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门”之外的故事文
2013-04-29刘太
刘太
被称为《大宅门》前传的《大宅门1912》播出了,时隔13年,我们又听到了那熟悉的京剧锣鼓点声。其实除了白七爷跟二奶奶,其他角色都已经物是人非,京城白家大宅门更多的是出现在众多角色的谈论及神往中,更像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这是个远离“大宅门”的故事,剧中大篇幅讲的是白七爷济南府创业的故事。
从播出至今,关于该剧的争议声就此起彼伏,基本都归结在“宅门韵味”不在;白七爷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张馨艺饰演的路青青极尽装傻、充愣、卖萌之能事,表现太过夸张。你可以说电视观众的口味变了,所有主创也要与时俱进做出改变,也可以说导演失去了节操,向观众献媚了。这就是“仁者见仁,淫者见淫”的看法了。
其实从“百草厅”变成“黑七堂”,我们就应该明白此“大宅门”已非彼“大宅门”。《大宅门》播出后,几乎所有观众都看出这是为“同仁堂”著书立传呢,作为京城百年老字号,经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浮沉变化,想不厚重都难。而《大宅门1912》将故事搬到了济南府,经常在主演嘴中出现的地名就是“聊城、东阿县、清水镇”,故事线索也是围绕寻找“九朝贡胶”的秘本展开,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在极力推广“东阿阿胶”呢。在《甄嬛传》中,我们已经发现东阿阿胶是万试不爽的灵丹妙药,现在《大宅门1912》是要告诉你这个阿胶的历史文化。
通过影视作品将城市、品牌文化推广出去已经是很常见的手段,《乔家大院》以山西王家大院为原型,《白银帝国》是郭台铭为自己的家族做口碑。据说为了拍摄这部《大宅门》,东阿县政府特地建了一个影视基地作为该剧的外景拍摄地,可想而知,以后这里会成为观众了解中药文化的窗口,有时候戏外的故事要比戏内的更精彩。不过凭私心讲,作为老家是聊城的我来说,听着剧中人物不停地讲出聊城、东阿这些地名时,还是有一种莫名的亲切与得意,这或许就是影视剧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