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比较
2024-03-09李尚寅余慧华
李尚寅,余慧华
(1.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放射科;2.南京市江宁中医院超声科,江苏 南京 211199)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由颈动脉狭窄所致,多发于老年人群,该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1]。因此,应尽早诊断、预防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手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是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且有创[2]。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高密度影像、管腔内部结构、血管狭窄程度,有助于评估斑块情况、全面诊断病变部位[3]。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无创、重复性高及费用低等优点,能准确测定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准确评估斑块性质、稳定性等。近年来,CTA和TCD均在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4]。鉴于此,本研究以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8例患者为例,分析CTA与TCD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CTA、TCD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8.45±6.45)岁;BMI 19~24 kg/m2,平均BMI(22.17±1.33)kg/m2;高中以下、高中及大专、大专以上分别为24例、31例、13例。本研究经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均存在眩晕、乏力及复视等典型症状;②均接受CTA、TCD检查;③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心、肺、肾脏等功能不全者;②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大动脉炎等疾病者;③患有肿瘤疾病且近期接受放疗后发生血管狭窄等疾病者。
1.2 检查方法DSA检查: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均采用血管造影机(西门子公司,型号:Artis zee Ⅲ ceiling)进行检查。充分暴露双侧腹股沟区,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插入4 F血管鞘组及猪尾导管,将导管头端置于升主动脉处,以流速20 mL/s注入25 mL对比剂碘克沙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4002,规格:100 mL∶32 g(I)]行主动脉弓及分支血管DSA。置换4 F SIM2导管。将导管头端置于左侧颈总动脉内以流速8 mL/s注入10 mL碘克沙醇行左侧颈内动脉DSA,将导管头端置于左锁骨下动脉以流速7 mL/s注入9 mL碘克沙醇(同上)行左侧椎动脉DSA。将导管头端置于头臂干动脉以流速8 mL/s注入10 mL碘克沙醇内行右侧颈内动脉DSA。最后将导管置于右锁骨下动脉以流速7 mL/s注入9 mL碘克沙醇行右侧椎动脉IADSA。取出造影导管,穿刺点压迫止血、加压包扎。
CTA检查:检查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取出活动性假牙等物品。患者保持空腹4 h以上,取仰卧位,暴露颈部,采用128排螺旋CT仪(飞利浦公司,型号:ingenuity)进行造影检查,设置管电源、管电流、层厚、螺距、扫描视野、层间距分别为120 kV、250 mA、0.8 mm、0.993 mm、22 mm、0.6 mm。扫描范围为患者主动脉弓至颅顶下1 cm,扫描时间约20 s,肘前静脉注入100 mL碘克沙醇,控制速度为4.5 mL/s,获取影像学图像。
TCD检查:患者保持平卧体位,颈部下放置软垫,确保头部维持后仰状态并完全暴露颈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公司,型号:LOGIQ s8)进行检查。探头频率7.5 MHz,扫描范围为锁骨下动脉、CIMT、颈总动脉近心端、颈动脉分叉处及膨大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等,确定患者颈动脉管腔内存在的斑块、狭窄程度及堵塞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图像质量。评分标准:无法看清血管,无法准确鉴定周围组织情况为1分;可见伪影、大约轮廓,局部有中断错层或双边征为2分;无法看清血管,伪影较少为3分;图像的清晰度较高,不存在伪影或移动伪影等情况为4分[5]。②狭窄程度分级。狭窄率=(血管狭窄远端直径-血管最小参与直径)/血管狭窄远端直径×100%,分为闭塞(100%)、重度狭窄(70.00%~<100%)、中度狭窄(30.00%~<70%)、轻度狭窄(1.00%~<30%)、无(<1.00%)[6]。③诊断效能。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A、TCD检查结果。血管狭窄率≥70%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评估两种检查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④斑块显示。经轴位图像检测到的斑块CT值评估,钙化斑块为(490±115)HU、脂质斑块为(50±15)HU、混合斑块为(90±30)HU[7]。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图像质量比较两种检查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图像质量比较[例(%)]
2.2 两种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分级比较两种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种检查诊断效能比较经金标准诊断,在68例疑似患者中,确诊阳性58例,阴性10例;TCD检查阳性55例,真阳性49例、假阳性6例;阴性13例,真阴性4例、假阴性9例。CTA检查阳性58例,真阳性56例、假阳性2例;阴性10例,真阴性8例、假阴性2例。CTA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均高于TCD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诊断效能比较(%)
2.4 两种检查图像的斑块显示情况比较CTA检查的钙化、脂质及混合斑块检出率均高于TCD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种检查图像的斑块显示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导致患者偏瘫、意识障碍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因其年龄增长、各项机能下降、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狭窄,造成脑局部供血不足[8]。因此,应尽早确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灶、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性质,对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DSA是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手段,可有效确定患者病情,但操作复杂,且属于有创操作,易发生穿刺部位血肿、血栓等并发症;另外,其价格高昂、患者接受度较低,基层医院不易应用[9]。而TCD可有效发挥操作简单、无创等优势,清晰显示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情况。CTA则是一种快速简便、精准无创的诊断措施,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效果显著。有研究表明二者均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诊断技术[10]。
本研究结果显示,CTA与TCD检查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分级、斑块显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二者均可获取理想的图像质量,且在斑块检出率、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TCD检查具有显著的诊断优势,几乎不存在任何的检查禁忌证,患者的颈动脉位置较浅时经TCD检查可直观并实时观察患者内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确定患者颈动脉病灶及狭窄程度提供数据支持[11]。TCD是临床评估患者狭窄程度的常用手段,且不受机体血流状态、对比剂等因素影响,有助于准确测定患者颈动脉血管直径,判定血液中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等情况,从而直观掌握患者动脉内部斑块位置和大小等情况[12]。本研究结果中亦证实,CTA检查准确性及敏感度高于TCD检查,但两者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CTA检查的效果更理想。CTA检查重建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较高,可充分显示不同狭窄等级的脑动脉血管,提高病灶检出率。因此,二者均在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存在显著价值。
综上所述,TCD与CT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病变、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等情况中具有高度一致性,但CTA诊断价值略优于TCD检查。为保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建议结合TCD及CTA检查,为医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