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管理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疾病知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3-01韩玉环张荆晓王晓娇周梦雨付瑶瑶张艳侠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造口术造口直肠癌

韩玉环 张荆晓 王晓娇 周梦雨 付瑶瑶 张艳侠

1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徐州 221000;2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徐州 221000

大肠癌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便血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结直肠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的诊断以及及时的手术治疗是关键〔2〕。在临床中CRC的治疗方案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主要为结直肠造口术。造口术在患者的腹壁上做一个人为的开口,同时将患者的一段肠拉出后翻转并缝于腹壁上,其目的是为了让肠道与腹壁相通,在肠造口处转流粪便,减轻肠梗阻或肠道的压力〔3〕。但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而言,行造口术后对其日常生活与习惯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与麻烦,因此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与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初临床中使用常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但经过临床护理长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其教育效率不高、效果不显著,因此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同时许多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以问题管理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就是其中一种〔4〕。本研究将探讨以问题管理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患者在肠造口术后的自护能力、疾病知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肠造口治疗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5〕;②教育过程完整者;③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一般资料缺失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③合并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者。根据教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40~75岁,平均(62.87±6.54)岁;肿瘤类型:结肠癌28例,直肠癌3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0~74岁,平均(61.27±6.68)岁;肿瘤类型:结肠癌20例,直肠癌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3~4次,护理期间开展知识小讲座以及教育课堂等宣教活动,出院前给予患者院后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嘱咐患者及时随访且给予随访健康教育。护理6个月。

观察组采用以问题管理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具体细节如下。①组建护理小组:将经过系统以问题管理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培训的医护人员(包括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及6名具有丰富护理肠造口术后患者经验的护士)选入进组,合理讨论,制定计划,实施干预。②发现分析问题:医护人员让患者首先发现自身健康情况的问题所在,帮助患者建立术后健康理念,使其对自身情况有大概的了解,且同时让患者知道初步的治疗与自我管理措施。入院3 d后,让患者参与到“发现问题”的教育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医护人员与患者讲述关于结直肠癌简略的疾病知识,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初步自我护理等问题进行指导,并在这过程中帮助患者发现并解决相关疾病问题。在患者入院1 w后,收集患者的问题解决情况,初步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嘱咐患者准备进行第2次健康教育课堂。在此次课堂上重点讲述结直肠癌的疾病知识,在第1次课堂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且帮助患者了解基本的护理,如如何观察造口、更换造口袋、去除夹子排放气体等。第3次教育课堂则是将所有患者的发现的疾病相关问题以及难以理解之处进行汇总分析。③解决问题:护理人员及时开展健康小讲座,在每次小讲座上对教育课堂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可让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协商解决,护理人员从旁指导,从而带动整个积极学习并解决问题的氛围,让患者在即将出院之前能够真正做到自我情况全面了解,对于造口的日常护理和自身疾病情况有着更深入的认知,方便其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在小讲座上教授患者日常饮食,健康且对造口无损害的肢体运动等。④跟踪与反馈,在患者出院后1 w和1个月期间,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及时进行跟踪随访,收集患者的反馈情况,了解患者的预后和自我管理的水平,且继续给予院后教育支持,护理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两组自护能力比较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6〕评估,该量表共由43个条目,满分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强。

1.3.2两组疾病知识比较 采用疾病知识调查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857)〔7〕评估,内容包括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满分100分。评定标准为:全部知晓:≥90分;基本知晓:70~89分;未知晓:<70分,总知晓率=(全部知晓例数+基本知晓例数)/总例数×100%。

1.3.3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8〕评估,共有物质生活和社会、心理、躯体功能4个维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3.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造口出血、造口周围皮炎、造口旁疝和电解质紊乱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ESCA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后ESCA中各项得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后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n(%)〕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后GQOLI-74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结直肠癌造口术后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配合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大大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术后自护能力〔9〕。

以往常规的健康教育重心是让患者重视以及遵守医嘱,使患者缺乏了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以及对健康问题的正确评估,只能加强患者在短期内的认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0〕。而采用以问题管理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模式,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使患者对自身情况和疾病有更加深层次的认知,以此来提高其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11〕。刘娜等〔12〕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问题管理模式教育能够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降低造口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中各项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教育课堂让患者发现对于自身情况以及疾病的认知缺陷,使患者对于自身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方便其造口术后的日常自我护理,从而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自护能力。进一步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让患者发现问题后,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从最基础的疾病知识开始教育,然后在每一次的教育课堂中逐步进行更深层次教育,不断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再加上小讲座中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了患者之间的正性类比心理,取长补短,相互进取,从而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认知。两组护理后GQOLI-74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本次研究通过课堂及小讲座等模式帮助患者解决对于造口的错误认知情况,在患者出院后进行跟踪和回访,持续性关注患者的造口护理问题,若有问题则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同时还能在回访中鼓励患者多使用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的事物,让其降低了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之能够更快地回归生活。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住院期间所实施的教育课堂以及小讲座等方式让患者对造口的护理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患者灌输“并发症重在预防”的理念,让其重视对造口的护理以及日常生活的注意,从而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实施以问题管理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其术后的自护能力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造口术造口直肠癌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网络平台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远程随访的应用研究
延续性保健指导对老年直肠癌造口术患者院外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