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臂演说,挥笔论理
——基于格调语文“活动化作文教学”主张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思考
2024-03-06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贾 翔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当我们阅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丘吉尔《我们将战斗到底》、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等经典演讲时,内心都会激起层层波澜,或感叹于精彩的语言,或赞叹于独特的构思,或惊叹于巨大的号召力。总之,这样的演讲很具震撼力。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议论文也是把自己的观点、语言、思路等展现出来,通过事实或道理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注重以理服人,这和演讲有许多共同之处。
历史和现实早已证明:有时说比写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一次优秀的演讲甚至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如果学生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也能有听众(读者)意识,把议论文的写作当作面对面的交流、说理、论道,其果必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的过程中有一种“演讲”的情境感。
格调语文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活动化作文体验”的主张。活动化作文教学以促进学生写作素养全面发展为目的,从“以讲授练文”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活动悟文”为主的教学形式。今天,我们将“活动”的含义外化,寻找“演讲”在议论文写作指导中的借鉴意义。
一、由演讲的语词特征指向议论文的语言指导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语言却成为当前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一大短板,言不达意、言语不顺、句式杂糅等现象比较常见。想要扭转这种现象,单凭语言文字运用的提醒,哪怕语病修改式的反复说教都无济于事。与其“煞费苦心”却竹篮打水,不如尝试从演讲的语词运用中找寻突破的方法。
演讲的语词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演讲语词选择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演讲效果。演讲需要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词汇的贫乏,往往会导致演讲语言枯燥无味,甚至词不达意。演讲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古诗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孟子•告子下》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毛泽东《七古•残句》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权德舆《放歌行》中“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等经典名言,呼吁当代中国青年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要抓住人生际遇,也要担当时代使命,极具号召力。这样的引用既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又增添了文学色彩和情感共鸣。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也能巧妙地引古诗词入文,且恰到好处地加以阐释,那么我们的议论文语言的信服力就更为突出。以学生作文《勤能补拙》片段为例。
原文:勤能补拙。梅兰芳天生死鱼眼,本与戏台无缘,靠每天勤练,终于取得辉煌成就;张溥读书过目即忘,自创“七录”读书法,最终有了大学问;曾国藩天赋不高,却能挑灯夜战,反复诵读,终成良将。没有过人的天资,那就用后天的勤奋补齐,因为勤能补拙。
升格: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并非人人生来天资聪颖,我们都是普通的大多数。没有天赋异禀,只能勤奋刻苦。梅兰芳天生死鱼眼,本与戏台无缘,却靠每天勤练,练就一双传情生辉的明眸,取得了“菊英正与金同寿,要听唐宗久视歌”的艺术成就;张溥读书过目即忘,自创“七录”读书法,七次重复战胜天资愚钝,最终获得渊博学识;曾国藩天赋不高,却能挑灯夜战,反复诵读,终成一代良将,其《曾国藩家书》亦是育人良方。没有勤奋的练习就没有梅兰芳的戏台传奇,没有勤奋的重复就没有张溥“七录七焚”的佳话,没有勤奋的诵读就没有曾国藩“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人生感悟。没有过人的天资,那就用后天的勤奋补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勤确能补拙。
升格前的语段已经将议论的内容说清楚,但读来枯燥乏味;而升格后的语段将观点、阐释、材料、分析、总结都表达得很到位,且详略得当,将事例中的人物成就尤其是梅兰芳、曾国藩的成就表述得更有说服力,叙例中张謇诗句、曾国藩格言的运用以及析例时毛泽东诗词的引入,使语段的表达就仿佛一个老到的演说家在引经据典说服他面前的那个人。
此外,演讲中对文字的锤炼和推敲,要做到精益求精,“一字不多,一字不易”的用词能力值得借鉴。演讲语言的个性化、生动性、幽默风趣,以及多种修辞方式的错综运用都会使内容更具感染力。这些都应该是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指导、示范到位的。
二、由演讲的逻辑联系指向议论文的建构指导
演讲讲究三大逻辑:一是你是谁;二是为什么要听你说;三是凭什么证明你说的是真的?第一点由演讲者的身份或者地位决定,公众人物从来不会缺少听众,我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但可以从破题就一鸣惊人,展现自己是一个有特点的人。第二点由演讲的内容和目的决定,受众听你的演讲能有怎样的收获是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其实这一点像推销员推销产品一样,会一一解说接受产品的理由和收获,讲得非常详细恳切,演讲也是如此,必须把你的重点、亮点想方设法地“推送”出去。第三点由演讲的技巧和策略决定,无论你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只要你能让你面前的人信服,就算成功,如果能吸引受众和你一起思考、研讨进而形成共鸣那就更加成功了。这样的逻辑就是演讲者形成思路、组织语言的内在逻辑,在这个逻辑中,观点必须是鲜明且中肯的,论据必然是客观充分且不可辩驳的,结论一定是有明确指引性的,就像导游带游客一样步步吸引。这就契合了图尔敏论证模型的各类要素,从数据(或根据)、结论、保证、支撑、辩驳、限定六个部分展开有效论证。
这样的逻辑建构也有利于我们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对于学生文章建构的指导。以上文中升格后的片段为例来看,片段要论证的结论是“勤能补拙”,依据是“并非人人生来天资聪颖,我们都是普通的大多数”,保证是“没有天赋异禀,只能勤奋刻苦”。为什么只能勤奋刻苦?下面给出了三个支撑:梅兰芳、张溥、曾国藩。如图1所示:
图1
当然,这个模型是对三段论模型的发展,我们在思维建构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辩驳(对已经知道的范例的考虑、反驳)、限定(对保证、结论的范围和强度进行限定的修饰性内容)进行更为细致的思考。这就提醒我们在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时,要强调写作前思路建构的重要性,在图尔敏论证模型的框架内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如何切入、如何论证、如何收束都一定要提前谋划,成竹于胸然后落笔行文。我们不妨引领学生从绘制思维导图开始,将基于观点的理解和用以佐证观点的内容进行分层次处理,建构起一个脉络清晰的思维体系。
三、由演讲的理性思维指向议论文的思辨指导
格调语文的雅正观特别强调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作用,好的语言表达必须要有理性思维作保证。演讲中,感性的渲染往往能在一瞬间起到打动人心的效果,但激动过后就迅速归于平静,真正说服受众的还是理性的思维。理性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恰到好处、思路的清晰分明,当然最重要的是看待问题角度的多元与辩证,以及相互对立且各自成立的观点同时出现时,演讲者该如何辩证统一。所以,理性的演讲者,首先是一个有着思辨性思维的人。
其实,在议论文写作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例如,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郑板桥爱徐青藤(明代画家徐渭)的画和诗,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这道作文题中两个观点一个强调“站起来”,一个突出“跪下去”,从综合的角度去看,我们面对伟大的存在,需要有辩证的态度,即要心怀敬畏,但不必过分卑微(不屈服);要心怀虔敬,但不可盲目崇拜(不迷信);要心怀谦逊,但也要敢于挑战(要自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的过程中找到不同观点的连接点,并在此基础上将二者统一。避免只扣材料中的一个关键词,或者只扣辩证关系中的一个方面,从而使文章片面化、肤浅化。
这个作文题设置的两端比较明显,在表层意思上“站”与“跪”明显相反,我们从听众(读者)心理出发,务必要对“站起来”和“跪下去”进行内涵诠释,诠释清楚了,分析也就方向明确了。而有时候关键词在字义上非常接近,如果我们只是在字面意思上作出解释,读者必然云里雾里,文章也自然有失清晰。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某一事件作为解读载体,以事件发展的程度去诠释相近词语的意思,其效果自然让人眼前一亮。
以学生习作《有意思与有意义》一文中的两段为例:
有意思的游戏,有意义的工作,到底孰轻孰重,倘若心中定错了标准,那是会被人骂的,会闹纠纷的,会出人命的!为病人服务是医生的本分,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项工作本身就很有意义,而这份有意义的工作就那么没有意思吗?我想不是的,是我们的医生态度发生了扭曲,是观念走进了误区,甚至是在职业价值上迷失了方向。如果他们全心全意、努力工作、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当看到病人战胜病魔、恢复健康时,他们还会觉得无聊吗?当听到病人家属由衷感谢的话语,他们还会认为工作没有意思吗?当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超的职业能力得到社会认可的时候,他们还会觉得没有意义了吗?
不仅是医生,我想各行各业的人对待工作都应该这样,如果人人都能摆正心态,端正态度,长存公心,发现工作中的“有意思”与“有意义”,那和谐社会的愿景不就在我们身边吗?
这是作者从“某医护人员忙于游戏而耽误救治病人”的医患事件引发的一篇评论中的一部分。这部分文字缘事析理,一改过往常见的字义解释,而是紧抓这个事件的各个环节进行层层剖析,将“有意思”与“有意义”的辨析一步步阐释清晰。而且这段思辨性的文字很有现场感、读者感,用反问的方式步步追问,让读者不再执着于对字面意思的一知半解,而是清晰明了地读出孰是孰非。
此外,从多元角度辩证看待问题,也是体现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例如,学生习作《自食其力》中的一个片段:
当下“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等占有“先天”优势的二代群体一个个粉墨登场。子承父业在很多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似乎唯此,家族产业方可延续,手艺绝活才能传承。许多人对他们都持羡慕态度,而对那些“先天”处于劣势的“穷二代”则持冷漠态度。然而,部分有优势的二代群体并不能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打造一片天下,他们只知一味啃老,在父辈积累的财富和人脉关系的庇荫下,摆出理所当然的傲慢姿态,恣意妄为,飞扬跋扈,那些做错事却叫嚣“我爸是李刚”之类的“二代”又岂少见?
当然,能靠自己双手打造天下的富二代也存在不少,有许多名人的子女并没有生活在父母的光环下,而是从这个光环中走出来,活出自己的风格,让人钦佩。我们社会需要这种自食其力的人才。
这段文字中,作者从反、正两个角度入手,既点出了“反面二代”的嚣张,又指出了“正面二代”的积极有为,重点论述“反面二代”在占有“先天”优势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继而笔锋一转,直接点出“正面二代”的表现可嘉,没有重笔着墨,而情感取向、论证效果不言而喻。
这样的思维训练不是将思维科学全部搬到写作训练的课堂,也不是要系统讲授思维科学知识,而是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和学生写作思维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渗透思维指导与技能训练。对于议论文写作,我们重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围绕观点展开具有思辨色彩的表达,使其更具说服力和论证力。
演讲具有鲜明的现场感,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现场氛围的变化以及个人演说情感的起伏而作出一些调整。我们在平时写作教学过程中,也要让学生的“现场感”强烈起来,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或全班同学前大声诵读自己的议论文。在诵读中,随着同学的互动和个人的情感变化,写作者也越发推敲起自己在行文中的语言选择、思路设计、论证方法等方面,养成研磨议论文写作的习惯,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活动”的丰富决定了其存在样式的多样性,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养分滋养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演讲可言说、可听取的动态性,决定了它是感性的流露和理性的展现,也增强了它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作为静态性的议论文写作,我们要从演讲中汲取适用的养分,在语词选用、结构思路、理性思辨等方面充分展现写作的实力,把挥臂演说的功效在挥笔论理中充分展现。这也是议论文写作指导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