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生活化科学探究活动的构建

2024-03-06福建省宁化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科学幼儿园探究

杨 微 福建省宁化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学要从孩童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合,提升幼儿的认知,丰富幼儿的经验。生活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知识,这些都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素材,同样为当下的科学探究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幼儿教师,要树立起“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根据幼儿的情况以及科学探究的内容,合理地引入生活元素,推动幼儿的自主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以生活为背景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幼儿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而且他们善于想象,探究欲强。科学探究活动则可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萌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也是新时期我们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有效路径。幼儿园当下的科学探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很广,新颖的方式唤醒了幼儿的探究欲望。而科学本就是对生活现象的高度集合,尤其是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现象。所以,幼儿园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要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这告诫我们,教育的材料、工具与方法,都是无限的。随着《纲要》的颁布,我们的科学教育更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充分整合身边的事物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为幼儿真正理解知识提供了可能,而且只有从幼儿的生活入手组织他们开展探究,才能发现世界的奇妙与精彩,才能保持对周围事物强烈的探究热情。

二、基于幼儿生活化科学探究活动的构建研究

(一)创设生活化学习环境

1.利用好外环境,带领幼儿走进科学世界

幼儿获取的知识、能力的提升,是与环境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为幼儿构建一个科学探究的世界。例如,幼儿园在班内设立“科技角”,放置一些可供幼儿观察的自然事物,如鱼、蛙、蚕,通过互动环境的设计,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起来,促使幼儿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体会科学知识的乐趣,在无形中掌握自然事物的特征。

2.利用好科学区域,构建幼儿探究的基地

科学区域是幼儿探究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部分。生活资料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一部分,整合生活资料,将其投放于科学区域,可以打造出一片幼儿自我探究的阵地。例如为幼儿投放木板、汽车等材料,幼儿通过对不同坡度、物体表面粗糙度的分析,探究影响汽车行驶速度的因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为幼儿投放的资料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保持他们持续的探究欲望。对于大班幼儿,可以投放纸张,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将纸叠成飞机、船等不同的物品,有的幼儿还将不同材质的纸张放入水中,探究哪种纸张的吸水性更强。在一个个生活化资料的引入中,幼儿的探究热情高涨,在活动中不断地解锁,进而提升幼儿本身的探究能力。

3.立足自然角,设计观察探究的乐园

自然角是幼儿园的一部分,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操作的机会。在我园积极推进科学探究活动之时,笔者就利用幼儿园天然的环境,建立了很多自然角,如“植物观察区”“养殖区”“实验区”。以“植物观察区”为例,幼儿在这里可以进行黄瓜、油菜等蔬菜的种植,通过幼儿翻土、种植、浇水、除草、捉虫等,和种子一起成长。一个个自然角,不仅成了幼儿探究的乐园,而且幼儿可以从中获取科学知识。

(二)积极获取生活元素

1.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的内容,组织集体活动

教师只有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入手,选择与他们生活相近的内容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才能保持幼儿的探究热情,让幼儿在参与中发现科学的奥妙。幼儿的活动范围集中在幼儿园与家庭间,但他们却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探究欲望。根据这一点,教师要选择幼儿常见的事物组织活动。如在科学探究活动开始时,为了激活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从幼儿喜欢的动物入手,如“龟兔赛跑”“小狗、小马、鱼的睡眠方式”,因为这些动物都是幼儿生活常见的,所以幼儿会主动地参与其中。3—6 岁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倾向于探究感性事物,为此教师可以组织“花样杯子”的活动,然后引导幼儿选择一个杯子盛饮料,观察纸杯的样子,并思考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幼儿发现纸杯遇到水会吸水,然后逐渐地变软、变形、烂掉。但是不同的纸杯盛水后发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教师继而引导幼儿通过刮一刮、抠一抠的方法探究其中的奥妙。在大家的积极探究中,感受科学的神奇,同时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2.选择幼儿喜欢的内容,科学组织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指的是基于幼儿兴趣,深度开展的探究活动。处在不同阶段的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也是不同的,所以探究的主题也有所偏差。如小班的幼儿对食物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教师就要组织“制作蛋糕”的探究活动,带领幼儿探究食物的奥秘;再如组织“区分生蛋与熟蛋”的活动,让幼儿掌握区分两者的方法。针对中班的幼儿,教师则要抓住他们对环境的兴趣组织相应的探究活动,如“天气预报员”“看动物,观天气”,让幼儿在探究中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班的幼儿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影子长短”“橡皮泥沉浮”等活动。在一步步的探究中,幼儿不仅掌握了科学原理,而且推动了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为他们更高层次的发展夯实基础。

3.选择幼儿身边的生活内容,组织家庭探究活动

在幼儿园的一日教育活动中,很多都是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这就说明对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不能单纯地局限于幼儿园内,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要参与到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具体地,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幼儿走进田野与社会生活中,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花草树木,感受生命的成长历程;带领幼儿坐公交、坐火车,对交通工具产生探究欲望。一系列生活化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认知,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第二,引导家长开启“启蒙教育”。如幼儿园组织的主题探究活动“看动物,观天气”,家长就要带领幼儿走进田野,认识蜗牛、蚯蚓、燕子在不同天气情况下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为他们的科学探究有序进行奠定基础。再如,为家长布置“购买温度计”的任务,教给幼儿读温度计的方法,通过读温度计对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天气变化与我们穿衣、饮食之间的关系。

(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契机

1.探寻生活内的趣味元素,捕捉科学原理

立足科学探究目标,采取生活化游戏的方式组织探究活动,可以调动起幼儿的多重感官,在感知中、与同伴互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如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的空气,就是开展科学探究互动的有效素材。为了提升幼儿对空气的认知,上周我们便组织了“身边的空气”的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开展如下:教师拿来一个空袋子为大家展示,然后提出问题:“空袋子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大家猜猜是什么?”随后,孩子们一拥而上,纷纷对袋子看、闻,但依旧猜不出个所以然。教师继续提问:“我们看不到、摸不到,也闻不到的东西是什么?”此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给出答案“空气”,接着教师为孩子们演示了“不掉落的纸片”的实验,孩子们纷纷惊讶为什么装满水的水杯,盖上一张白纸倒放,纸片居然不落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也完成了实验,此后教师便向孩子们讲述这一原理。在这一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中,孩子们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欲望。但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勇敢地实验与探索,在操作中体会科学的奥妙。

2.感悟自然的魅力,捕捉万物生机

3—6 岁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教师在引导中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为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教育的机会,从生活中捕捉培育幼儿形象思维的资源,以此吸引幼儿的关注。生活中有很多神奇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挖掘,所以教师要组织幼儿走向自然,在亲身感悟中对自然环境产生兴趣。如上周我们组织的一次户外探究活动,一名幼儿蹲在地上看树叶,忽然高兴地说道:“大家快来看,这里有很多形状不同的树叶!”这名孩童的话,立刻吸引了其他幼儿的关注,纷纷捡起树叶观察。就这样,幼儿带着各种形状的树叶来到老师跟前,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幼儿探究“树叶的纹路”。首先,指导幼儿对不同树叶的纹路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其次,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利用PPT 播放有关树叶纹路的知识。最后,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留下树叶的纹路。有的幼儿选择拓印,将其留在纸上;有的幼儿通过学习的知识,对树叶纹路进行分类。在幼儿发挥自己的优势对自然事物探究的过程中,一来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趣味性;二来锻炼了幼儿自我分析、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品味合作的乐趣,捕捉实验的神奇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项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相应的活动时,结合以上几个特点,在立足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打造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上,并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为了让每一位幼儿能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得,教师要引导幼儿合作,在大家的相互帮助下获得提升与发展。因为每个孩子的思想、认知是不同的,合作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孩子们更全面地了解生活现象,为幼儿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为了让幼儿了解虹吸原理,教师鼓励班上的幼儿合作设计了“吸管抽水机”。首先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爱好,将其划分为若干探究小组;接着为每个小组提供实验用到的材料(玻璃杯、吸管、色素、清水等);然后指导幼儿为一个玻璃杯中的清水染色,并将吸管弯曲成“V”字形,将吸管的一端插入染色的玻璃杯内,另一端插入空玻璃杯内,观察现象;最后将吸管全部浸润在染色的玻璃杯内,堵住另一端插入装有水的玻璃杯内,另一端插入空玻璃杯内,观察现象。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掌握了虹吸原理,而且通过指导幼儿分析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虹吸原理,让幼儿认识到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在本次实验开展中,以合作的方式开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而且为幼儿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夯实了基础。

4.具备探究之心,捕捉科学的奥秘

幼儿本就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兴趣,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需求,而且提升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但我们必须关注的是,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探寻科学探究活动与其他活动的结合点,力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唤醒幼儿的探究欲望。例如,我们可以组织“趣味皮影”,通过光与影子的结合,探究影子长短变化与光的关系。为了挖掘其中的奥秘,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了“孙悟空借芭蕉扇”的皮影戏视频,将幼儿带入到了光影交错的世界中。在结束后,为幼儿发放了手电筒、积木等工具,引导幼儿将手电筒照射到积木上,观察影子的变化,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最后根据整理的数据,分析光与影子的关系。在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探究后,幼儿发现光源的远近与影子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关系。通过本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探究精神,同时提升了幼儿的认知力。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即通过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做引导,引领幼儿探究科学的奥秘。以生活为理念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就是落实“知行合一”理念的过程。教师明确“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素养的提升。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身边的生活现象,通过科学组织与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幼儿的探究力,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助力他们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幼儿园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科学大爆炸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爱“上”幼儿园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