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改善听障学生同伴关系的策略探析
2024-03-10赵苇
赵苇
[摘要] 听障学生是融合教育环境下随班就读学生中比较特殊的学生,进入学校后不得不直面与非听障学生之间的同伴交往问题。本文基于班级听障学生喆喆的自身特点,以及他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探讨同伴关系紧张的原因,探寻改善听障学生同伴关系的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 同伴关系;听障学生;班主任
随着国家融合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听障学生进入学校后,因其特殊性,在与非听障学生进行交往时常常会出现诸多问题,使得同伴关系变得紧张。作为班主任,应该发挥桥梁作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升听障学生在班级中的归属感。
一、透析听障学生同伴关系紧张的原因
(一)听障学生自身问题
1.表达能力薄弱
听障学生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缺乏对音色和声调的敏感性,使得他们在信息接收上产生了障碍,在表达时会出现发音不清楚、说话不流利的情况,导致班级中的非听障学生不愿意与之一起学习、玩耍。
2.性格存在缺陷
听障学生容易有一些不同于非听障学生的性格特点。如性格孤僻:平日里,班级听障学生喆喆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别的同学互动。如心理敏感:喆喆有时会对同伴的一些言语、神态或者行为抱有敌意;当同学指出他的错误时,他会认为同学在骂他,会找老师“告状”。再如以自我为中心:喆喆视同学的帮助为理所应当,在与同伴的互动中遇到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情况时,会出现哭闹、推倒课桌、打人等情绪化行为,导致其与同伴交往产生障碍。
3.学习能力欠缺
通过观察发现,喆喆上课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课堂常规问题,如咬手指、躲在课桌下看课外书等,虽然有时候能够听讲,但是专注力不足,常常无法适应老师的教学节奏。除此之外,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缺陷而造成的语言障礙,容易导致其对语言的理解不够深入,造成其在文章的理解、数学题目的分析等方面出现很多障碍。
(二)同伴接纳程度低
1.非听障学生的排斥心理
同伴接纳是学生同伴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群体对于个体的态度。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下,面对听障学生,非听障学生在好奇之余更多的心态是选择远离。加之,听障学生容易出现不理解游戏规则、说话不清、随意触碰别人物品等问题,使得听障学生在班级中容易被同伴忽视、排斥,难以得到班级中非听障学生的接纳和喜爱。
2.教师的接纳影响同伴判断
学生在同伴关系中的地位,与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支持有很大关系。被教师喜欢、重视,常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更容易被同伴所接纳,而经常被教师批评的学生往往会成为同伴排斥的对象。喆喆常常会因为课堂不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引起任课教师对他的批评,长此以往,他在同学心中就留下了许多负面印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别人肯定!”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尤其是那些特殊学生。听障学生自身的问题不可忽视,同伴对其的接纳也十分重要。作为班主任,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帮助特殊学生融入班级。
二、改善听障学生同伴关系的策略
(一)自身改变——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方法
听障学生与非听障学生的交往,其根本因素不在于他们是否有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而是取决于特殊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性格及行为习惯。因此,当听障学生与班级同学发生冲突时,班主任作为听障学生的第一引导者,要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其问题行为进行指正,并采取认知强化和行为消退等方式,给予其解决问题的建议,指导听障学生主动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二)同伴支持——创造同伴关爱的氛围
班主任作为非听障学生和听障学生之间的桥梁,要睿智地发现机会、创造机会,给二者的交往提供保障,改变同伴对听障学生的固有印象。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和日常引导,让非听障学生逐渐认识到听障学生与大家的区别仅在听力质量上,理解听障学生在随班就读环境中的不易之处,从而在心理上逐步做到不歧视、不排挤,尊重和接纳听障学生。其次,班主任还可以在学校活动中创造合作的机会,通过硬性分组与弹性分组,扩大听障学生的同伴交往范围,让非听障学生在互动中感知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最后,听障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时无法准确获取学习信息或理解教师指令,需要周围同学的帮助。因此,班主任在设置听障学生座位时,可以安排一些热心、乐于助人的同学坐在其身边,使他们形成一种固定的同伴互助关系,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师影响——利用教师接纳吸引同伴接纳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听障学生的特殊性,用宽容的心理去接纳听障学生的错误,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听障学生的进步,用实际行动给班级学生做好榜样。其次,班主任也肩负着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责任。为了让任课教师更加理解听障学生,班主任应主动告知听障学生的情况,不定期地与任课教师沟通听障学生的状态,并建议他们能多多关爱听障学生,在这样的教育合力下帮助听障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同伴对他的接纳。
(四)家校合力——父母及时干预与引导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听障学生在学校与同伴交往的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可以建议家长在家庭中给孩子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示范,尽量避免不良情绪、不良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正面教育。听障学生处于低年段时,家长可以采用绘本故事、动画视频等这样简单又直观的方式来培养听障学生的行为方式。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家长也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听障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及时干预错误的行为,引导他们采用恰当的方法与同伴相处。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随班就读学生与同伴关系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听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班主任一定要智慧地把握机会,推动随班就读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参考文献]
[1]欧阳谊珊,胡雅梅. 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同伴关系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2.
[2]李燕芳,吕莹.家庭教育投入对学生早期学业能力的影响:学习品质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3(09).
[3]穆岩,苏彦捷. 10—12岁学生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2).
[4]蔡艳.论教师对学生同伴关系影响的意义和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5(24).
赵 苇 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