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病患者肠道疣状菌改变与血浆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

2024-03-07王婷婷刘聪张璐甄娜王亚丽闫海燕朱建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性反应菌群血浆

王婷婷 刘聪 张璐 甄娜 王亚丽 闫海燕 朱建国

(衡水市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帕金森病(PD)好发于老年人群,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发病率达1.7%,其中50%左右患者合并便秘,若未积极处理,极易诱发脑出血、颅内压升高,进而危及患者生活质量〔1,2〕。现有证据证实,脑-肠-菌群轴失调可通过炎症-免疫、神经内分泌等途径诱发胃肠功能障碍,影响大脑功能活动,促进PD发生发展〔3〕。疣状菌是一种黏液降解菌,其在PD患者中表达已有相关研究〔4〕。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为经典炎症因子,其水平升高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在PD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5〕。尽管目前临床已有PD患者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相关研究〔6〕,但肠道疣状菌能否通过调控血浆IFN-γ、TNF-α水平来延缓PD患者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尚无循证支持,本研究拟分析PD患者肠道疣状菌与血浆IFN-γ、TNF-α水平关联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100例PD患者为研究组。纳入标准:符合PD诊断标准〔7〕;年龄50~80岁,不限男女;患者家属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晓同意书。排除标准:近期服用影响肠道菌群药物及多巴胺能药物;其他肠道疾病(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癌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继发性PD;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精神药物滥用;严重视听、交流障碍;临床资料缺失,且依从性低下。另纳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各项检查指标正常。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2020-11-354)。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受教育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肠道疣状菌检测 入院当天,收集5 g晨起空腹粪便,加入含DNA的稳定剂,干冰上快速冷冻,低温环境保存待测。通过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16 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肠道疣状菌属丰度。

1.3血浆IFN-γ、TNF-α水平检测 入院当天,采集2 ml清晨外周肘静脉血,肝素抗凝,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均参照上海科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病情评估 Hoehn-Yahr(H-Y)分期标准:分为轻度(1.0~1.5期)、中度(2.0~2.5期)和重度(3.0~4.0期)3个等级。便秘严重程度评估(CSI)标准〔8〕:共含16个条目,采用0~4分评分法,依次为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1.5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 100例PD患者均口服左旋多巴(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480),1.875~2.500 g/次,3次/d,早餐时口服乳果糖口服液(Abbott Biologicals B.V.,批准文号H20171057),初始计量30 m/d,维持计量20 ml/d,均治疗1个月。治疗1个月后,根据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估疗效〔9〕,分为基本治愈(UPDRS评分下降率≥50%)、显效(UPDRS评分下降率20%~49%)、有效(UPDRS评分下降率1%~19%)及无效(未至上述标准)4个等级,将治愈、显效及有效纳入总有效。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χ2检验、Spearman分析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单一及联合预测PD疗效价值。

2 结 果

2.1两组肠道疣状菌丰度 研究组疣状菌丰度〔(1.68±0.50)%〕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31)%;t=11.218,P<0.001〕。

2.2研究组不同肠道疣状菌丰度、病情患者血浆IFN-γ、TNF-α水平 研究组肠道疣状菌高丰度者血浆IFN-γ、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低丰度者(P<0.05);研究组H-Y分期中度者血浆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者(P<0.05);研究组便秘重度者血浆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轻度者,且中度者明显高于轻度者(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不同肠道疣状菌丰度、病情患者血浆IFN-γ、TNF-α水平比较

2.3肠道疣状菌丰度、病情程度与血浆IFN-γ、TNF-α水平相关性 PD患者肠道疣状菌丰度(r=0.598、0.613)、H-Y分期(r=0.611、0.634)、便秘程度(r=0.551、0.567)均与血浆IFN-γ、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00)。

2.4不同疗效患者肠道疣状菌丰度、IFN-γ、TNF-α水平变化 共有15例治愈,30例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治疗前、后研究组有效患者肠道疣状菌丰度、IFN-γ、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患者(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不同疗效患者肠道疣状菌丰度、IFN-γ、TNF-α水平

2.5三者预测PD疗效的ROC曲线 以无效患者为阳性样本,有效患者作为阴性样本,绘制治疗前肠道疣状菌丰度、IFN-γ、TNF-α水平预测PD疗效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各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PD疗效的AUC分别为0.701(95%CI:0.584~0.818)、0.740(95%CI:0.614~0.864)、0.773(95%CI:0.638~0.907)、0.908(95%CI:0.838~0.978)。联合预测明显优于三者单独预测价值。见图1。

图1 三者预测PD疗效的ROC曲线

3 讨 论

近年越来越多证据证实,脑-肠轴在PD发生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肠道菌群可通过影响脑-肠轴参与PD发病过程〔10,11〕。生理条件下,肠道菌群可帮助人体获取食物能量,维持人体免疫及内分泌功能,一旦肠道菌群失调,便会诱发肠道炎症,合成过量肠道炎症因子,致使机体突触核蛋白错误折叠,诱发PD〔12,13〕。以往临床针对PD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多集中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动物实验证实,PD大鼠体内疣状菌丰度呈显著增加趋势〔14〕。体外试验发现,PD患者肠道菌群中疣状菌丰度较高,与本研究观点相近〔15〕。可能原因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疣状菌具有黏液降解特性,可降解肠黏膜黏液层,增加肠道通透性及促炎细胞因子数量,破坏肠道屏障,促进肠神经系统中突触核蛋白形成,损伤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诱发PD;另一方面与其参与机体炎症免疫反应有关,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目前,临床学者普遍认为免疫炎性反应参与PD病理生理变化,特别是慢性神经炎性反应〔16〕。神经炎性反应主要标志是神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可吞噬并清除变性、死亡神经元,释放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促进神经变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PD)发生发展。TNF-α作用机制为诱导胶质细胞分泌神经毒性物质(花生四烯酸、一氧化氮、谷氨酸),生成促炎细胞因子,加重机体炎症反应,损伤少突胶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参与PD发病过程〔17〕。有学者指出,PD患者IFN-γ水平高于健康体检人群,考虑与其参与PD患者体内炎性反应过程有关〔18〕。截至目前,PD患者神经炎性反应起源及其与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尚不清楚,尽管目前国内已有PD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19,20〕,随着肠道疣状菌属丰度增加,人体神经元内突触核蛋白数量增多,脑内慢性炎性反应逐渐明显,血浆IFN-γ、TNF-α水平逐渐升高,而血浆IFN-γ、TNF-α水平升高则会进一步加重神经炎性反应,损伤神经细胞,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提示,检测血浆IFN-γ、TNF-α水平在PD患者病情评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将其作为治疗靶点有望控制PD病情进展,促进疾病良好转归。

PD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确切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工具,本研究结果发现,肠道疣状菌丰度、IFN-γ、TNF-α在PD患者疗效评估方面存在一定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疗效预测价值,指导后续临床用药,有望成为PD疗效评估工具之一。但本研究样本来源单一,样本量小,日后需多中心、多渠道选取样本,提高样本代表性,进行更为深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性反应菌群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