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提升研究

2024-03-01张衡宇

教育与职业(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社会认同路径选择职业教育

[摘要]基于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研究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有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症结。通过系统梳理技能型社会和职业教育社会认同逻辑的价值意蕴,分析技能型社会产业需求特征与职业教育困境,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路径选择,践行职业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初心和使命。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技能型社会;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张衡宇(1975- ),男,江苏赣榆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硕士。(江苏  徐州  221116)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2022年5月,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系列政策法规表明,增强和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建设技能型社会必须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和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

一、技能型社会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内涵逻辑

(一)技能型社会

新时代背景下,“技能”被烙印上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时代所寄予的内涵特征。“技能”不仅需要为产业服务,更需要融入大众的生活与文化。技能型社会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提出的一项教育和社会革新理念[1],旨在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和政策体系,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2]。“十四五”时期,构建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将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注入新的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3]。

(二)职业教育社会认同

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是指国家或地区的适龄学生以及其他人员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培养或提升其職业素质和能力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体性,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社会经济处境及社会评价的集中体现。其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功能优势力量,以及由此引发学生和家长、社会公众、行业企业乃至其他类型教育等对职业教育的认可、青睐程度和推动力[4]。职业教育社会认同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或其他受教育人员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和选择意愿明显提升;二是适龄学生的家长在子女选择职业教育时的支持程度普遍增加;三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社会的接受度、行企的积极参与程度显著提高。

(三)技能型社会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逻辑关系

一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对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提出时代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将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并积极推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定位和评价仍然偏向追求知识型、研究型的培养教育,对“技能”二字存在一定的轻视。因此,如何扭转轻视技能型人才、技能型工作的负面社会观感,引导新一代青年重视技能学习与运用,仍然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二是技能型社会建设为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提供强大动力。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涉及教育和文化两个层面的价值再定位、再评估、再考量和再审视。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考量其在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上的影响。对于个体来说,取决于如何通过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促进个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从社会层面来说,体现在能否形成人人尊重技术技能型人才、人人向往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格局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从教育的功能和要求来看,技能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这就必须直面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利益相关者对于职业教育的共同治理和多元参与,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5]。三是技能型社会建设为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提供方向指引。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面临吸引力不足和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尽管我国已构建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仍需要加强理论体系和巩固实践结构。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提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研究技能型社会的价值内涵和实施路径等,将对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针对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政策制度问题和实施路径进行研究、形成成果并付诸实践,对于建设和实现技能型社会具有同向推进作用。

二、职业教育社会认同面临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社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仍制约着技能型社会的构建和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职业教育硬实力尚显不足

我国现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6]。但职业院校发展起步较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投入程度不够,导致职业教育硬实力不强。一是各地对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不一,导致不同地区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二是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职业院校师资水平的不一致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与师资水平息息相关,对于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激发至关重要。三是专业设置有待优化。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有明确的界定,但从横向对比来看,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部分专业还存在交叉,在职业教育中,高职与中职部分专业也存在一定的重复。部分职业院校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科学性、适应性及前瞻性的考量需要进一步深化和优化。

(二)职业教育软实力不够

目前,职业教育整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够突出,主要是软实力不足。部分职业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吸引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有待强化。一是人才培养质量有待加强。职业教育需要精准对接行企需求,补足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真正为企业提供招之即来、来之即用、用能用好的对口人才。二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待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但现实情况是企业对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热度不高,很大原因是职业院校自身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实训设备、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等跟不上企业和市场的步伐。三是专业划分与地方需求融合度不高。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划分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需求不适配,使得职业院校在服务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技术技能新岗位新需求对接不紧密。从产业需求和企业要求来看,相较于培养学生“一技之长”,更受重视的是“一专多能”,即在加强以专业为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向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发展。

(三)职业教育认可度不足

在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难以获得社会认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有失偏颇。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仍偏向追求知识型、研究型的培养模式,对“技能”存在一定的轻视,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选择仍带有无奈情绪,从而影响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一些家长和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享有社会名声和品牌的普通高等教育学府,而非职业教育院校。二是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通道和目标不明晰。职业教育根据办学层次的不同可分为职业中专、职业大专、职业本科和职业研究生,在国家已经明确要进一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支持下,如何使职业教育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为职业教育学生指明发展路径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需要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确保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不同阶段的目标与实现路径一直比较模糊,难以形成巨大的合力,成为职业教育推动产业发展、建成技能型社会的瓶颈[7]。三是地方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不足。一方面,财政资金的投入相对不足。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各项投入均低于普通院校。另一方面,综合规划与专项指导力度不够,对中高职之间的贯通衔接,如专业衔接、人才培养贯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引导缺乏力度,对地区产业布局、地方企业良性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足。

三、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路径选择

全国职教大会开创性地提出了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战略理念,其核心目标在于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重点在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鉴于国家推进实施技能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使命,本文从建构技能成才社会观念、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夯实技能供给能力水平、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提出相关发展路径。

(一)关键点:建构技能成才社会观念

思想观念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建设技能型社会需要树立崇尚技能的价值导向,以价值引领建构技能型社会的观念。

第一,重构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长期以来,社会将职业教育理解为层次教育,是比普通教育低一个层次的教育。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法律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随着国家层面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出台,将有力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和偏见。

第二,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要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观念,从根源上改变“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弘扬全社会崇尚技能的新思潮。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开放,让社会和人民群众深入了解、体验、参与、共享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大量具有工匠精神、掌握高超技术技艺、能实际解决各类生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榜样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人热爱技能、崇尚技能、锤炼技能,助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

第三,改善技能成才的外部环境。借助推进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政策支持,消除所有制约、阻滞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综合因素。建立健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体制机制,搭建成长平台,完善文化素养与技术成长融合发展的双向通道,吸引更多青少年学生主动学习技能,立志投身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发展道路。

(二)立足点: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长期以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體现我国特色、相对自成体系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技能人才培养成长通道,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关键。

第一,规范、明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框架。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其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涵盖了专科、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构建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打通中职、大专、职本与应用硕士培养通道,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融通,以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第二,积极实施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一要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中等职业教育位置较为特殊,涵盖了基础性、中等定位和职业特性三个特点。准确把握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和方向,既要保障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技能技艺,也要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原来的单一就业向升学与就业并重转变。二要创新发展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在国家“双高计划”的引领下,着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要以创新思维坚定不移地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办学经验和教学模式,打造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三要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仅是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由低到高教育层级发展的必然。相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加快研究制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并支持一批优质专科高职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或开设职业本科专业。

第三,加快推行职业教育高考制度。职业教育高考制度自提出之际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门的高考制度设计,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激励与肯定。积极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握好政策的延伸性、科学性和连贯性,使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在纵向贯通和横向过渡上实现合理有序的衔接,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加速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着力点:夯实技能供给能力水平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如何提高和保障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水平以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事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变革的成败。

第一,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向社会、行业、企业输送的毕业生质量是社会系统对职业教育认可的基础。为此,一是要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如在一些需求较大的领域,适度提速,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现场工程师。借助科技手段,重新塑造教学模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更多层次、维度,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推动学生自主精准学习。二是要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构建符合职业教育校本特色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纵贯立体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多方位的人才培养,使其更符合社会需求。三是要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端产业和传统产业高端转移。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积极适应智能时代技能技术工作方式与生产一体化等技术特征,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公共技术平台+应用能力模块+专业方向”等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架构。

第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产教融合”替换“产教结合”,并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多元办学等如何深化、怎样搭建、何以形成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政府层面需要破解院校积极而企业冷淡的现实境遇,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校企、产教结合,积极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支持企业设置实施职业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岗位,深度融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质量评价、实验实训平台搭建、专业调整和课程开发等方面,实现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

第三,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技能服务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生产力、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也是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联的类型教育,需要重点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深刻理解国家政策,与国家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助力产业升级改造,促进经济秩序和产业格局变革,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做出贡献。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应根据地方需求,与地方企业形成共同体,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地方的能力,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突破点: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保障、激励技术技能人才快速成长,事关经济产业变革的成效。尽管国家持续推动地方政府改革用人制度,稳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但与时代发展、技能人才的期待相比,改革力度仍存在较大差距。建设技能型社会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创新机制、精准发力,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构筑坚固的激励保障政策体系。

第一,制度先行。各级政府应制定并贯彻技能型人才的选拔、教育、使用、考核、反馈和激励等政策制度,着力破除制约技能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政策环境。要创新青年技能人才培育选拔机制,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培养青年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促使青年人努力成为“工匠”。破除各类制约技能人才发展的束缚,如学历要求、工作时间、学历水平等,稳健实施有利于职业教育学生在创业、就业、异地安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录用、职业等级评定以及技术等级认证等方面的优越政策。

第二,畅通发展。职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是技能人才关注的首要问题,针对技能人才个人发展渠道狭窄、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需要发挥政校行企等多元主体作用,共同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技能人才实现人生价值。一是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以工作实绩为导向,完善职业资格等级认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和职业实操评级等政策。鼓励并支持行业企业畅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发展渠道,有效解决技能人才在考核、使用、激励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创新力量的环境。二是拓展技能人才业务发展渠道。对于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鼓励其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科研、创新创业等项目,支持其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挖掘和激发其技术创新潜力。在国家重大人才支持计划中增加高技能人才类别,给予特殊奖励支持,进一步激发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热情。三是打通技能人才职业晋升通道。为技能人才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渠道,形成“多阶梯”晋升机制。探索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对贡献重大、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建立职称评审申报“绿色通道”。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技能专家”“工匠人才”等技能人才专属岗位,拓宽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对有行政领导能力技能人才,可提拔到行政管理职位,以岗位晋升激励干事热情。

第三,提升待遇。好的待遇可以激发技术研究人才的积极性、优化社会环境、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加职业荣誉感,营造崇尚技能的氛围。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通过制定完善技能技术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制度,使高技能人才能够得到由其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鼓励、支持技术技能人才钻研技艺,将其技术技能与工资、绩效奖金挂钩。对于在技能大赛中获奖和技术技能有较大突破的人员,要积极推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进一步激发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热忱。另一方面,提高技能人才经济之外的待遇,包括政治待遇、社会待遇等,引导社会尊重技术技能人才。

技能型社会是技能形成體系的社会化,技能形成体系的社会化演进是技能人才个体角色融入社会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双向过程[8]。建设技能型社会需要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人才队伍作支撑,各级政府必须准确把握技能型社会特征,准确理解职业教育在新发展阶段服务技能型社会的目标任务,推动职业教育与科技发展趋势、行业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加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践,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以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李玉珠,弓秀云,张秋月.技能社会的核心、载体与共同体逻辑[J].职教论坛,2022,38(1):42-50.

[2]陈子季.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 依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6):5-12.

[3]陈子季.优化类型定位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5-11.

[4]韩毅.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D/OL].天津:天津大学,2017.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6-1019894568.htm.

[5](美)埃里克·布伦乔尔森,安德鲁·迈克菲.与机器赛跑[M].闾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31-148.

[6][7]宋福顺.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实训项目开发与实施[J].中国新通信,2021,23(16):31-32.

[8]刘立新,周凤华.新职业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45-66.

猜你喜欢

社会认同路径选择职业教育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仪式的文化解读
《彩虹艳尽半边天》对黑人女性的社会认同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