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在足部手术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2024-03-08金茹刘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1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利多卡因罗哌

金茹 刘鸽

足部手术患者传统的麻醉方法为椎管内麻醉, 效果确切, 但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较大, 不良反应较多。近年来,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大大提高了区域神经阻滞的精准性和穿刺阻滞成功率[1]。目前,在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 常用的麻醉药物主要包括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2]。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小剂量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足部手术的麻醉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2 年1~12 月收治的80 例足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39.5±9.9)岁;平均体重(66.7±8.5)kg;平均身高(168.1±6.2)cm。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39.9±11.1)岁;平均体重(68.8±9.2)kg;平均身高(170.4±8.4)c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拟进行足部手术的患者, 单纯神经阻滞麻醉可完成手术;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年龄20~60 岁;④无其他脏器损伤;⑤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局麻药过敏;②穿刺部位血肿或存在感染者;③长期服用镇痛药物;④合并认知障碍, 无法在治疗中配合者;⑤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下肢神经功能障碍者。

1.3 研究方法 两组足部外伤患者均实施单独神经阻滞麻醉完成手术。入室后行心电监测, 开放静脉通路, 输注乳酸钠林格溶液, 建立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患者取仰卧位, 给予3 mg 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025, 规格:2 ml∶10 mg)静脉注射进行镇静。使用线阵探头L11-3 的柯尼卡美能达超声仪进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隐神经阻滞。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消毒铺巾, 将超声探头水平置于腘窝上5~7 cm 上下移动探头, 探查股后肌群。超声图像由浅入深可见皮肤、皮下组织、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 在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之间的筋膜间隙可见高回声的坐骨神经横截面或其分支图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 并有腘动静脉伴行[3]。平面外进针, 观察针尖到达坐骨神经表面。针尖到达目标注射位置后, 回抽无血, 分次缓慢注入局麻药。收肌管阻滞:消毒铺巾, 超声探头位于大腿钱, 大约为股骨沟折痕和股骨内侧髁中点位置, 辨认股骨位置, 然后向内侧移动探头直到看见不规则四边形/船形的缝匠肌可辨认, 股动脉在收肌管位于肌肉下方。探头的最佳位置位于股动脉刚刚分出后支的近侧端, 探头应垂直于动脉, 在这个位置股动脉穿行至更深部位形成过动脉。在收肌肌群和内侧肌之间有一层筋膜为股收肌膜, 结构上近端宽, 远端窄, 似三角形[4]。平面外进针, 观察针尖突破这层膜回抽无血,进行注射, 可观察到药液围绕动脉扩散。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实施麻醉, 于腘窝坐骨神经和收肌管隐神经分别注入0.4%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203107, 规格:10 ml∶100 mg)15 ml 和5 ml, 使坐骨神经和收肌管内充分被药液包绕。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实施麻醉, 于腘窝坐骨神经和收肌管处分别注入0.5%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3418, 规格:5 ml∶0.1 g)+0.4%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 和5 ml, 保证药液在髂筋膜间隙内充分扩散。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 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自药物注射完毕为起点, 到手术区域感觉消失为终点的时间段。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自药物注射完毕为起点,到手术区域伤口疼痛为终点的时间段。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患者感觉运动消失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患者恢复正常运动的时间[5]。麻醉效果判定标准:优:无疼痛, 肌肉松弛度较好;良:轻微痛感, 需使用少量镇痛药物;中:明显痛感, 需使用较多镇痛药物;差:患者重度疼痛, 需要改变麻醉方式[6]。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局麻药毒性反应、血压异常、呼吸困难、恶心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 x-±s, min)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n, 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手术患者对麻醉镇痛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在保证麻醉质量的情况下提升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这就需要麻醉医生在降低麻醉风险的同时提升麻醉效果[7,8]。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多, 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更清晰的分辨出血管、神经以及周围组织, 并能够实时定位, 提高操作人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最大程度的避免血管、神经等的损伤, 进一步提升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可靠性[9]。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应用较多,属于酰胺结构的局部麻醉药品, 具有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毒性比较小等优点[10];利多卡因是常用局部麻醉药, 是可卡因的一种衍生物, 具有穿透力强、起效快等优点, 常与罗哌卡因联合用于手术的神经阻滞麻醉。诸多研究资料显示, 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应用可减轻单一药物使用产生的毒副作用, 并能够在麻醉起效时间、稳定体征等方面具有优势[11,12]。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分别为(9.3±2.8)、(15.1±2.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2±4.1)、(24.7±2.5)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低于对照组的2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是由于利用了超声引导技术, 使得药物更接近神经, 再加上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的协同作用, 缩短了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同时, 观察组麻醉效果较对照组有所提升, 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 低剂量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足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能够提高手术麻醉的准确性, 减少手术的创伤面,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术后不良反应少, 患者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临床样本量较少, 可能存在统计学偏差, 下一步还要加大临床样本量, 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更加充足的依据。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利多卡因罗哌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传出神经分几类?它们分别支配哪些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