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

2016-12-20彭璐何文晓唐钰峤邢子然朱妍焘

求知导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培训体系学生干部构建

彭璐+何文晓+唐钰峤+邢子然+朱妍焘

摘 要:本文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现状及学生干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干部的培训需求,提出从建立保障机制、科学设置课程、丰富培训形式、关注培养常态化四个方面着手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干部队伍包括了学院、系部、班级三个层次的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既是学生,是学院的培养对象,又是学院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学生、老师之间交流的纽带,是促进高校稳定与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担任着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的责任。

目前各高职院校已改变以往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做法,开始关注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但现有的培训过多地强调和使用理论培训,形式单一,缺少有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体系,不能达到全面考查和提升学生干部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为保证学生干部能充分胜任岗位职责,促进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培训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

一、高职院校“95后”学生干部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中“95后”已成为主力军,该群体的个性特征突出。他们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强,喜欢彰显个性,强调自我,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

同时,高职院校的生源水平决定了学生干部的文化知识基础亦较为薄弱,致使其对个人的学习能力认可度低,甚至有自卑或畏惧心理。他们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个人政治素质较低,责任感淡薄,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较为复杂,往往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就业求职、评优评奖,动机功利性明显。同时比较缺乏吃苦奉献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二、分析学生干部的培训需求

在组织学生干部培训之前,研究者通过观察、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院、系部、班级的学生干部进行了需求分析,弄清楚了为什么要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对哪些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训什么内容等问题。

1.培训的内容设置

学生干部希望接受的培训包括三大类——基本技能类、团队管理类、工作素养类。基本技能类主要指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Office软件操作、活动策划、公文写作、海报设计、沟通与交流技法等。团队管理类培训内容是学习科学的团队管理方法,辅以素质拓展项目,加强成员间的了解,提升其对团队的认同感。工作素养类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干部责任、办公场所礼仪。40%的学生干部认为基本技能类培训最为重要,33%的学生干部认为团队管理类培训最为重要,27%的学生干部认为工作素养类培训最为重要。

2.培训的时间安排

学生干部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完成。60%的同学表示愿意用工作日的晚上进行培训,38%的同学表示愿意用休息日进行培训,仅有2%的同学表示用其他时间进行培训。对于一节课的培训时长,83%的同学认为应控制在1~1.5小时,5%的同学认为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12%的同学认为应大于1.5小时。

3.培训人选及方式的选择

对于授课人选,学生干部更青睐于有经验的前辈,认为更贴近工作实际。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结果,经验交流、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团队游戏等均受到学生干部的推崇。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1.设立保障机制,保证学生干部培训长效性

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设立由学院团委牵头的学生干部培训工作小组,对学生干部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并组织实施,为培训提供软硬件支持和制度保障。

同时将学院学工处、院团委、二级学院(系部)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相关学生管理人员纳入培训师资库,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相互学习交流;在教学资源库增设学生干部培训内容,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2.科学设置课程,分层分阶段开展培训

学生干部队伍包括了院、系、班三级学生干部,其工作有共通性亦有每一岗位的特殊性。在构建培训体系时, 需要考虑这一现状,故而研究者在实践中采用了“分层分阶段”的培训模式。

所谓分层是指同一时间对院、系、班三级学生干部进行各自所需培训;分阶段则是针对同一学生干部,在不同年级担任不同职务时进行的培训。在课程设置方面,则采用“必修+选修”的方式。必修为通识性课程或基本能力提升课程,如章程解读、团队管理等;选修课则主要与学生干部所处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为主。

3.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学生干部培训的效果

目前学生干部培训形式仍以讲座为主。此种形式的特点是培训投入低、覆盖学生多,但收效差。因此在备课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可参照互动性教学法授课,必要时亦可借鉴主题沙龙的形式开展讨论,进行分享。形式多样化在更深层次上的表现是整合校内外可用资源,组织校外的学生干部交流和校内新老学生 干部座谈,拓展学生干部的社交圈和 眼界。

培训形式的多样化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不再处于信息的单向接收方,而是信息交互者与参与者。这也是在培养学生干部人际交流能力,看似不是“培训”,实则是“培训”的深入,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

4.关注培养过程,推进学生干部培养常态化

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与其成长的阶段性相配合、与所在岗位要求的个性化相符合、与院系重点工作的推进相吻合,因此不能简单地依赖于培训课程的优化,而应该注重培养的常态化。

学生干部培养的常态化要求培养者重视过程性管理。主要的措施包括: 一是将学生干部培训课程的时间设置与学生干部的成长阶段相结合,持续关注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需求,不断更新课程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满足学生干部的诉求;二是建立工作总结与反思的机制,帮助学生干部养成定期回顾总结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工作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干部切实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建立畅通的培养反馈机制。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困难,这就要求培养者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如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增设意见箱等,让学生干部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与合理诉求。

参考文献:

[1]张洪冲,唐继红,刘红梅,等.“90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

[2]于 睿.高职院校90后学生干部管理现状分析基于双因素理论视角[J].时代教育,2016(6).

[3]杨英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Z1).

猜你喜欢

培训体系学生干部构建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高校二级党校培训教育体系建设及办学质量提升探微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基于心理行为训练的警察培训体系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