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4-03-09俞寄兵吴礼毛陈文勇

大医生 2024年2期
关键词:前臂手部克氏

俞寄兵,吴礼毛,陈文勇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泰州 225321)

手部骨折属于骨科较常见的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及预后差等特点[1]。骨折后患者可出现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等症状,未及时治疗则影响患者关节活动度和骨折端愈合,故给予对症治疗尤为重要。克氏针内固定术是治疗手部骨折较常见的方法,林志平等[2]研究证实其具有操作便捷、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但因掌指关节周围解剖结构特殊,若此部位发生创伤性骨折,则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复位效果欠佳,对患者的恢复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受限。近年来,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优势突显,其操作方法简单、创口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较好[3]。鉴于此,本文研究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手部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5.38±2.45)岁;骨折到入院时间1~6 h,平均骨折到入院时间(2.94±1.25) h;BMI 18~25 kg/m2,平均BMI(23.28±0.24) kg/m2。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5.26±2.39)岁;骨折到入院时间1~5 h,平均骨折到入院时间(2.83±1.14) h;BMI 19~26 kg/m2,平均BMI(23.34±0.29) 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5]并经影像学确诊为手部骨折;②手部出现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表现;③依从性良好;④年龄25~75岁;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器质性病变;②存在高位血管神经损伤;③处于孕期或哺乳期;④存在手术禁忌证;⑤存在认知异常;⑦术前存在手部畸形;⑧合并胸膜外伤等其他疾病的多发伤。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术前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协助取舒适体位使患处充分暴露。以掌骨为例,给予常规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成功后确认创伤情况,若为开放性骨折,先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清理伤口。如果伤口在掌侧,先行掌侧伤口清创缝合,再作背侧切口;若为闭合性骨折,以骨折线为中心,在背侧作纵向切口,沿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逐层切开。以患者骨折部位为基点,明确是否将切口延长,掀开切开部位的两侧、充分分离肌腱组织,暴露骨折端,将骨折端的血块血肿等物质清理干净。手术清理过程中应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清理结束后,复位患处的解剖结构,选择复位钳固定;以患者骨折部位为基点,选择垂直于骨折线方向钻孔,将微型钢板置于骨折处,用微型钢板配套的固定物进行固定。在C形臂X射线机下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和钢板位置良好,冲洗伤口,止血,逐层缝合关闭伤口。术后行X线片检查,再次对复位及固定情况确认,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换药。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麻醉及入路同对照组,选择0.8~1.5 mm克氏针为固定植入物,骨折复位后,结合骨折情况选择长度及直径适宜的克氏针,对骨折块横向贯穿固定。检查患者的关节平面平整情况,借助克氏针撑开器对骨干骨折复位,恢复患者旋转对线、对位情况,植入固定2枚克氏针。利用可吸收缝合线固定碎裂骨块,在C形臂X射线机下调整克氏针的长度,检查内固定情况,确认复位后逐层缝合关闭伤口。必要时给予石膏外固定制动。术后行X线片检查,对复位及固定情况确认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换药。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①生活质量。参照健康状态调查问卷(SF-36)[6]评估,包括生理职能、社会职能、躯体职能及总体健康四个方面,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②临床指标。测量腕背伸(标准为35°~60°)、前臂旋前(标准为80°~90°)、前臂旋后(标准为80°~90°)角度,角度变化越大越好。以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评价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低[6]。③术后恢复效果。优:症状消退、关节活动度复常;良好: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度基本复常;差:未达上述标准。优良率=[(优+良好)例数/总例数]×100%。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骨折畸形、骨折部位感染及内固定松动。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总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SF-36分值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组别例数生理职能社会职能躯体职能总体健康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观察组3572.21±4.3288.62±5.17*70.13±4.2990.53±5.24*74.35±4.4692.34±5.56*71.16±4.3291.15±5.23*对照组3572.29±4.4582.23±5.06*70.25±4.3684.65±5.39*74.41±4.5283.12±5.17*71.18±2.2985.12±5.13*t值0.0875.9250.1325.2470.0638.1460.0275.522 P值0.931<0.050.896<0.050.950<0.050.978<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术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更高,腕背伸、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角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VAS:视觉模拟量表。

组别例数VAS评分(分)腕背伸(°)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观察组355.53±0.762.04±0.38*45.23±3.5259.83±3.21*12.39±2.5485.42±4.15*14.49±2.5383.84±14.85*对照组355.51±0.693.64±0.45*45.36±3.4152.17±3.16*12.41±1.6276.24±2.52*14.51±2.3875.14±14.82*t值0.13118.2230.15710.0610.03911.1860.0342.453 P值0.896<0.050.876<0.050.969<0.050.973<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骨折部位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手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需根据骨折部位及严重程度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方法有保守治疗(小夹板外固定或支具、石膏托进行外固定等)。针对骨折错位严重者,需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做好术后抗炎、抗感染等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7]。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可用于手部骨折患者治疗,分析原因:①可避免留针、免去外部固定、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早期开展各类恢复训练,可经外部刺激加快恢复速度,促进骨折端愈合。另外,固定材料仅需穿过骨骼,能够提高患者适应度、减轻对肌肉及皮层的损害,避免发生愈合不良;②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可稳定患者骨折端、对接处理部分骨折端部位、减轻对周围肌腱及肌肉的影响,根据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合理选择钢板可缩短疗程,达到预期康复效果[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SF-36分值及腕背伸、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角度更大,VAS值更低。分析原因在于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便于手术操作且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对周围软组织伤害较小,可有效减轻对患者机体皮瓣血运的影响及疼痛感[9]。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所选用的钢板均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骨折部位而定,在固定的稳定性方面具有保障;同时,无需额外增加外固定,使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效果更好[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克氏针固定虽有一定价值,但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差。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确保了患者骨折端的稳定性,对部分骨折端的衔接处理有利,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改善预后。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与Riegger M等[11]及李俊等[12]人研究结果相似,故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可保障手术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手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手部的功能,减轻疼痛,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但本研究仍有局限,如观察时间短、病例数少及设计方案简单等,虽能证实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优势,但研究偏畸无法忽视,建议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

猜你喜欢

前臂手部克氏
基于DFAD-FBS的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