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界·赋权·联结:构筑幼儿园生活劳动生态圈

2024-03-03贝蓓

中国教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实践经验

贝蓓

【摘 要】幼儿园生活劳动教育应在深刻理解其教育内涵、意义的基础上,“分层”设置生活劳动课程内容,“破界”拓宽生活劳动教育形式,“放手”让幼儿学会生活,“赋权”让幼儿做生活的主人,“沟通”转变家长劳动观念,“联结”共绘劳动同心圆,达到生活劳动课程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生活劳动 园本课程 实践经验

幼儿的生活劳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幼儿生活劳动课程的园本化落实有效且有意义,是幼儿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经过实践,笔者所在幼儿园生活劳动课程组认为幼儿生活劳动教育的园本展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对幼儿生命成长特点和规律的了解;二是缺乏对劳动价值正确认识;三是教师与家长在指导幼儿家庭生活劳动教育方面欠缺合作。针对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课程组总结出以下三个层面的具体解决策略。

一、分层与破界:架构生活劳动课程体系

1. “分层”设置生活劳动课程内容

生活劳动的场所不固定,带有很强的随机性;生活劳动的内容零散,涉及方方面面;生活劳动的时间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具有分散性。要形成系统的生活劳动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预设相匹配的生活劳动教育内容,有层次、有梯度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推动生活劳动课程持续向广度、深度探索。

(1)以“物品”为起始点,开启技能练习

小班幼儿初次接触幼儿园生活时往往会有诸多不适应,因为入园后许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做,也就是说幼儿要进行多种生活自理劳动。小班幼儿入园,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标志,认清自己的各种物品,茶杯、毛巾、柜子、床铺等。因此,课程组尝试从“物品”入手,有意识地组织小班幼儿在主动探索自己的物品过程中形成劳动意识。

(2)以“时段”为生长点,过渡自我与他人

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园的生活劳动穿插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之间,生活劳动的时间有完整的时间,如用餐、午睡时间,也有比较零散的时间,如喝水、盥洗等。从入园到离园一整天的活动当中,生活劳动是循环不断的。中班幼儿经过一整年的学习之后,已经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十分熟悉,可以在每一个生活时段巩固生活劳动技能。同时,每一个时段囊括多种生活劳动,这些劳动不再指向幼儿个体,社群服务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十分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因此,课程组尝试以“时段”做划分,使幼儿在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如厕、睡眠、离园等每个生活环节中,逐渐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提供服务,在集体生活中萌发劳动意识,明确劳动责任和义务,养成劳动习惯。

(3)以“职业”为延展点,萌发责任意识

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呈现出由小及大的格局,服务对象从个人延展到他人,再延展至更广泛的人群,不断丰富幼儿劳动的渠道、形式和内容,拓宽幼儿的服务群体,在更广的维度上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能力[1]。随着大班幼儿自主性的不断增强,课程组引导幼儿模拟真实存在的“职业”,如“小小清洁员”“小小送报员”,孵化现实社会生活的雏形,鼓励幼儿用劳动为更多人服务,通过角色体验的形式感受不同职业的劳动过程,树立为他人服务的劳动意识。

2. “破界”拓宽生活劳动教育形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活动是幼儿教育的“灵魂”,要求教师以一日生活、五大领域等为抓手,创设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生活劳动课程更是如此,要紧密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突破机制界限,创设多样的劳动活动,积极探索具有幼儿园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幼儿沉浸式体验,助推幼儿发展。

(1)周次生活劳动

日常生活是幼儿进行生活劳动的主要载体。一日活动中蕴含着大量的劳动机会,如晨点饼干、牛奶的选择,游戏活动后材料的整理、清洁等。教师应该把握时机,立足不同的劳动内容,创设相应的生活劳动活动,将以往零散的、分布在一日生活中的生活劳动内容有机整合,形成目标明确、内容系统的周次生活劳动课程,每周一重点,每日一练习,自然而然地将劳动与生活结合起来。

(2)班本生活劳动

各个生活劳动实验班从幼儿身处的自然和生活中探寻课程方向,挖掘有价值、助益幼儿生活的课程内容,综合运用多领域能力开展项目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关注幼儿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使班本劳动课程真正成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3)“劳动日”生活劳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获取经验。“做劳动”能让幼儿亲身参与劳动活动,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但相对来说,日常的生活劳动和班本化的生活劳动课程仍缺乏趣味性性和激励性。因此,课程组将“每周五”设为幼儿园“劳动日”,以“幼儿园志愿者”竞聘上岗的模式,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幼儿从知劳动、做劳动到悟劳动,懂得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4)主题节生活劳动

幼儿园将每年5月定为园创主题节—“洗洗刷刷”生活节,以课程组实验班为中坚力量:根据班级主题内容,拍摄相关的生活技能小视频,在幼儿园大厅屏幕上循环播放;在幼儿园大厅内以课程故事展板的形式展示本班开展生活劳动课程的过程;邀请各班幼儿参与班级、幼儿园内及社区的清洁工作;请班级技能之星传授经验,带动幼儿体验相应的生活劳动。以点带面地带动全园创设班级劳动主题区和劳动体验区,着力打造生活劳动的主阵地,让幼儿在真实的劳动场所中,沉浸式体验多样化的生活劳动内容,促进生活劳动技能的不断提升。

二、放手与赋权:重塑生活劳动课程模式

1. “放手”让幼儿学会生活

李雪老師说:“劳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生命化学习过程。”生活劳动教育应以尊重幼儿人格和自主发展为前提。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不强调集体化、模式化和规范化,让幼儿有更多的可能参与生活劳动实践。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索、发现、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生活劳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实践,教育性是首要属性。教师不光要注重引导幼儿在过程中获得劳动体验,更关键的是要引导幼儿把在真实劳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劳动感悟或理论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例如,“我们的晨点时光”中,进入中班的幼儿发现晨间的时间安排和小班有很大的区别。疫情原因,幼儿的早晨有很长时间进行区域活动,集体活动则调整到了晨练活动之前进行。因此生活活动(晨点)时间也要随之进行改变。面对这一时间的变化,自主点心抛开了以往教师的“高控”,放手让幼儿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晨点时间,从点心环节与区域活动相整合,自主安排点心和游戏的时间,到调整吃点心的位置,合作布置餐桌,在活动中幼儿获得快乐点心的愉悦感,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其主动性和自主性,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这样自主、人本化的环境,更好地让幼儿们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2. “赋权”让幼儿做生活的主人

赋权意味着让幼儿有自我选择权。自我选择权意味着对生活有掌控权,可以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安排好自己的计划等,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对于幼儿自主权利的尊重。幼儿在参与生活劳动课程时,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恰当地进行引导,主动放手,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尝试自己设计、组织和安排活动,更主动地参与劳动,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我们的晨点时光”中,幼儿在晨点环节中学习到劳动技能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断提高生活劳动能力、为他人服务能力以及树立集体服务意识,为幼儿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历程,幼儿们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探讨、不断调整、尝试解决,不断呈现新的变化,逐步实现了自主点心环节的自主管理,真正意義上做到自主,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组织幼儿重新讨论劳动内容,保持幼儿对生活劳动的兴趣。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将以主人翁的姿态,明确劳动职责,肩负劳动责任,同时在共同商议中,也能够集思广益,避免重复劳动,增强对劳动内容的认识与实践。在晨点环节的后期,幼儿制订自己需要的规则并执行,通过自主评价,幼儿逐渐了解自我生理发展需要,尝试学会照顾自己。至于打卡情况的反馈环节,教师可以继续赋权,请值日生参与进来,进一步提升幼儿们的集体意识,并将情况在分享活动的时候进行反馈,起到集体教育的效果。

三、沟通与联结:共绘生活劳动课程愿景

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有效途径,幼儿园生活劳动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家园沟通与联结,一方面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可以达到幼儿园生活劳动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幼儿园与家庭协作,可以共同推进幼儿家庭生活劳动的实施。

1. “沟通”转变家长劳动观念

家长是幼儿的首任教师,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态度会影响幼儿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因此,课题组尝试通过举办劳动教育相关知识讲座、评选劳动模范家庭等形式,宣传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弘扬劳动光荣主旋律,加强家园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庭中重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帮助幼儿养成良好思想及行为习惯,言传身教逐渐内化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为幼儿树立榜样,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劳动是一件光荣而伟大的事情。其次,家长要主动为幼儿提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通过实践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另外,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劳动氛围,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轻易否定其劳动行为,挫伤其劳动积极性。最后,家长要积极地和教师沟通,及时有效地处理生活劳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2. “联结”共绘劳动同心圆

生活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教师共同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家园一致的目标和共识进行梳理总结,找出共性问题以及具体措施和办法。课程组成员设计《生活劳动课程家庭活动指南》,从活动目标、经验链接、材料准备、操作步骤、指导要点、劳动技巧六个方面直观呈现生活劳动内容;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家庭开展的适宜性,设置家庭生活劳动任务清单,引导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同时,《生活劳动课程家庭活动反馈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生活劳动课程价值取向,也收集家长在生活劳动教育方面的困惑和问题,从而对症解决。另外,课题组尝试通过公众号、主题节、活动反馈单等开展生活劳动家园“联结”活动,促使家长极力配合学校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活动,打造良好的家园协同教育环境。在“山之情”感恩节活动中,幼儿们尝试用幼儿园进行的生活劳动活动回馈家庭,制订劳动打卡记录单,选择自己掌握的劳动技能在家庭中分担家庭生活劳动,感谢父母,活动反馈极佳,幼儿、家长、课程组多方受益。一系列家园“联结”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家园共育合力,形成全新教育生态,助力园本生活劳动课程持续发展。

课程组将生活劳动教育融入园本课程体系之中,见之于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构建“破界·赋权·联结”式的生活劳动生态圈,为幼儿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合力。下一阶段,课程组将继续引导幼儿在多元化的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享受劳动、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 高翔,胡露,卢霞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成都市金牛区机关三幼教育集团劳动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0(7):71-7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游文幼儿园)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实践经验
迪庆州推进涉藏地区和谐繁荣发展实践经验研究
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
历史成就与实践经验:脱贫攻坚的甘肃样本
核电站一回路水压试验实践经验
法国养老服务认证工作的实践经验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