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2024-03-08李春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耳中耳炎亚群

李春花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又被称为积液性中耳炎或是渗出性中耳炎, 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听力降低等症状, 其显著特征为非化脓性的中耳积液, 不存在耳部急性感染的症状或是体征, 属于与听力降低相关的疾病类型。现阶段认为,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 与患者自身的疾病史(如是否存在急性中耳炎病史或是硬腭高拱等病史)存在一定的联系, 发病原因较为复杂[1,2]。有研究指出:儿童属于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群体, 且在接受治疗后出现复发的几率相对较高, 有7%左右的病例会发展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 现阶段中医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中医鼻病序贯疗法是通过结合大量的临床经验, 并融合中医学以及制剂学所建立的一剂方药下包括煎药时熏鼻、收集蒸馏液点鼻以及口服煎煮中药内外治疗结合的方式, 其能够达到外治内病、内外兼顾的效果, 具有实用、便捷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优势[3,4]。本文将探究分析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院内收治的102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患者入院序列数为基础,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51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 例, 女20 例;年龄7~43 岁, 平均年龄(22.36±7.1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3 例, 女18 例;年龄7~43 岁, 平均年龄(22.43±7.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具体如下。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60112), 10 mg/(kg·次), 1 次/d;餐前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北京远大九和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401), 0.3 g/次, 2 次/d;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Glaxo Wellcome UK Limited, 注册证号X20000498)每侧鼻孔各喷1 次, 1 次/d。药物实际使用剂量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共治疗4 周。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将通利耳窍作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予以患者苍耳子散加减治疗, 组方为:鱼腥草15 g、败酱草15 g、黄芩10 g、辛夷6 g、薄荷6 g、甘草6 g。对于证属风邪外袭、风寒偏重的患者, 则添加苏叶6 g、防风10 g、桔梗10 g、柴胡6 g、金银花10 g 以及连翘10 g;对于证属邪毒滞留的患者, 则添加赤芍 10 g、川芎6~10 g、陈皮6 g 以及佛手10 g;对于表虚自汗的患者, 则结合玉屏风散;对于阴伤较重, 存在口渴、咽干的患者, 则添加玉竹10 g、百合10 g 以及西青果6 g。用药方式包括熏鼻以及点鼻。①熏鼻:在药物煎煮完成后, 利用热的药物蒸汽对患者鼻窍进行熏蒸, 过程中确保中药蒸汽熏蒸鼻腔的温度≥40℃。为便于操作, 在避免烫伤患者皮肤以及黏膜的情况下, 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 将中药蒸气熏蒸于整个房间, 患者在房间内呼吸5~10 min, 确保蒸汽能与鼻黏膜充分接触, 达到熏蒸治疗的效果。②点鼻:收集整理煎药过程中中药所产生的蒸馏液, 将其用于点鼻, 2 次/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PCT、hs-CRP、细胞因子、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1.3.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鼓膜以及听力恢复正常;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 鼓膜基本恢复正常, 听力提升≥15 dB;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鼓膜基本恢复正常, 听力提升<15 dB;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以及听力均未能得到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中医证候积分 症状包括耳胀以及耳痛, 无症状为0 分, 有时存在为2 分, 有时得到缓解为4 分, 一直存在为6 分。

1.3.3 血清PCT、hs-CRP 水平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测定血清PCT、hs-CRP 水平。

1.3.4 血清细胞因子 包括血清IL-4、IL-10、IL-2、IFN-γ。

1.3.5 T 淋 巴 细 胞 亚 群 包 括CD3+、CD4+以 及CD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高于对照组的72.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耳胀、耳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耳胀、耳痛积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x-±s, 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hs-CRP 水平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清PCT、h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PCT、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hs-CRP 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hs-CRP 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PCT(μg/L)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1 7.31±1.38 2.45±0.33 5.39±0.90 3.94±0.50观察组 51 7.27±1.40 1.20±0.20a 5.41±0.85 2.08±0.40a t 0.145 23.134 0.115 20.745 P 0.885 0.000 0.908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IL-2、IFN-γ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IL-4、IL-10、IL-2、IFN-γ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x-±s, ng/ml)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CD3+、CD4+以及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CD3+、CD4+高于对照组, CD8+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s, %)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s, %)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1 52.10±8.50 64.75±11.69 39.36±4.85 41.39±6.38 47.44±6.90 42.62±6.99观察组 51 51.95±8.46 73.55±16.14a 39.27±4.90 49.88±7.09a 47.66±6.79 34.57±5.00a t 0.089 3.153 0.093 6.357 0.162 6.689 P 0.929 0.002 0.926 0.000 0.871 0.000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但有学者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畸形中耳炎、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以往多采用西药治疗, 如予以患者减充血剂或是抗组胺药物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即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较高[5,6]。而抗生素在一段时间内被认为属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高效药物, 主要是由于在多数患者耳液中发现了细菌, 因而认为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更为优良。但通过长期的实际应用发现, 患儿积液的清除率与治疗时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多数情况下需要予以患者≥4 周的治疗, 在此期间溶蚀使得细菌的耐药性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 因而此类治疗方式同样具有明显的局限性[7,8]。同时近年来有研究指出:通过予以患者鼻用或是口服激素, 能够有效地清除咽鼓管中的炎症,认为此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咽鼓管以及中耳中花生四烯酸、炎性递质的合成, 进而达到降低中耳积液粘度的效果, 促进患者咽鼓管功能的恢复、中耳通气以及中耳积液的排出。但是通过实际应用发现, 此类治疗方式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优良效果, 但是长期治疗效果难以得到保障[9,10]。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了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 予以患者苍耳子散加减治疗,其中鱼腥草具有消痈排脓的效果, 败酱草则有着祛痰排脓的功效, 两者均可用于痈肿疮毒等症状的治疗。黄芩能够达到泻火解毒的效果, 辛夷以及薄荷起到解表通窍的功效, 加入甘草则能够有效缓解药物毒性以及烈性, 达到调和诸药的效果。防风能够祛风解表, 添加桔梗能够有效排脓, 柴胡能够和解表里, 金银花能够消炎退肿。赤芍可起到散瘀止痛的效果, 陈皮能够理气, 佛手则能够通窍。通过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 达到优良的治疗效果, 同时采用点鼻以及熏鼻的方式, 能够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被患者快速吸收, 保障患者更容易接受[11,12]。分析此次研究结果, 在最终治疗效果方面, 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 认为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的模式, 通过辨证分型, 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具体病情添加药物, 达到了内病外治的效果, 同时多味药材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炎症以及氧化应激反应, 抑制炎性递质的产生, 达到抗菌、抗炎以及抗氧化的效果[13-15]。在血清PCT、hs-CRP 方面,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PCT、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T 属于降钙素前肽, 在患者出现细菌感染后, 甲状腺等组织会分泌大量的PCT, 使其出现明显的提升, 多数情况下将其作为感染性指标;hs-CRP属于炎性因子, 当患者机体存在炎症刺激情况时, 其会出现明显提升, 而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出现明显降低, 认为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 保障治疗效果的提升。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方面, Th1 以及Th2 正常情况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当机体出现感染情况时, 炎症因子信号通路会被激活, 使得炎症因子被释放, 其中IL-2 以及IL-4 会刺激B 细胞分化, 激活免疫, IL-10 则介导中耳局部炎性反应, IFN-γ 会激活炎症反应, 导致中耳部位炎症细胞浸润, 对中耳黏膜造成损伤, 加重患者的病情[16-19]。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IL-4、IL-10、IL-2、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说明了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环境。在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面, T 细胞亚群有着细胞免疫调节的效果, CD3+反映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情况, CD4+能够发挥免疫应答效应, 而CD8+与CD4+呈现为相互抑制的状态, 当患者中耳出现病菌侵入时, CD3+、CD4+及CD8+比例失调, 免疫信息传递发生障碍, 造成免疫损伤[20,21]。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CD3+、CD4+高于对照组, CD8+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免疫调节功能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PCT、hs-CRP、细胞因子、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中耳中耳炎亚群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