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肠散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3-08何凡桑詹爱仙黄德莉戴晓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1期
关键词:腹围动脉血阻塞性

何凡桑 詹爱仙 黄德莉 戴晓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 在我国其发病率处于高水平状态, 有学者对我国20 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肺部健康研究, 以呼吸量测定法定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总患病率为8.6%。根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2016 年第五大死亡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发生可以严重影响肺功能, 降低生活质量, 加快死亡进程。呼吸衰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群中属于常见并发症, 无创通气治疗则是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腹胀, 有学者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可达58%。此外长期的腹胀可诱发胃反流等并发症, 加重疾病的治疗难度, 所以是临床护理需要重视的问题。目前的治疗多是通过调节胃肠动力、改善中枢情志等进行治疗, 尚无治疗功能性腹胀的特效药物。腹胀隶属祖国医学之“腹胀”、“痞满”等范畴, 中医中药治疗腹胀已有千年历史, 早在《素问·气交变大论》就有腹胀一病的相关记载:“岁木太过, 风气流行, 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肠鸣, 腹支满。”随着各代医家的探索, 更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代研究亦表明中医学通过在功能性腹胀的治疗中独具优势, 疗效稳定[1]。本研究旨在分析整肠散穴位贴敷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中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部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120 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60 例。对照组中男45 例, 女15 例;年龄53~80 岁,平均年龄(71.83±6.28)岁;病程7~16 年, 平均病程(11.87±2.25) 年;体质量指数(BMI) 17.5~32.6 kg/m2,平均BMI(24.75±3.85)kg/m2;吸烟指数400(0, 595);动脉血氧分压44~70 mm Hg, 平均动脉血氧分压(57.88±5.87)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9~74 mm Hg, 平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5.48±3.39) mm Hg。研究组中男42 例, 女18 例;年龄54~80 岁, 平均年龄(72.22±6.08)岁;病程8~16 年, 平均病程(12.08±2.16)年;BMI 17.8~31.4 kg/m2, 平均BMI(23.89±3.44)kg/m2;吸烟指数365(0, 635);动脉血氧分压42~69 mm Hg, 平均动脉血氧分压(57.25±5.95)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0~76 mm Hg, 平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6.02±3.65) mm 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入选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②年龄≥40 岁;③既往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本次因急性加重入院诊疗;④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治疗不能纠正低氧血症表现, 需要无创机械通气;⑤使用BiPAP 无创呼吸机, 无创通气2 d 以上出现腹胀;⑥意识清楚能配合完成治疗。

1.2.2 排除标准 ①病情严重需行有创机械通气;②出现昏迷或休克等不能配合;③有气胸、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心律失常;④因面部创伤或畸形无法佩戴面罩;⑤原本已存在导致腹胀的疾病(如肠梗阻、肠炎等胃肠道疾病者);⑥中药组方成分过敏;⑦腹部皮肤又皮损不适宜热敷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确定本次急性加重原因及严重程度给予常规治疗:①抗感染:现根据经验及患者所在地常见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找到确切病原菌者应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②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深圳大佛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348, 规格:20 ml)500 μg+异丙托溴铵(北京海德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2421, 规格:14 g)250~500 μg。③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甲泼尼龙(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098, 规格:0.5 g)40~80 mg, 1 次/d。④无创通气:选用飞利浦伟康呼吸机BiPAP ST30(国械注进20192080426)呼吸机, 模式及参数调整:选择无创正压通气(NPPV)-自主呼吸/时间控制自动切换(S/T)模式, 吸气正压从6~8 cm H2O(1 cm H2O=0.098 kPa)开始, 医师床旁根据舒适度及配合情况调整吸气压力(IPAP)至10~20 cm H2O, 呼气正压根据患者需要选择范围0~6 cm H2O, 通气频率设置为10 次/min。⑤治疗中如需咳痰、吸痰, 可间断脱机,进行雾化、机械排痰等, 通气基础量保持8 h/d。⑥禁止摄入牛奶、豆类级不易消化的食物, 并给予毛巾热敷腹部, 开水晾至50~60℃左右, 将干净毛巾浸泡在热水中, 拧干后敷于腹部, 5 min 左右更换一次毛巾, 热敷15 min/次, 3~4 次/d, 连续治疗5 d。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整肠散进行穴位贴敷。整肠散制作方法:厚朴12 g, 枳壳10 g, 香附10 g,肉桂10 g, 冰片3 g(中药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药房提供), 上述药物研磨成粉并用蜂蜜调成糊状装瓶。贴敷穴位选择双侧足三里及神阙, 每次在贴敷前先用生理盐水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清洁, 敷药范围以穴位为中心, 药物贴敷直径约5 cm, 选用透气敷贴固定防止脱落, 每12 小时更换1 次。贴敷完成后用纱布覆盖, 予以胶布固定。连续贴敷5 d, 治疗过程如出现过敏, 立刻停止用药, 并予对症抗过敏等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GSRS 评分、腹围及腹内压水平。

1.4.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每日专人听诊肠鸣音次数并记录。显效:腹胀症状消失, 肠鸣音亢进(>5 次/min);有效:腹胀明显改善, 肠鸣音活跃(3~5 次/min);无效:腹胀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 肠鸣音减弱(<3 次/min)[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胃肠道症状 使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 GSRS)评估患者胃肠道症状, 该量表包含15 个条目, 每个条目根据程度、频率、持续时间进行分级, 无症状计0 分, 短暂偶发计1 分, 频发计2 分, 非常严重计3 分。各条目分值相加为总分, 分值越高提示胃肠道功能越差。

1.4.3 腹围、腹内压 晨起空腹排便后由专人负责使用卷尺平脐绕腹部一周测量腹围。患者排空膀胱后取平卧位, 使用经膀胱插管法测定腹内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 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中52 例显效, 6 例有效, 2 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27 例显效, 24 例有效, 9 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85.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RS 评分、腹围及腹内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GSRS 评分、腹围及腹内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GSRS 评分、腹围及腹内压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RS 评分、腹围及腹内压水平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RS 评分、腹围及腹内压水平对比( ±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bP<0.05

组别 例数 GSRS 评分(分) 腹围(cm) 腹内压(mm 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21.45±1.71 18.90±2.43a 97.03±4.19 95.26±4.14a 6.27±1.00 3.05±1.10a研究组 60 21.10±1.95 15.80±1.52ab 97.77±7.14 89.48±5.76ab 6.33±1.43 2.38±0.83ab t 1.045 8.378 0.692 6.312 0.266 3.766 P 0.298 0.000 0.490 0.000 0.790 0.000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呼吸科常见危重症, 无创通气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由于治疗效果显著、耐受程度较好、创伤小, 临床使用广泛。无创通气需要佩戴面罩并与呼吸机连接, 选择合适模式及参数进行通气。当呼吸机气道峰压>30 cm H2O 时, 贲门环的压力屏障功能破坏, 气体容易通过食道进入胃肠, 此外人机配合不协调、张口呼吸等因素, 患者也可能气体吞咽进入消化道进而出现腹胀。腹胀严重, 可使膈肌上抬, 气道压力过高并增加循环阻力, 对无创通气作用有着严重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并发腹胀的治疗是临床需要重视的问题[3-6]。目前临床对于无创通气并发腹胀的手段较少, 西医治疗手段单一, 大多以促进胃肠动力为主, 因此中医药的手段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 腹胀多为胃肠气机不畅, 脾升胃降功能失常, 脾气不升, 胃气不降, 从而导致腑气不通,气机紊乱, 走窜腹中, 最终出现腹胀。五行之中, 脾土为肺金之母, 肺金为脾土之子, 又肺为生气之主, 摄外界清气, 脾为生气之源, 运化食糜化生谷气, 水谷之气赖肺气的宣发肃降敷布全身, 而肺所需的津气则由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所来供, 如《医碥》曰:“饮食入胃,脾为运行精英之气, 虽曰周布诸腑, 实先上输于肺, 肺先受其益, 是为脾土生肺金。”再者, 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不论是该病的缓解期或者急性发作期, 都可能会有持续的咳嗽咳痰, 《医学入门》有言:“咳嗽须分痰与声, 痰声俱有肺脾经”,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储痰之器, 可见调理中焦气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重要性, 当代亦有学者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证形在于肺脾两脏, 故治疗时应二者同调。同时, 腹胀病位主在腹部, 除中焦脾胃还有大肠等脏腑, 若大肠传导失司, 腑气不降, 气机升降失常,浊气积滞于腹部, 也可导致腹胀, 而手太阴肺与手阳明大肠同属金, 二者相互为表里。所以胃气以降为和, 因此调理中焦气机, 助胃气通降下行尤为重要。中医藏象学说中, 脾胃湿土, 万物生化于土, 而肺为燥金, 赖土而培之, 故肺的功能是否正常, 与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整肠散方剂中厚朴具有下气除满功效, 枳壳行滞消胀, 香附理气宽中, 肉桂温中散寒, 合用具有温中和胃, 理气消胀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久病不愈,肺气虚损, 子盗母气而致脾胃虚损, 故对脾气的补益可以使肺阴生化有源, 脾肺脏腑气机调和, 腹胀自除[7-10]。因此,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中药贴敷治疗是传统中医治疗手段, 而穴位贴敷体现了中医经络穴位的独特理念, 中药穴位贴敷对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能够通过穴位影响作用于脏腑经络。神阙穴之名最早源于《针灸甲乙经》, 与全身五脏六腑, 五官九窍, 皮肉筋脉骨, 四肢百骸, 通过任、督、冲、带脉而相通, 《针灸穴名解》载:“本穴在脐, 脐为先天之结蒂, 又为后天之气舍, 此间元气尚存”, 因而选该穴贴敷具有培元固本, 回阳救逆之功, 兼具补脾胃之功, 也有理气清肠之功。神阙穴是在胎儿期间联系母体的唯一通路, 其位置特殊, 取穴方便, 且此处蕴含丰富的静脉丛及神经, 加之神阙穴所在的皮肤较为薄嫩, 使得此穴敏感度高且渗透力强, 因此现代临床中用此穴可治疗多种疾病, 其中又以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广泛。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穴, 源于《灵枢·本输》, 原名三里, 《针灸甲乙经》谓其:“三里,土也。在膝下三寸外廉, 足阳明脉气所入也, 为合。”本穴亦为胃腑下合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 腹胀, 胃脘当心而痛, 上肢两胁, 膈咽不通, 食饮不下, 取之三里也”。具有调理脾胃、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功能, 是胃肠疾病的治疗要穴[11-15]。挥发油类化合物是枳壳主要化学成分之一, 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使用整肠散穴位贴敷可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 促进排气, 减轻腹胀, 减少腹围, 降低腹内压[16-20]。本研究发现采用整肠散穴位贴敷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GSRS 评分、腹围及腹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整肠散穴位贴敷能够显著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的腹胀症状, 可接受程度高,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腹围动脉血阻塞性
勘误声明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在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中的应用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