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模块”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2024-03-06李凤华
李凤华
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仅给社会经济带来冲击,而且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概念进行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阐释: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明确了“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模块化教学主要集中在专业核心课程部分,在学生的通识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且,课程内容更新缓慢,不利于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进教材、进课堂,已难以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学校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层层递进的“模块内容—模块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三级模块教学模式。
“三级模块”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优点
“三级模块”教学模式的内涵。学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厘清“岗—课”育人逻辑,立足岗位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首先,将传统只侧重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模块内容拓展为包含素质、知识和能力在内的一级模块内容;其次,对一级模块各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整合,形成二级模块课程;最后,按照岗位要求对模块课程的前后续内容进行优化,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岗位要求的包含通识模块、专业认知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发展模块在内的三级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老年健康服务专业群为例,我们基于模块内容,整合了专业群所需的28个模块课程,并将这些模块课程按照课程融通的原则进行重构,形成了包括专业群拓展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分修)、养老服务模块(同修)、健康服务认知模块、通识模块在内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级模块”教学模式的优点。一是以生为本、包容性强。“三级模块”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块化教学相比,采用的是活模块,各模块内容的独立性更强,与活页式教材相配合,可以及时调整教材中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容,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进教材和课堂的效率。同时,打破了“按学科整学期、一人一门课”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一人一模块、多人一课程”的协同教学方法,有利于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二是校企合作、实用性强。以专业调研为起点,遵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专业认知—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跨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的递进顺序,构建了“校企循环、五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六个学期五个阶段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人的认知规律、工作结构科学地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三是层级递进、操作性强。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的培养,将三级模块之间按照递进关系进行排列,形成课程内容模块、模块课程、模块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确保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级模块”教学模式的成绩
丰富了模块化教学资源。一是学校按照模块化教学需要,在完善硬件资源的同时,组织教师优化一级模块内容,整合二级模块课程,建设了模块化教学所需的软件资源;二是在岗位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体系中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情景导入”式教学方法,涌现了一批基于实战化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典型案例;三是开发了活页式教材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形态教材。
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围绕“三级模块”教学模式开展校级课题立项、论文征集等活动,使教师对课程理念、课程容量、课程内容呈现方式、课程内容组织逻辑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以赛促教,提升了教师课程设计能力和授课水平。
提升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三级模块”教学策略的应用,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通识模块和发展模块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让学生作为一个“全面的人”获得职业可持续发展。
“三级模块”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三级模块”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岗位需求的变化并同步更新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这就需要对一级模块内容进行重构和调整,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一工作往往存在滞后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要督促教师深入岗位一线进行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社会对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反馈,提升模块内容、模块课程和岗位能力、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匹配度。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