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导向下“狮娃”课程变革:模式构建、实施路向和治理思路

2024-03-10韩雪梅马颖英

辽宁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游学实验学校新城

韩雪梅 马颖英

(大连市旅顺口区新城实验学校,大连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育人导向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2023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大连市旅顺口区新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新城实验学校”),是旅顺口区委区政府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战略下高标准建立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自2016 年建校伊始就把“城镇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真正落实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新城实验学校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注重课程之间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打破各类课程与学科之间的壁垒,提炼课程主题,积极探索全课程理念下的“狮娃”课程建设,构建全科、全员、全程育人新格局,为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建设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狮娃”课程育人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城实验学校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狮娃”课程育人模式,践行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分为三个体系,即以成长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体系、以办学准则为基础的价值体系。

“狮娃”课程育人模式以学生成长为核心,通过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全面的评价体系,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路径。新城实验学校地处北洋水师所在的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今天的中国不再是沉睡的雄狮,新城校园的小“狮娃”就是未来振兴旅顺的中坚力量,“狮娃”课程育人模式构建与实施的意义就在于此。

(一)核心理念

“狮娃”课程育人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全课程理念下的全人教育”。具体而言,全课程理念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应具备对自我、对社会的觉醒意识,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具备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以及现代公民的素养和责任感,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

(二)培养目标

“狮娃”课程育人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志远、意诚、博闻、善思”,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通过该模式的培养,学生将具备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沟通表达、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同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三)课程体系

“狮娃”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主,同时兼容分层、分类、综合等领域课程,形成了一套既注重基础又兼顾特色的“1+X+2X+3X”“狮娃”课程体系。其中,“1”为国家课程,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和2022 版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各学科国家课程,对课标和教材进行解析,确定各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要素目标细目;“X”即综合课程,在小学一、二年级学段,建构以语文为主的多学科参与的全课程理念下的“狮娃”融合课程,进行大单元主题或项目学习;“2X”即“分类+综合”课程,在小学三至五年级实施以语文学科为主的融合课程,开设整本书阅读、小古文诵读、书法、大单元群文阅读等分类课程;“3X”即“分层+分类+综合”课程,在小学六至九年级实施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分层走班,语文学科开设名著阅读、大单元群文阅读等分类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狮娃”课程育人模式注重课程的整合与优化,以主题式、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热爱家乡、拥有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学习领域

“狮娃”课程育人模式的学习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语言与文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二是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三是人文与社会,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四是科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五是劳动技术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通过学习各种实用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艺术,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七是体育与健康,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全课程理念下的“狮娃”融合课程实践

新城实验学校于2016 年秋季开始实行全课程教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全课程实验项目核心实验学校。新城实验学校深入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整体改革,创办符合国家、省、市课改精神,顺应世界中小学课改潮流,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理想学校。新城实验学校在国家全课程项目组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发了生活化、情景化、综合化、具象化的“狮娃”融合课程。融合课程分为三种样态,分别是学科内部融合、多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全德育融合课程。

(一)学科内部融合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新城实验学校整合时间、目标、内容、情境、任务、活动、评价等要素,组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事件,从而达成素养目标。例如,一年级下学期“发现春天”主题课程中,教师围绕“春天”这一大概念,设定了寻找春天、春雨的色彩、花的世界、放风筝四个单元主题,通过绘本故事、唐诗里的春天等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节,构成完整的学习事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课程设计中,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了全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在教学各个环节及时做好评价。

(二)多学科融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倡导融合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知识间的联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已有生活经验、兴趣与需要等来设计,要考虑学校所在地区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感受学习对自身产生的价值,学会思考并解决问题。

新城实验学校地处旅顺口区水师营地区,作为旅顺口区新城区建设重点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课程资源。教师通过开设“新城的春夏秋冬”系列跨学科主题课程,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旅顺的地域文化特点,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跨学科全德育融合课程

学校开发了跨学科全德育课程,如“魅力辽宁”——沈阳、抚顺研学,“滨城大连”系列主题研学,“百年旅顺、百年我家”系列主题研学,“汉墓”游学,学期末电影课程等。全德育融合课程建设中,教师将德育与综合实践相结合,与学校文化建设、重大纪念日及传统节日相结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主题+节气或节日传统+国内外新闻及评论+班级或年级主题特色展示+上周总结与本周计划公布”五个环节组成。所有的校本课程均有育人目标的体现,将德育渗透在校园的全时空中。

1.游学课程整体建构

在新城实验学校游学课程的设计上,教师根据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充分利用市内丰富而优质的人文和自然科学资源,引导学生在游学的过程中真正去学习。教师在考察游学基地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确定游学主题,编写游学课程方案。教师在设计游学任务时,要考量各学科核心素养,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实现方式而言,以学生在游学中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为核心;从成果表达方式来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去梳理游学成果,并大胆且自信地展示这些成果,从而真正实现有意义的成长。

2.各年级确立游学项目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

各年级根据学生特点与地方课程、综合课程教材内容,确定不同的项目研究主题。各年级综合考虑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生物等学科的内容,确定研究方向,设计任务单。

3.游学课程实施流程

游学课程实施流程为:游前基地调研—设计、发布《游学导读手册》—游前课程培训—游中教师跟班指导—游中指导学生记录游学收获—游后利用评价机制,督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搭建游学分享平台。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狮娃”导师校本研修机制构建

“狮娃”导师校本研修机制以学校为主体,以导师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这一机制旨在通过校际合作、导师引领、团队协作等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建设学术型组织。课程研究院、新城名家书院、学术委员会是推进学校课程产品实现的学习型组织,实现了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二是建立年度教育教学研究大主题。新城实验学校确立了学期末封闭式集中训练、开学前集中展示研讨、“日常学科+跨学科”主题备课、期中风险评估与集中分享的“狮娃”导师集体备课形式。依据课标,明确各学科教学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从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走向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三是细化教学过程管理。新城实验学校明确备课组、教研组、学部等有关教研工作基本要求,建立校级领导分管、学部主任统管的领导承包制,每周日常备课做到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固定流程、固定参与、固定检查的“六定”,坚持教研前指导培训、教研中参与、教研后检查抽查并纳入常规考核、教研检查后反馈个人或学部、考核结果计入年终考核与评优推荐的“五管理”。

(二)分层分类综合课程评价方式分析

课程变革亟须构建符合课程需要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的过程性评价,这一评价是对结果性评价的补充。新城实验学校根据三类课程以及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差异,按照过程性、多元性、发展性的原则制定三类课程评价办法,并运用档案袋、自我反思、真实性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作为传统纸笔测试的补充。例如,在游学课程评价中,评价方式一是课堂分享,二是项目研究成果汇报。课堂分享即开展游学成果的征集和表彰活动,每次游学后教师都会向学生征集随笔、照片,之后在各年级走廊展板展示这些成果。项目研究成果汇报即以学段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游学研究项目进行汇报展示,评选出研究最佳方案奖、最佳展示奖等。此外,各年级游学组的教师还会把学生在游学过程中精彩瞬间的照片做成美篇,建立分享机制。

四、建设服务于课程需要的治理体系

课程变革亟须建立服务于课程需要的组织结构。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可以保障“狮娃”课程变革的顺利实施,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在治理思路上,“狮娃”课程变革强调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同合作的育人格局。新城实验学校实行学部负责制,各学部由学部主任负总责,建立分布式权责体系,制定学部及各岗位工作标准,实施质量管理。管理系统由七个治理主体组成,即学校党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委会、学代会、社区委员会。

总之,在育人导向下,“狮娃”课程变革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一模式构建的核心在于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策略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大连市已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未来新城实验学校的“狮娃”课程育人模式实践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猜你喜欢

游学实验学校新城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新城
绵竹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