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的提升策略

2024-03-10刁海蓉

管理学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培训体系职业技能人力资源

刁海蓉

[摘 要]我国高度重视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将其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性举措。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重视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才素质与职业技能水平,有利于增强人才的竞争力。基于此,文章从当前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提升培训效果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训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4-0037-03

一、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

从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使其满足市场的需求,到岗后能快速适应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才只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运用能力,缺少相应的统筹与管理能力,容易出现人力资源与工作岗位不匹配的情况,使人才的技能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切实为社会和市场培养需要的人才,优化人才配置,增强人才应对挑战和风险的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成长机遇。

二、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1.企业组织培训积极性不高

当前,我国产业正朝着规模化、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对高素质、信息化、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经济运转需要依靠企业,但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获得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手段是扩大经营,忽视了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将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工会等,甚至直接缺少了人才培训的环节,导致员工的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此外,在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经营者还缺乏专业性的认识。

2.个人参训意识不强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人才素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其在专业技能培养上仍存在认识不清、思想狭隘等情况。部分人才认为到企业工作只要获得工资即可,没有认识到职业技能对促进其个人发展、提高其就业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不愿意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这类人才通常参加低附加值工作,工作技術含量和标准化程度较低,对职业期望值不高,参加培训不仅会影响日常工作无法获得工资,还要另外承担吃住行的费用,因此参训意愿较低[ 1 ]。有人认为普通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其职业预期不匹配,认为职业技能培训耗时耗力,不愿意参加培训。

(二)培训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培训体系是顺利开展人力资源技能培训的关键举措,可实现不同类型人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但目前的人才技能培养体系还存在结构不完善的情况。

从宏观角度出发,社会层面的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养应以政府为主导,由相关部门协同落实人才管理举措,吸引人才参与培训。但由于各部门之间权责界限不够明确,整体的培训体系构建缺乏相关的计划和规章制度,导致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后续培训工作推进难度大。从企业经营层面看,企业内部也并未构建完备的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尽管经营者认识到了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但在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内容明确、培训资源提供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

由培训机构负责人才技能培训也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培训机构内部体制不完善,在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等方面存在缺失,整体培养质量不高。二是尽管培训机构数量众多,但是涉及的培训技能和教学结构单一,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三是师资水平不一,理论与实践教学不够紧密,无法切实增强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四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结构不完善,难以为市场培养专业型人才。

(三)培训目标与内容不明确

人力资源技能培训是培养人才能力的关键环节,应给予高度重视。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缺乏准确的培训目标,影响了培训内容的制定和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从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上看,很多经营者在制定培训目标时,没有将其与企业的长期经营计划结合。培训中存在资源不足、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培训机构没有重视各种资源和设备的合理应用,对市场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缺乏考察,导致在制定培训目标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四)技能培训质量较差

从实际的人才技能培训效果分析,目前还存在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差的问题。由于培训机构的能力有限,教师在开展人才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对其定位不够准确,导致实际的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人才的职业能力得不到发挥,素质低下。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设备简陋,导致高素质、现代化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受限。

三、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的提升策略

(一)转变培训理念

针对企业培训意愿低、对人才职业技能培训认识不足的情况,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人才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力度,促使企业管理人员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经营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人才培养补贴及其他优惠政策,鼓励经营者在企业内部构建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形成良好的技能人才培养风气,强化人才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个人层面,应通过就业宣传、技能培训宣传等增强个人对职业技能的正确认识和参训意识,了解到只有完善职业能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增加薪酬。应大力树立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逐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确保其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自觉学习先进的技术,增强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 2 ]。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人才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可以健全技能人才薪酬体系,指导企业为技能人才提供应有的待遇。可以提供相应的财政政策支持,降低人才的技能培训费用,给予其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切实激发技能人员的参训积极性。

(二)完善培训与评价体系

1.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多元化、多层次的框架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建立符合当地经济情况的动态人才技能培养机制,探索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健全相关管理规范,为人才技能培训工作提供支撑。应重视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强统筹规范和领导,做好人才培养与地区发展的衔接,形成自上而下的人才技能培养格局,将工作落到实处。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经营者建立职工技能培训机制,借助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等手段开展广泛的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例如企业可以与当地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工会等协商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条件的可以自行开展相关培训工作,经营者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在分析本部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制订与企业经营匹配的人才技能培训计划,科学制定培训内容,包括技术理论、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公共知识等[ 3 ]。

重视培训机构的体制建设,鼓励其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将培训体系建设与政府政策结合,实现民办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在培训机构机制的构建上,相关人员应了解当前人才结构和市场需求,健全人才培养规范和师资引入规范,为人才参与技能学习提供便利。

2.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从企业角度出发,为了解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是否有效,参训人员是否切实增强职业能力,应健全绩效评估体制机制,科学合理地评估培训效果。制定多元化的评估标准,不仅要重視员工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而且应考察其职业道德、实践操作、合作协调等能力,以此培养其职业意识和技能学习意识,让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挥其应有价值。完善评估方法,开展多元评估。传统的员工技能评估以考核成绩为主,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考核。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内部评价、匿名评价、领导评价等形式获取员工的技能掌握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培训工作的现实作用,推动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

从政府角度出发,为确保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到位,应加强对相关部门、企业和培训机构的监督与评价,为人才学习职业技能提供政策保证。明确资金补贴的使用路径,规范主体责任,对已经申领到资金补贴的企业、培训机构,要强化资金使用的核查和对比,通过多部门协同监察,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应做好补贴发放公示工作,邀请社会各界监督。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绩效评估力度,通过定期考核、信用评定、第三方评估等措施,严格督查培训机构招生、收费等活动,实现规范办学[ 4 ]。对变相收取费用、冒领补贴的培训机构应及时查处,吊销相关办学资格,切实维护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环境。规范职业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定期组织职业技能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考试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相关部门应统一规定证书的序列号以及证书内相关内容的填写标准,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有效。对评价合格的人员应及时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强就业跟踪服务。应重视社会评价机构的选择和评估,确保技能评价工作真实有效。对存在伪造评价证书、贩卖虚假资料、倒卖证书等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三)优化培训内容

1.丰富培训资源

针对目前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培养不足的情况,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应不断丰富培训资源,推动培训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为人才技能培养提供保障。

一是可以由政府牵头,创建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从当地的产业经营和人才需求出发,将院校、企业、培训机构纳入实训基地,实现人才资源、师资力量及其他资源的整合。

二是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支撑。具体而言,培训机构应积极利用国家现有的职业技能标准,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行业企业培训等立体化资源,重视技能人才通用素质培养、新时代技能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完善教学资源建构体系。

三是在课程中应重视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新兴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研究与编写,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在建设数字化课堂、健全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2.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信息时代背景下,市场对信息化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线上培训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切实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 5 ]。搭建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应符合国家相关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具备多元化模块,不仅能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而且应具备考核、安全监测、实时互动等功能,在保证学习者顺利学习的同时,增强平台的安全性。政府可以在掌握当地人才需求和技能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公开征集完善的线上培训平台建设方案,借助第三方企业完成线上培训平台的建设,制定安全保障和动态调整机制。政府应做好平台监管,对于恶意攻击平台、盗取或泄露平台信息等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严禁学习记录造假、刷课、替课、替考等行为,一旦发现应及时终止机构或个人的课程学习,创造安全、规范的在线学习环境。

(四)提高培训质量

1.健全师资力量

培训机构要具备足够支撑办学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确保培训教学顺利开展。参与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切实指导人才学习和应用技术。重视师资力量的引入和培养,可以面向企业、行业、学校公开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技能应用能力的专家学者授课。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定期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师风师德,保证教学质量。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可以与企业或其他培训机构合作,组织职业技能教学研讨会、教学能力比赛等,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以身作则,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2.规范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应重视培训机构的规范工作。对申请办学的培训机构,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考核制度,相关人员要严格审核机构提交的各项资料、师资构建、教学资源配置等内容,通过完善监管手段,保证机构培训的合理、合法、合规,推动规范化办学。例如,可以在培训机构中安装远程监控,实现对培训过程的实时监控。针对申领政府补贴的培训机构,应实地考察其资金使用情况,是否配置了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重视培训机构的常态化管理,对违规违法行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为人才学习技能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推动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人才培训的参与主体应提高对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通过多方协同并进,创造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环境,为增强人才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高小宇.经济新常态下提高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的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22(18):116-118.

[2]杨曦,杨志鹏.职业技能培训在技能提升行动中的作用及思考[J].职业,2022(09):26-28.

[3]赵锋.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培训,2022(04):96-98.

[4]李迁,朱天峰,陶秀红,等.多措并举 多点发力 化解职业技能培训难题[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03):36-37.

[5]毕少平.基于“互联网+”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服务美丽大花园建设的路径探索[J].时代汽车,2022(06):40-42.

猜你喜欢

培训体系职业技能人力资源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高校二级党校培训教育体系建设及办学质量提升探微
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基于心理行为训练的警察培训体系思考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开放性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建设研究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