐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但观察组恶心发生例次为3 例,较对照组23 例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首次发生恶心时间稍早,但恶心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减轻。两组间的NVAS 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abdominal pai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abdominal pai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注: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比较,P <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变量恶心(例)是否恶心首次发生时间(d)恶心评分(分)呕吐(例)是否呕吐分级0度Ⅰ度Ⅱ度Ⅲ度腹胀(例)是否腹胀发生时间(d)腹胀持续时间(d)腹痛(例)是否腹痛发生时间(d)腹痛持续时间(h)腹痛评分腹围(cm)术前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对照组23 39 1.47 ± 0.67 1.24 ± 1.91 8 54 54 7 1 0 14 48 1.35 ± 0.77 2.71 ± 8.59 6 56 1.10 ± 0.30 1.92 ± 8.95 0.32 ± 1.04 89.14 ± 9.37 90.72 ± 9.56 90.55 ± 9.28 89.43 ± 9.44观察组3 60 1.05 ± 0.21 0.16 ± 0.72 1 62 64 1 0 0 6 57 1.16 ± 0.51 1.84 ± 7.59 9 54 1.30 ± 0.80 3.03 ± 10.35 0.41 ± 0.99 85.40 ± 12.30 88.18 ± 8.64 88.19 ± 8.80 87.33 ± 8.31 t/χ2值19.832 4.732 4.199 4.415 6.0040.049 3.9640.046 1.676 0.598 1.428-1.899-0.642-0.496 1.906 1.558-0.790 1.325 P值0.000 0.000 0.000 0.036 0.002 0.443 0.628 0.000 0.271 0.427 0.871 0.403 0.162 0.304
两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呕吐,其中对照组发生呕吐8 例,观察组1 例,表明观察组呕吐发生率更高;观察组呕吐分级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表明观察组护理方法可降低呕吐分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2 腹胀、腹痛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腹胀例数为6 例,对照组14 例,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观察组可大大减少腹胀发生率。
观察组腹痛例数为9 例,对照组6 例,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首次发生腹痛时间为术后(1.30 ± 0.80)d,较对照组术后(1.10 ± 0.30)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可推迟腹痛时间。但两组腹痛持续时间、腹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腹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2、3 天腹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循经取穴贴敷疗法能促进肠鸣音频率的正常化。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缩短,且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患者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patients' postoperative bowel sounds, gas and bowel movement times ±s
表3 患者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patients' postoperative bowel sounds, gas and bowel movement times ±s
变量肠鸣音恢复时间(min)首次排气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h)对照组1696.45 ± 1022.18 24.46 ± 16.37 22.46 ± 16.37观察组1011.90 ± 794.52 15.34 ± 9.37 15.34 ± 9.37 t值4.184 2.990 2.998 P值0.008 0.000 0.000
3 讨论
由于麻醉、手术创伤、牵拉、以及术中体位等因素,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肠蠕动减弱,肛门排气时间延长,从而引起腹胀、腹痛和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14-16],不但增加患者的不适,同时影响患者的进食与吸收,引起一系列不适反应,延缓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为减轻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促进其功能尽早恢复,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成为护理首要关注的重点之一[17]。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主要以减少术中刺激、促胃肠动力药物、灌肠等常规治疗,但是这些方法均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且疗效不佳[18]。
中医认为,人体致病的因素常为内伤(正气不足)和外感(邪气侵扰),正不胜邪即致病,手术损伤筋骨皮肉脉络,血溢脉外产生瘀血,瘀血阻滞经络,使气机运行不畅。有研究表明,穴位贴敷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有皮肤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而发挥药理作用,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对西药较安全、经济、副作用少[19]。循经取穴贴敷疗法通过药物透皮吸收的方式使膏药多种中药成分刺激选定的经络、穴位,促进代谢[20],促使神经中枢发挥调节作用,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从而活血舒经,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21],促进患者机体功能康复[2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其中观察组恶心例数、恶心NVAS 评分、呕吐人数、呕吐分级、腹胀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和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 0.05);但腹痛、腹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3-26]。说明穴位贴敷疗法具有促进腰椎内固定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所取内关、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是调理肠胃之要穴,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具有调补阴阳气血、疏经脉等作用;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刺激并调整肠胃的蠕动,改善肠胃作用;中脘属任脉,具有治疗腹胀腹疼,促进胃肠动力等作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强消化能力等作用[27-28]。本研究使用活血止痛膏,其药味组成为干姜、大黄、生天南星、没药、乳香、冰片、细辛、川芎、牡丹皮等,具有活血止痛,舒筋通络作用[29-30]。贴敷于内关、天枢、中脘、足三里等可激发手厥阴心包经、阳明胃经经气流转,发挥调节肠道作用。
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较少,因此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可以通过高质量、多中心、前瞻性的大样本研究来验证临床干预疗效。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疗法可以降低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及呕吐分级,推迟腹痛发生时间,加快术后肠鸣音正常时间的恢复,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循经取穴贴敷疗法通过刺激内关、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以达到舒经通络,调畅气机,恢复胃肠功能,促进肠胃蠕动的作用,从而患者可尽早正常进食,避免由于胃肠功能不良所引发的体液、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等[31],避免因胃肠功能障碍引起术后并发症,对腰椎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Author contributions】CHEN Shaohua carried out the clinical trial and manuscript writing. LAI Peiqian,WANG Hongshen provided clinical trial help performed data analysis and result interpretation. HU Pei,ZHENG Yanhua,LAN Meiyan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s. All authors contributed to the article and approved the submitted version.
【Conflict of interest】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