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路
2024-03-07王镜宾
王镜宾
“咱门口这座大山挡住了乡亲们的出路,祖祖辈辈都困在大山里。要想把山沟里的土特产送出去,换成钱,比登天还难啊!”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大悟县张庄村的张支书抽着旱烟袋,蹲在村口,望着横亘在眼前的大山,对村会计老吕感慨万千地说。他们的村子夹在大别山腹地的犄角旮旯里,像一只飞不起来的鹌鹑,产的鹌鹑蛋再多也卖不出去,让人愁肠百結。
“谁说不是呢?咱村多少年才出了一个张司令这样的大官,咱又这么穷,张司令还不多帮助咱村,不送一些实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啥的?只给了咱一套《毛泽东选集》。”会计老吕一脸苦瓜相,不停地发着牢骚。
“你小声点儿,不要怪张司令!你想想,部队上又不管农业生产。上次找到他,他出面给咱村协调了两台水泵,天旱时就能给稻田旱地抽水浇地;又给了一台东方红牌拖拉机,能帮助咱村从县城拉化肥和种子,还能犁地,比老黄牛快得多!”张支书抽完一袋烟,一边磕着烟锅里的烟灰,一边制止老吕,“他叫咱们学习《毛选》,特别是愚公移山精神,说当年咱们党带领人民就是用愚公移山精神打败了敌人,夺取了革命胜利,这是重要的精神食粮!”
“可是,这精神食粮又咋能帮助咱村走出大山、脱贫致富呢?那拖拉机用一段时间就没油了,买油钱从哪里来?”
“这……”老吕把张支书问住了。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他两人先后到省城张司令那里去了两次。张司令每次都是热情招待,第一次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第二次却只给了一套伟人的著作。张司令叮嘱他们:“村里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定要带领群众战胜困难!”
想到这里,张支书觉得没法再去了。——如果张司令的父母在世,还可以找他父母说说,但他父母早就不在了。张司令十六岁就出去参加革命了,找得多了不得劲,实在张不开嘴。
牢骚归牢骚,生产必须搞上去。回来以后,张支书认真学习了《毛选》,特别是“老三篇”,激发了干劲。他带着大伙儿修道路,造梯田,建塘坝,换种子,买化肥,不断提高庄稼收成,慢慢解决了吃饭难题。
可是,要翻修破草房土坯房却没钱;群众有病了缺钱看病,只能在家熬着;出村翻山要走一整天,耽误看病,耽误上学、办事。——门前这座大山一直是横卧在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张支书开了多次干部会,又召开了群众大会。大多数人愿意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支持打败这只“拦路虎”——集全村之力挖一条隧道,打造一条能快捷地和山外联系的大路。大伙儿说干就干。全村青壮劳力自己带着铁锨、头、铁镐、撬杠、筐子、架子车,轮流上阵,不要工钱,只是中午在工地上吃一顿大锅饭。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最困难时一天只吃一顿稀饭,喝一碗野菜汤。即便这样,也没有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不料,由于施工技术不过关,土质疏松的地方出现了几次塌方,砸伤了几个人,被迫停工。张支书带人抬着伤员连夜翻山越岭到县城治疗。但是由于钱不够,手术不及时,伤口感染,家属意见很大,在医院又哭又闹,弄得张支书和村干部们灰头土脸,垂头丧气。村里急忙向乡里报告。乡里领导实地察看了情况,要求停工,帮助解决了一些医药费,伤员的治疗情况才有所改观。
“张司令啊,打通隧道是为了咱村能更快更顺利地走出大山,给乡亲们谋一条出路。可修建隧道咱缺乏经验,缺少技术和炸药,我们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门道,只能厚着这张老脸再次求你啦。论辈分我是你表叔,麻烦你再帮咱村一把吧!”张支书想了几百想,到乡里、县里汇报了多次,但他们县是一个穷县,县里、乡里也没有办法,他只好硬着头皮再来找张司令帮忙了。张支书说着说着就流泪了,他也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
张司令听得很感动,眼睛都湿润了。他沉思了一下,果断地回答:“表叔啊,你不要说‘求我这两个字,这么说那就太见外了。正巧,我今年调到工程兵部队了,我向上级请假回去看看乡亲们吧。”张司令雷厉风行,说到做到,在百忙之中专门抽空带着部队的工程师跟着张支书回村,查看了隧道施工现场,留下工程师指导村民进行爆破作业,确保不再发生安全事故。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城医院看了伤员,并马上协调地方把伤员转到省城部队医院免费治疗。不久,他又协调了几车炸药,派专车送到村里,隧道施工从此加快了进度。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施工,隧道建成竣工,以前出山要走一天的路程缩短到一个多小时。出行方便了,运输快捷了,这个山村的命运从此开始转变。
到了八十年代末,张支书积劳成疾,不能再担任村支书,但村里选不出合适的人接任。他的大儿子从农校毕业后,回到乡里当干部,后来乡里决定让他回村兼任支书,继续带领大伙儿脱贫致富。张支书的二儿子没考上大学,也不愿务农,坚决要外出打工,可张支书不同意。父子两人吵架多次,谁也说服不了谁。
碰巧,张司令清明节回村祭祖时听说了这事,就上门来劝解老支书:“表叔啊,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你要顺应时代潮流,孩子才能施展抱负。”
“大侄子司令啊,他没有大学文凭,出去能干啥呢?”
“文凭只是一个学历证明,说明这个人有文化,但不能代表综合素质。你叫他出去闯一闯就知道了,不历练怎么行呢?”
“外面那么复杂,不如在家种地踏实呀!”
“在家温饱没问题,但是缺钱花,不能富起来。你让老大留守山村,老二走出去打工赚钱,就好比当年刘邓大军在咱这里打仗时,遇到敌人围剿,一部分留守大别山坚持内线作战、牵制敌人,一部分跳出去在外线作战打击敌人一样,内外联动,相互策应,最后就夺取了胜利。”
“可那是战争年代用兵打仗,这是和平年代种地打工,能一样吗?”
“一个孩子从事‘三农工作,另外一个出去打工经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打工赚了钱回来不是能更好地带动乡村脱贫致富,从贫困山区中突围吗?现在一些沿海地区的农村通过走出去打工、经商已经富裕起来了。不走出去,只能原地踏步。只要有决心,走出去就一定会有出路的!”
“那……那算是给孩子找一条出路吧。”
“不光是给孩子找一条出路,也是给大悟县找一条出路,给咱整个大别山探索一条新出路呢。”
“好吧……”
张司令终于说服了老表叔,带着他的二儿子去省城打工、经商。
十年后,省会有一条街都是大悟县的老乡在经商,家乡的大米、油茶、板栗、刺绣以及特色绿色食品源源不断地销往省内外。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庄村终于脱贫致富了,成了全县第一个小康村,还是第一个省级美丽乡村、森林乡村。昔日的小鹌鹑蝶变为一只闻名遐迩的金凤凰,吸引着游人络绎不绝地来游玩。
[责任编辑 易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