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背景下培智学校课程资源结构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4-03-10

辽宁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三科培智结构化

陈 莉 李 娟

(江苏省海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2022 年4 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提出了很多新理念和新要求,培智学校应进行相关研究与实践。新课标指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由此可见,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本次课改的基本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中,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社会生活、学生经验、学习过程等教学资源,构建具有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过程的结构化学习课堂。由于教学资源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先决条件,其内容过于庞杂,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只选取课程资源这一视角,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研究培智学校的结构化教学,即课程资源结构化。那么,什么是课程资源结构化?培智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课程资源结构化教学?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结构化教学理念呢?笔者结合当前培智学校的学生特点、教学现状、统编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实际,对培智学校课程资源结构化教学进行深度思考。

一、培智学校课程资源结构化教学的内涵

(一)结构化教学

在特殊教育领域,结构化教学最初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刻板、转衔困难等学习特点,将教学环境、教学流程等方面做系统安排而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发展中的结构化教学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如小学数学教育专家许卫兵基于简约教学研究,提出“统领数学教学即整体建构教学”的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理念,即将原有教学内容根据整体、系统、关联的思想,依据其内在逻辑机理重新整合,使之结构更清晰、主题更鲜明。这种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机理,通过结构化的长程设计、模块式的意义重构、递进式的流程推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克服教育长期存在的知识体系碎片化、浅表化的弊病。

(二)课程资源结构化

课程资源,从广义上讲,是指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如典型的教材、学科知识等。从新课标要求的角度来定义课程资源结构化,是指将原有教材、学科知识根据整体、系统、关联的思想,依据其内在逻辑机理,对同一主题下的相关内容进行合并、删减和调整,从而形成的具有整体结构的教学。落实教学结构化,包括教学思想与方法的结构化,以及学生建立知识过程的结构化。

二、培智学校落实课程资源结构化教学的缘由

培智学校落实结构化教学是教学与改革的内在需要,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以核心素养发展为总任务的新课标要求,其教学组织逻辑与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相一致。

(一)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培智学校的学科教学与学生能力脱节。部分教师一味地对教学目标进行拆解,进行降低教学要求,简化和减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传统而单一,很少使用参观访问、观察记录、合作交流、表演、实验等学习方法及实践性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总是局限于教室或功能室;教学体系的浅表化、碎片化现象十分严重。

形成上述教学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障碍类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教师教学顾虑较多。现如今,培智教育在以智力障碍儿童为主要生源的基础上,扩展招收孤独症、情绪障碍、脑瘫和多重障碍儿童。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大多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培智学校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只占较小的比例,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占比较高。现实课堂中,问题学生频频出状况,有些学生虽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配合教师,但其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课堂上虽然存在互动,但由于学生普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交流;尤其是生活数学课,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缓慢,欠缺学习所需的逻辑思维,教学效率低下使得教师形成了挫败感与低成就感。二是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出现问题。部分培智学校用人不规范,招收了一些特殊教育专业素养不高的教师。这些教师在面对教学对象时,总是聚焦于残障给学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忽视缺陷补偿、潜能开发、差异支持。面对重度障碍的学生,部分教师期待值低,只关注对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和功能性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学科性教学。三是学校过度的安全管理。面对中、重度残疾学生,部分学校的安全管理矫枉过正,圈围现象严重,不敢开展走出校园的活动,甚至有学校还拆除了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导致学生获得社会教育、生命教育等的学习机会受限。因此,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

1.教育政策的要求

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怎么改革?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2014 年4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及其培养要求。2017 年7 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2021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4 年)》,提出“到2025年,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对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新课标对课程开展整体设计和系统完善。2022 年11 月,教育部印发《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在教学方式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中,均提出了促进教学改革推进育人目标实现的要求。

综上,课程教学改革是教学工作者一以贯之的大任务,而在“以素养为核心”的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培智学校的教学改革方向已越来越清晰。

2.统编教材的要求

2016 年12 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发布,人民教育出版社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承担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三科教材的编写任务。从2017 年开始,经由教育部审定的三科教材在培智学校陆续投入使用。新的统编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程结构上,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在课程内容上,强调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以适应培智学校学生的学情和培智学校的实际教学;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在真生活中真学习”情境的营造,强调资源整合实践育人;在课程评价上,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科教材呈现的最显著的编写特点是横向关联、整体建构。三科教材以“生活适应”为线索,按照学校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社区)生活与自然生活(国家与世界)等领域搭建教材的整体框架,在此框架之下,三科教材又努力建构统一主题,并围绕课标和主题去落实各自学科的具体内容。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三科教材在低年段都统一采用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类绘本呈现方式,采用相同的四位小主人公统筹教材编写的整体面貌,将学、做、练、评几个板块串联在一起。三科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认知规律,低年段采取统一情境的编写策略,穿插统一的学习元素、生活元素和社会元素,为学生营造符合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

教材是实际教学的基本材料,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靠一线教师来完成。教材是连接着课标与教学的桥梁,它既是对课标要求解析和重构的成果体现,更是指导教学的重要依据。三科教材整体建构的特点深刻影响着一线教师教学实施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在谈及培智新教材教学实施的建议时指出,“教师可以某一学科为主线,以其他学科的内容为有效补充,也可围绕特定的主题以及最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组织顺序与逻辑结构统整起来”。这一建议直指教学需要结构化思想,内容需要结构化重组,过程需要结构化建构。

三、培智学校课程资源结构化教学的策略

(一)学科内知识纵向结构化

1.学科内知识的纵向关联

例如,关于《生活数学》中“元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教师以生活适应为线索,结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以数、量分类作为学科主线,将其合理分配并内部关联,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生活数学》三年级下册学习了“10 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后,安排了“认识人民币(一)”,具体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以及学会它们之间的换算;第二阶段,在《生活数学》四年级上册学习了“20 以内数的认识和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后,安排了“认识人民币(二)”,具体认识20 元人民币,然后继续学习20 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数学》五年级上册又安排了学习“20元以内人民币的计算”;第三阶段,在《生活数学》五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计算”后,在《生活数学》六年级下册安排了“认识人民币(三)”,具体教学认识50 元和100 元人民币及学会换算。学习内容层层递进,减少学生学习的坡度,降低学习的难度,使知识结构紧凑、逻辑性变强。

2.纵向结构化教学设计案例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活数学》中“认识半圆形”一课时,在复习正方形、三角形、梯形时均采用摸出来、说一说的方法,而复习圆形时,则采用让学生隔着袋子摸一摸、猜一猜的方法。在学生学过的图形中,圆是一个相对特别的图形——没有角,边是弯的。游戏突出圆形在整个图形认知架构中的特殊性,为接下来学习半圆形“边儿直、边儿弯,还有两个小尖尖”的特点做好了充分的铺垫。这一设计把握了图形之间的关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内容的整体性与结构性。

(二)跨学科之间横向结构化

1.跨学科之间横向关联

横向关联是三科教材呈现出的最显著的编写特点。例如,六年级上册关于“时间”的教学,三科教材都选取了“时间”这一主题。《生活适应》教材教学内容为“我的身份信息”,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身份证并学会提取姓名、出生年月等信息,了解身份证的用处和重要性;《生活语文》教材对同一主题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内容为“传统节日”,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会唱传统节日歌,懂得珍惜时间,热爱传统文化;《生活数学》教材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去架构的,教学内容为“认识时间(三)”,重点让学生通过年历表、月历表去认识“星期(周)”和“季”,了解星期的周期性,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三科教材通过同一主题的关联设计,使知识更完整、更系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2.横向结构化教学案例

例如,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教师设计以唱童谣《传统节日》的方式导入新课。《传统节日》是同学期《生活语文》教材第12 课的内容,这首童谣句末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喜欢吟唱。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知识导入“时间”的学习话题,倡导学科融合,将相关的知识要点串联起来,将数学与语言、节律训练、击打康复训练相融合,让数学变得更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正是教学内容结构化编排的根本用意。

再如,教学“10以内的连减”一课时,教师为加深学生的体验,设计了丢沙包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均有10 个沙包。近处放小桶,远处放大桶,让学生往桶里丢沙包。最后,根据学生记录的成绩,如“一共10 个沙包,大桶里丢进了(减少了)2 个,小桶丢进了(减少了)3 个,地上还剩5 个”,教师让学生写成算式,厘清计算顺序,说明算式含义,完成教学目标。

横向关联的结构化,除了三门主学科的关联,还可以与康复训练、美术、体育等学科进行结构化建构。例如,三年级下册教材“10 以内的连减”主题图是乘坐商场的观光电梯下楼的场景,根据图意,教师给出了连减算式和分步计算方法,还有连减算式的读法。但是,生长在农村地区的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几乎没有乘坐观光电梯的经历,因此他们对图意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师变换场景,将原有场景换成学生所熟悉的丢沙包游戏,再加入比赛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获得具身体验;另一方面在生活数学的教学中融入了“搓”“抓”“丢”等康复训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其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也都得到了锻炼。这一教学方法扩展知识结构,而且强化具身体验,使新知建构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总之,培智学校教师要以生为本,深入探索教材的组织顺序、知识关联与逻辑结构,灵活应用教材,基于结构化教学理念对知识重组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猜你喜欢

三科培智结构化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三科课程标准
三科微生物复合菌剂707新疆棉花施用效果试验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