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
2024-03-06方静静杜美美户会霞王晓真
李 斌, 方静静, 杜美美, 户会霞, 王晓真
(洛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三病区,河南 洛阳 47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肺部疾病,症状多为咳嗽、气促、咳痰、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呼吸训练和气道廓清技术是目前临床用于提高患者呼吸功能的常用方法,常规呼吸训练具有简单、方便、经济等多重优势,易于患者接受,在规律训练下,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2],结合气道廓清技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排除气道分泌物,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然而,临床实践证实,常规呼吸能够纠正患者错误呼吸方式,但部分患者病程长,呼吸肌肌力下降严重,常规呼吸训练对患者呼吸肌肌力的锻炼效果欠佳,导致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较慢[3]。而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在训练中对患者施加一定吸气负荷气流阻力,且该负荷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循序增加,有利于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目前该训练方法已在脊髓损伤、脑卒中等患者群体中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4-5],但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肌肌力、膈肌功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
1.2.1 康复训练方法 2组患者开始训练前,均根据评估结果,先行个体化药物吸入、自主咳痰,确保呼吸训练中安全及能持续完成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气道廓清技术治疗和常规呼吸训练。气道廓清技术治疗具体为:采用体位引流、扣拍法、咳嗽训练、胸廓震颤法、气道震荡技术等方式,在患者痰鸣音明显、呼吸训练前30 min等时间点进行,直至气道内分泌物排出,恢复正常呼吸音停止。常规呼吸训练具体为:①评估患者情况后制定适宜训练方案,并向患者讲解训练方法、目的、意义和重要性。②呼吸控制训练:嘱患者深慢呼吸3次,在第3次吸气后屏气5 s,后缓慢吐出气体,每组10 min,每天3组。③胸部扩张训练:嘱患者深吸气,尽量使胸廓隆起,指导其使用被动放松方式呼气,每组10 min,每天5组。④腹式呼吸:结合患者情况选择适宜卧位,嘱患者经鼻腔缓慢吸气至极限,屏气2~5 s后缓慢呼气,屏气时间可随患者耐受程度延长至8~10 s,每组10 min,每天5组。⑤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经鼻吸气,呼气时嘴唇缩至口哨状缓慢吐出气体,呼气时间维持在6~10 s,循环训练10 min,每天5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具体为:训练前采用吸气肌评估系统检测患者最大口腔吸气压(Plmax),取30%Plmax为训练标准强度。嘱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双手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待呼吸平稳后,指导患者佩戴鼻夹,保证训练过程中鼻腔处于关闭状态,嘱患者嘴唇包裹吸气管用力、快速吸气,吸气管阻力设置为30%Plmax,吸气完成后缓慢呼气,重复30次为1组,每天2组。每周训练结束后需重新检测Plmax值,并以最新测量Plmax值的30%作为下周训练强度。患者训练期间需有专人陪同,密切观察患者训练状态,若出现心动过速、头晕、换气过度、胸闷等情况需立即停止训练,给予对应处理并确定患者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训练。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4周。
1.2.2 评估标准 ①肺功能: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合肥健桥医疗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型号:FGY-200)检测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②呼吸肌肌力: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2组患者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水平。③膈肌功能: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上海致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BV-520T+)检测2组患者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移动度水平。④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干预4周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肌肌力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MEP、MI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EP、MI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肌肌力比较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膈肌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DTee、DTei、膈肌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DTee、DTei、膈肌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膈肌功能比较
3 讨论
COPD存在急性加重的过程,但大多数患者处于疾病稳定期,有研究[7]指出,在COPD稳定期进行合理治疗和肺康复能够有效控制症状,避免急性发作,延缓肺功能下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气道廓清技术和常规呼吸训练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干预,气道廓清技术能够避免气道分泌物聚集、滞留,防止感染;常规呼吸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肺活量,纠正肺内气体分布不均状态,提高气体交换效率,改善呼吸功能。有研究[8]指出,部分COPD稳定期患者存在严重的呼吸肌疲劳现象,改善患者呼吸肌肌力对于恢复患者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常规呼吸训练对于呼吸肌的锻炼强度较低,导致干预效果欠佳。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具有明确的训练强度、频率、持续时间标准,其原理与哑铃训练臂力相同,能够通过对患者施加吸气阻力提高呼吸训练强度,从而提高对患者呼吸肌的锻炼作用[9]。因此,在常规干预模式基础上联合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或许能够进一步提高干预效果,增强患者呼吸功能。
COPD患者呼吸活动主要通过胸廓进行,但胸廓活动幅度取决于吸气量多少,浅表呼吸胸廓运动幅度小,通气量既无法满足机体所需,又易造成呼吸肌疲劳[10]。因此,进行呼吸肌锻炼对于改善患者呼吸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后,MEP、MIP、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呼吸肌肌力,促进肺功能恢复。气道廓清技术能够帮助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利于进行呼吸训练[11];常规呼吸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呼吸模式,提高肺泡内气体交换量,促进肺功能恢复[12]。但常规呼吸训练对呼吸肌肌力水平的锻炼强度较低,干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而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通过增加吸气阻力,增强呼吸肌耐力,加强斜方肌、脊肌、膈肌、腹肌等呼吸肌的协调性,不仅有利于廓清气道,还能够扩大和增强胸廓的活动,进一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改善气体交换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13]。
有研究[14]指出,呼吸肌尤其是膈肌的功能衰减是造成患者肺功能快速下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后,DTee、DTei、膈肌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膈肌功能。常规呼吸训练能够通过指导患者延长呼吸长度,扩大膈肌活动范围,使支气管和肺泡充分扩张,有利于提高肺功能。但患者进行常规呼吸训练时缺少吸气阻力,呼吸过程轻松,难以充分调动呼吸肌,对膈肌的锻炼效果欠佳。而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为患者施加吸气阻力,且训练过程采用快吸慢呼的方式,在吸气阶段充分激活呼吸肌群,增强呼吸肌群协调性,使膈肌快速收缩,逐渐扩大膈肌活动范围,恢复膈肌功能,慢呼有利于充分排空肺泡内残气量,促进肺功能恢复[1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COPD患者,采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效果明显,能够提高呼吸肌肌力,增强膈肌功能,改善肺功能。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分析了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COPD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量小,周期较短,未能分析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的远期效果,今后仍需继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