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炉夜读:谈谈法经济分析

2024-03-08张亮

检察风云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义法学经济学

张亮

张永健教授是中国台湾地区法学界中生代的领军人物之一,专长民法与法经济分析,贯通公私法研究。他早年求学于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后负笈纽约大学法学院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张永健教授长年活跃于海内外学界,发表过中英文论文100余篇。《法经济分析方法论20讲》是他研究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他深耕法经济分析方法的集大成之作。

书名《法经济分析方法论20讲》

作者 张永健

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本法学入门的上乘佳作

这本书可以当作法经济分析的入门读物,深入浅出,但又不仅仅是关于法经济学的。一定程度上,本书适合所有法科生作为入门读物,因为探讨什么是法经济分析的前提,关键在于你如何理解和掌握法教义学。张永健教授在本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比较中肯地讲解了法教义学的功能和方法,进而逐一指出法教义学的短板所在,行文言简意赅,一扫传统法学方法论教学的枯燥乏味。随后,他恰如其分地指出“法教义学的使用者固然可以使用理论以推断因果关系是否可能存在,但最终要盖棺论定,仍必须仰赖质性或量化的实证研究以拍板”。在协助法学论证的关键节点,经济分析虽不是必然,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此时,再引入事后观点的理念辅助,强调行为理论的分析内核,将效率作为一种分析的价值和标准,告别“有学说而无理论”的思维方式,令人深以为然。读者可以无缝完成法教义学到法经济分析的思维过渡。当然,真正下决心入门法经济分析,绝不可能是思维转换那么简单,张教授直言应立即去修习微观经济学。同时,法经济学也不只是经济学,而是结合了关心应然问题的法学后产生的交叉学科,必须通过总论和各论的案例演练才能得心应手。笔者印象很深的一点是,他谈及不少著名的法经济学大家时,常常会强调,他们并没有受过经济学专业训练,比如有语言学博士学位的亨利·史密斯(Henry Smith)教授、有历史学博士学位的丹尼尔·科曼(Dan Klerman)教授最后都能在法经济学领域作出出色的研究并延续自己的理论所长。这些案例,令笔者这类拥有传统法学背景的年轻学人倍感振奋。

一场学术交锋的精神盛宴

这里充满了观点和思维的碰撞。张永健教授在本书中很“忙”:不仅要反驳外界对法经济分析千奇百怪的误解;还要从法教义学中突围杀出,要占得法经济教义学的一席之地,甚至对公法学的帝王原则(比例原则)展开狙击。张永健教授熟练地操持着成本收益分析——这一法经济分析的代表性工具,对比例原则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逐一解构,还顺带批判了比例原则的祖师爷阿列克西(Alexy)教授所创权重方程學说的悖谬(Weight Formula,又称“重力公式”),更对当下法学各论对比例原则的“滥用”现象逐一点名。可贵的是,即使是如此深度的学术探讨,书中也未动用多少晦涩难懂的“专业黑话”,不仅言语平实易懂,还不时来个小幽默——例如张永健教授批判比例原则中形同虚设的适当性审查时,调侃道,“之所以不能用大炮打麻雀,不仅在于其明显过度昂贵,而且用(19世纪的)大炮很可能压根打不到麻雀”。

一部法经济分析的举旗之作

这本书并非“武学秘籍”,更像是学术界的公益指南(handbook)。在书的终章,张永健教授高举新私法学的大旗,希望更多的新老学人能加入同行,共赴这条康庄大道,并将路越走越宽。相比豪言壮语,我更感动于他满怀谦逊和严谨的临别赠言——“本书并未主张效率是唯一能够证成并说明民法体系内在价值与制度规定的上位原则,也不排除可以诉诸其他价值或理论来说明民法的制度规定,并作为其内在原则之规范性基础……本书每一讲的论证,都在显示:法经济分析提供自我融贯、一以贯之的理论;从抽象原则与价值一路推导出具体法律解释的一套方法;以行为理论为基础,能够有效被证伪,而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经济分析相竞逐之理论体系,至少也必须具有相等的广泛性与一贯性,方足以匹敌。若不采用经济分析,而采取其他替代理论,后者将难以具体明确地一贯操作,这会增加新一代法律人学习成本、降低法律可预见性,也会增加操作错误得到负面结果的风险”。此言善哉,学术是天下公器,学术竞争不是地盘之争,更不在于人情世故。学术立场虽应一以贯之,但更要承认理论工具的客观局限,接受批评,反复打磨,方能造福公益。

一段求学历程的温馨记忆

张永健教授打趣道,本书的写作虽然早有人生打算,却在中年提前成稿了。书中充满了他求学历程的温馨回忆,作为后辈,读着这些趣闻和体会,时时感动,非常受用。就仿佛笔者当面在向张永健教授请教人生困惑,他便惺惺相惜、一一回应。例如,张永健教授谈到青年学者大多会遭遇的“不发表、便出局”的窘境,他年轻时也有同样的焦虑,书中就记录了一个小故事,令人读来豁然开朗。某次机会,他向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著名学者埃里克·波斯纳(Eric posner)请教:“为何你可以如此多产?”得到的答复出乎意料,却又完全印证于他后来的人生经历。教授回答说:“有些人拿到长聘后,爱上写小说,或者把喝各种红酒当成每天最重要的事。我没有别的嗜好,就是喜欢搞学术。读论文、写论文让我很快乐。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就会多产。”是啊,若你不喜欢,又怎能做到卓越?

尽管笔者和张永健教授在学术会议上有一面之缘,碍于他的“大牛”身份,一直不敢上前深聊;但是读罢本书,见字如面,他谦逊可爱的性格已经跃然纸上。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新书速递

《大宅门》

郭宝昌   著

韩星      编 

作家出版社

十六岁执笔创作,屡遭磨难;历经二十四年,四稿四毁;年过八旬,著名导演郭宝昌生前推出长篇小说《大宅门》。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家族兴衰史,也是一部濡染着血泪的中国近现代史。郭宝昌根据自己家族的历史、前人的叙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及所见所闻,把清末民初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淋漓尽致地写入了这部作品之中。关于《大宅门》的创作,郭宝昌用了两个形容词:呕心沥血,九死一生。

——蓝火柴

猜你喜欢

教义法学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刑事追缴的教义学构造
简明经济学
网络空间教唆自杀行为的法教义学分析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