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发展历程、办学模式及启示

2024-03-01郝广龙李盛聪李宜芯

教育与职业(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英国

郝广龙 李盛聪 李宜芯

[摘要]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英国第三年龄大学建构了自治式管理与自助式学习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在管理模式创新、课程内容设置、学习策略选取和学习空间整合等方面也独具特色。借鉴英国的发展经验,我国应立足本土语境,优化老年大学办学模式,释放老年学习组织的办学自主性;提升老年大学课程质量,满足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创新老年大学教学方式,释放老年群体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增强老年大学辐射力度,推进老年大学办学空间的均衡化。

[关键词]英国;第三年龄大学;自治式管理;自助式学习;管理体制

[作者简介]郝广龙(1991- ),男,山东临沭人,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讲师,博士。(四川  成都  611130)李盛聪(1964- ),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  成都  610068)李宜芯(1991- ),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博士。(四川  成都  610041)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年教育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3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城乡社区老年教育,鼓励和引导老年人搭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英国第三年龄大学(University of Third Age,U3A)凭借其独特理念与实践模式而被誉为世界老年教育典范,回顾其办学历程,审视其办学经验,对我国老年大学发展大有裨益。

一、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历程审视

(一)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自助运动的兴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英国政府开始探索由“福利国家”向“福利社会”转型的道路。第三年龄大学正是在缓解财政负担、消解社会矛盾和回应自助运动的时代语境下应运而生的。

在经济领域,国家主导的社会福利体系在经济危机下支离破碎,英国政府无力支付社会福利开支,寻求民间力量介入以填补财政赤字。民众则囿于紧缩型福利政策而不得不寻求养老、医疗和教育自救的可能,消解福利制度体系破碎引发的生存危机。[1]与此同时,倡导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撒切尔政府,也着手探索自由市场和社会成员共同承担社会福利开支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以民间资本和个人自助的方式取代国家出资模式,释放民间团体的经济活力。在《社会保障改革法案》等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政策出台后,英国“小政府,大社会”的福利保障格局逐步建构并趋于稳定,为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温和适宜的经济环境。

在政治领域,新左翼势力认为公共资源投向能源、军工、科技和制造业等高经济回报领域的行为,挤压了其向医疗、教育、福利等领域投资的空间。由此掀起了“新社会运动”,号召有志之士为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争取政治地位、经济保障、医疗和教育资源。在此背景下,以自我赋能为宗旨的自助运动蓬勃发展,各类自助型团体纷纷涌现,个体、行业、慈善机构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持续增强。当时英国老龄人口(超过65岁)中,仅有约4%的人能够接受再教育,且这些人几乎全部来自中产阶层[2]。底层群体养老和教育需求上的结构性断层倒逼英国政府改革福利制度。在“民间推力”与“执政压力”的综合作用下,英国政府着手优化政策制度环境,规范和引导民间力量共治社会福利事业。

在文化领域,第三年龄大学的兴起至少受三种文化价值观影响。一是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民主主义共同熔铸的政治文化传统。“自由主义内蕴的自主平权精神、保守主义倡导的温和改良理念、民主主义秉持的多元共治观念”[3],植入了U3A自主办学、民主施教的文化基因。二是批判教育哲学对老年人受教育权的再确证。批判教育哲学强调老年教育是为老年人重新发现自我和释放自身生产活力的赋能机制,是对结构功能主义教育论中“老年人缺乏改变和引领社会发展能力”观点的理性纠偏。这种倡导老年人有权借助再教育方式谋求生活改善与精神闲逸的教育理念,也为U3A发展注入了文化活力。三是知识民主观对制度化教育规训性的揭露,指明了老年人再教育的自我超越性。这为老年人借助非制度化教育重审生命历程和超越既有教育观念束缚提供了空间。

(二)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年龄”(通常55岁以后)指整体处于生命衰退期和社会边缘化境地的社会成员,他们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身体衰老但精神饱满。当然,生理特征并非绝对划分依据,那些退休后兼职的人也归属该阶段[4]。

1.酝酿阶段(1960―1980年)。1960年,英国国家成人教育研究所和纳菲尔德基金会联合发布《教育与退休:关于教育与晚年休闲享受的关系》报告,指出英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快速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能领取退休金以接受继续教育的老年人不到5%[5]。该报告呼吁政府加快老年教育立法和经费投入,扩大老年人继续学习的机会,释放老年人的再生产效能。不久,英国政府、各教育机构和学者掀起了老年教育改革思潮,鼓励专家学者奔赴其他国家考察。1978年,彼得·拉斯莱特(Peter Laslett)等人赴法考察了圖卢兹第三年龄大学“政府主导、高校参与和讲求学术”[6]的办学经验,并撰写“英国老年教育考察心得”,呼吁创建英国第三年龄大学。此阶段对英国U3A的创建设想仍构筑于“国家主导”立场,老年人已不再被视为“拖后腿的部分”,而被视为某种待开发的人力资本。正如英国老年教育专家安东尼·修斯(Anthony Hughes)所言:“老年人不是贫穷、懒散和向社会索取的无用之辈,他们完全有能力将所学所知回馈给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7]人力资本论提供了政府助推老年教育发展的行动逻辑:通过再教育机制释放人力资本红利,缓解公共福利事业的财政负担,消解人口老龄化引发的治理危机,关切老年群体需要以获得执政公信力。

2.创建阶段(1981―1992年)。1981年,拉斯莱特等人在剑桥起草了“第三年龄大学办学目标、原则和制度结构”[8],创办了《办学简讯》,并借助复活节学校、教与学小组等方式服务老年人。创建之初招收学员75名,而次年的报名人数就达到887名,并接受了慈善组织约9000英镑的经费捐赠。1983年,负责推广U3A理念和协调U3A管理事务的第三年龄信托成立,当年该信托基金就新接收了8个地区的U3A成员和超过1万英镑的捐赠。1988年,第三年龄信托以102票支持、4票反对的方式确立了第三年龄大学的自助和慈善属性[9]。截至1990年底,英国第三年龄大学总数超过110个,会员总数超过12000名。“法国模式”为英国U3A创办提供了灵感,但英国U3A并未以此为蓝本。第一,它不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推进,转而借助民间力量自助办学。“英国社会长期以来积累的基于基层动员以推动社会改革的集体经验,决定了U3A无须走法国路子,按照垂直化办学逻辑推进,而应当立足基层自治和成员共治的文化传统,探索自助式办学路径。”[10]第二,它认为老年大学无须依附正规教育体系,试图遵照“第二年龄”教育模式推进老年教育。正如马文·福摩莎(Marvin Formosa)所言:“正规教育是告诉你所急需的信息,U3A则帮助你回顾和审视那些内嵌于身的经验或感悟,重新获得关于我是谁和我应该怎样生活的认知与能力。”[11]第三,它不走精英主义教育路线,不预设成员资格门槛。正如丽贝卡·帕特森(Rebecca Patterson)所言:“U3A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反精英文化的表达,是那些被剥夺了公平教育机会的人的求助对象……支持终身教育权利的挑战。”[12]第四,它强调老年人的经验和阅历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当引导和支持他们将这种个体性资源共享给其他成员。这种以兴趣为旨趣的教育理念,渗透着博雅教育的光荣传统和绅士教育的闲逸定位,赋予“英国模式”以独特魅力。

3.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20世纪90年代,英国U3A的管理与教学模式趋于稳定,自治属性不断强化,课程体系不断丰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成员数量不断增长。在英国,各地区第三年龄大学在课程互享、场地互借、会费互惠等议题上协同合作,并接收来自国家继续学院、慈善基金会和个人等的捐款以维持正常运转,吸纳超过40万名成员,开设200余门课程。在国际上,英国U3A成为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的准会员(享有非投票权外的其他权限),开始与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地的U3A交流办学经验。进入21世纪,英国U3A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英已有约1100所U3A,在册学员数量则超过60万,并以每年约6.5%的速度增加[13]。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推行“U3A畅通证”制度。国际声望不断增强,获得国际老年大学协会正式会员资格,其所倡导的自助教育理念和行动模式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开辟了第三年龄大学办学的“第二条道路”。实践证明,英国U3A在增进老年人健康福祉和延缓其心灵衰老周期等方面卓有成效[14]。2021年的大规模在线调研数据表明,“U3A强化了成员作为独立、勤劳和有创造力的公民的意识,提供了摆脱孤独感和被边缘化的策略”[15]。

二、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办学模式

(一)自治化的管理模式

1.秉持自主化的办学原则。一是第三年龄原则。不以生理年龄为接纳成员的唯一依据,而是根据成员全职职业的终止和持续时间来判定;摒弃社会交换论将老年人视为无交易价值产物的观点,将其视为能够自我赋能和社会再生产的人;注重倾听成员的心声,警惕中产阶级文化壁垒对劳工阶层和底层群众的无意识性忽略;在顶层设计上强化自组织性,要求组织管理、学习安排和服务事务均由成员负责,任何决议或方案均需得到成员广泛而持久的认可。二是自助原则。章程拟定、战略规划、经费筹措、场地服务、人员聘任等均依循“自发自愿”的管理原则,学习场所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方式的选用和组长的推选等均由志愿者公开议定。志愿者既是组织管理者也是学习服务者,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彼此间不存在权责依附关系[16]。在学习层面,在哪儿学、谁来教、学什么、怎么学等均由成员自定,鼓励成员以更贴近自身生活世界和心灵诉求的方式,就共同关切的兴趣话题进行民主对话,“消解学术权威对弱势群体的价值观规训”[17]。三是互助原则。一方面,悦纳政府、市场、行业、慈善机构和个人在场地、资金和人员上的帮扶,但并不按照这些帮扶者的话语模式和价值诉求来调整自身定位和权力结构。另一方面,警惕知识等级化塑造的学习秩序化危机,倡导合作互助式学习,鼓励成员慷慨地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引发成员间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归属,进而实现自助与助人的协同化。他们坚信“将资格证书和知识权威排除在外,才能确保学习者自由、自主、协同地决定学习内容和方式,收获同伴间的亲密感、协同合作的成就感和知识共享的喜悦感”[18]。

2.構建扁平化的管理体系。英国U3A拒绝成为“官方的、国家建立的、专业教师及其管理结构的一部分”[19],而是扎根本土语境,构建“自下而上”的扁平化权力结构体系。首先,不隶属政府管理体系。它遵照《慈善信托法案》《社会组织法》《公司法》等对自身定位、权责关系、监管权力、经费审计和人员聘任等议题的规定来明晰自身属性和治理权限,并精准划定自身与政府牵头推进的开放大学、社区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机构等正式教育组织的权责界限。负责全国各U3A日常管理和咨询服务事务的国家执行委员会不具备法律或政策强制性,仅负有义务服务责任。第三年龄大学地区委员会也不接受第三年龄信托和全国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指令,而是自行决定和执行由委员会审议通过的议案。三者虽存在指导服务的嵌套关系,但并无权力辖制属性,彼此间互不干涉、高度自治,不负有绩效或监管责任。其次,不依附大学母体办学。第三年龄大学反对沿袭“第二年龄”办学模式的做法。在他们看来,个人主义文化引发的孤独感和被边缘化,不能靠集体主义文化教育模式来消解,只能回归自我存在的立场寻求破解[20]。接受大学标准化和秩序化教育将束缚老年人的精神空间,破坏其自主意识与能动性,导致其丧失从自身经历中探寻生活意义和见解的机会。故而英国第三年龄大学不会寄生于大学母体,而是在合理借用大学场地、资料、师资和设备的基础上,谨慎地与其保持合作关系,并时刻警惕这种关系对组织及其成员独立性的削弱。最后,不追求较高学术水准。不刻意聘任学术水平较高的大学导师、研究员或其他专业人员,也不倡导用导师、教师或教员等等级化称谓,而是使用小组召集人、组织者和协调员等民主化称谓。“U3A没有遵守专业标准的义务,任何成员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或课程等均可学习,即便这种知识毫无‘学术性’。”[21]高学术标准会抑制老年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术专业化内蕴的知识权威将会持续剥夺老年群体按照自身想法和兴趣探讨问题的话语权,容易导致老年人错过重新发现自己的机会。

3.依托独立化的筹资模式。英国U3A不期待获得来自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财政支持,因为这种行为将导致组织依赖性和政治化的增强而丧失话语自主性。U3A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接受社会或政府慈善捐赠以及收取学员会费及相应学习资讯订阅费。一方面,接受来自社会组织或非财政性的赞助,但所有资助均需要接受第三年龄信托的谨慎评估并严格遵守经费支出管理规定,即经费支出仅可用于订购U3A教育简讯、场地、出行和邮寄等项目,而不能用于游学食宿或其他非必要性服务支出。另一方面,要求成员每年缴纳不高于15英镑的会费,规定成员加入其他地区U3A时再减免4.5英镑,如果成员向组织无偿捐助还会获得额外25%的费用减免。同时,第三年龄信托向会员收取小额会费(通常为1~3英镑),并通过会员自愿订阅《第三年龄大学简讯》等方式筹资。第三年龄信托公布的财政数据显示,2016―2017年度第三年龄信托共收入约250万英镑,其中会员简讯订阅费135万英镑,其他收入多来自成员缴费和广告宣传等,且当年总支出也接近250万英镑,其中超过四成直接用于支持学员学习活动[22]。

(二)自助式的学习模式

1.超越功利的学习目标定位。U3A不以学员在知识数量或质量上的增长、职业技能或证书的获取为办学目的,而是以成员精神生活的充盈、自我人格的统整为归旨。对U3A来说,成员在知识数量和效益上的表现不再重要,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享受”学习过程带来的愉悦感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定位根植于英国成人教育的光荣传统:没有考试,不唯职业,反对阶层,最重要的是完全尊重个人兴趣,意在促成其在智力、情感和心灵等方面的自我完善。超功利性目标定位契合了人文主义老年教育哲学观,将老人视为借助生活经验反思实现自我超越和人格完善的能动人。

2.兴趣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U3A坚信只要成员对某内容或主题感兴趣,就可牵头构建基于该兴趣点或知识点的课程,组建兴趣导向的学习小组。依据课程周期长短,可将其分为长周期性课程、短周期性课程和不定期性课程。长周期性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一是户外活动类,包括郊区旅行、户外游泳、森林瑜伽、沙滩足球等。这类课程不受学期限制,全年向学员开放,规模通常超过20人,不收取场地设备租赁费之外的费用。二是技能操作类,包括电脑操作、桥牌训练、宠物训练、厨艺分享、插花工艺等。这类课程通常每周开设一到两次,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学期,规模控制在6-8人,收取约10英镑的设备或场地费用。在课程实施前,课程组长会预先发放学习材料,确保学员能够跟上进度,并在课程结束时开展趣味性或表演性的才艺比拼。部分工艺制品还会无偿捐赠给慈善组织,用于改善弱势群体生活状况。三是理论审思类,包括外国文学、哲学辩论、音乐鉴赏、宗教信仰等。这类课程通常每周五下午开展一次,多集中在秋冬学期,规模控制在10人左右,每次时长2~3小时,不收取任何费用,但需自付场地或茶水费用。通常由组长事先选定好研讨专题或特定哲学问题,届时鼓励每位成员发表看法,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各类课程有可能会横跨学期和季节,只要小组觉得对特定主题的兴趣还未衰减,可以通过填写课程续开表,提交到第三年龄大学委员会备案,就能在跨学期或跨季节的情况下开展。短周期性课程以短期暑期学校、科学讲座、年度论坛、定期兴趣研讨、社会讲座等为主。课程周期多控制在一个月或一个星期内,主要为无法持续学习的成员提供快餐式学习机会。如为期4周的暑期学校课程,为成员提供选课清单,允许成员通过邮件、电话和现场报名等方式选学3门课程,内容多涉及运动、休闲和手工等领域。课程不收取费用,但成员需自付交通食宿和场地设备费用。而不定期性课程则依托特定传统节日、热点事件、社会议题及全球局势等开展,通常表现为不定期科学讲座、不定期话题研讨和等临时对话小组非正式性课程,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小时。同时,兴趣小组可以在广场礼堂、酒吧茶馆、图书馆,甚至私人庭院等非正式环境中开展活动。近年来,U3A还积极推动推动虚拟大学建设,主动接入顶尖学府和开放大学的在线课程资源,帮助学员掌握数字化智能学习技术。

3.轮流指导的学习方式选用。U3A秉持自愿、自助和互助的教育理念,采用“同辈教导同辈”的学习方式,赋予每位成员以学习指导者而非学习领导者的身份定位。担任学习组长并不需要学术水准或专业资質,对所学习内容具有较高兴趣和知识储备即可。因此,U3A不会从高校、政府和其他专业组织聘任教师,而是在其成员中选拔组长,使每位成员都能成为教和被教的人,都能就共同关切的议题发表见解。“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塑造‘真实世界’而非‘抽象世界’来增进学习真实性和情境性。”[23]他们拒绝接受预先打包的课程或被动消化系统知识的理念,而是强调知识民主化,鼓励成员就问题大胆发言、相互对话、发展友谊,以同辈互助的方式分享学习经验、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这种基于知识共享和轮流指导的学习方式,对激发成员学习热情、营造平等对话学习氛围、消解被动学习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4.平等对话的学习关系建构。平等对话根植于老年人通过诉说来建构自我存在意义,通过倾听来修正或强化自我认知的老年哲学观。平等对话学习关系主要通过机会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来构建。机会平等上,以《机会平等政策》保障成员平等参与资格,规定“除《宪法》或委员会认为不适合加入组织的情形(如蓄意破坏学习设施,恶意干扰学习活动开展等),任何非全职成员,不受种族、性别、年龄、阶层、信仰、受教育水平及身心健全性等因素影响,都享有学习资格”[24]。成员无力全额缴纳会费也不会被武断中止资格,小组会对那些有强烈学习意愿但经济状况堪忧的成员进行帮扶。它不考虑成员的教育背景与职业素养,更看重其学习意愿、热情和能动性。结果平等上,以成员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满足、学习体验是否被认可、学习信念是否被强化为根本标尺,杜绝以知识掌握度、学分多寡、等级证书获得量等来判定学习成效。

三、英国第三年龄大学对我国老年教育的启示

(一)优化老年大学办学模式,释放基层老年组织的办学自主性

1.创新老年大学办学管理体制。在遵循《区域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保障退休老年干部、老年组织及其成员在相关管理事务中的自主权,强化老年教育委员会在治校治教中的话语权。拓展社会团体、老年群体、民主党派、行业企业及其他教育机构参与老年教育治理的通道,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和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共治共赢的新型老年大学办学模式,推动“正规学校为基础的老年教育”“公共資源为依托的老年教育”“自主办学为载体的老年教育”的协同共融。

2.激活基层老年教育组织的办学能动性。政府主导的办学模式为基层老年教育组织参与办学设置了门槛,将社区教育组织、老年活动中心、远程教育机构和自发兴趣小组等从事老年教育活动的办学主体排除在老年大学办学体系外,削弱了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合力。这要求我国老年大学激活基层老年教育组织的办学能动性,优化整合这些组织的办学经费、场地和人员,分别纳入省市、县域、乡镇和村级老年教育机构的管理范畴,构筑“自下而上”的老年大学办学格局。

3.为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提供保障。激发各类公益组织、高等院校和民营资本的办学动力,为公益组织、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成员参与办学提供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的保障,消除各类办学主体的后顾之忧。例如,规定政府购买服务或项目式合作享有企业所得税、各类附加税优惠,向老年大学捐助资产、提供场地、技术和人员支持的企业或养老院、敬老院等享有医疗、保险和行业性优惠。

(二)提升老年大学课程质量,满足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挖掘课程深度。我国老年大学要破除老年人无须追求高深知识和拓宽认知范围的错误观念,增强课程知识的跨界性、时代性和挑战性,通过跨学科知识的统整融合、新技术与新议题的有机内嵌等方式提升课程内容质量,确保课程知识逻辑有序、紧贴现实、富有活性。

2.拓宽课程广度。应构建涵盖休闲娱乐、能力提升和自我超越等功能的一体化老年课程体系,满足老年群体休闲康养、发展能力和自我实现等多元学习诉求。在课程设置时兼顾休闲性与学术性、理论性与操作性、趣味性与哲思性,实现学习资源供给与学习诉求多元化的精准对接,缓解“学有所乐”与“学有所成”的结构性失衡。

3.提升课程温度。加强对老年群体生理与心理特征的研究力度,精准把握老年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多元学习需求。例如,针对老年女性开设仪表管理、手工插花等课程,针对老年男性开设机械操作、编程运算、再就业指导等课程。同时,还应开设面向老年群体的生命教育课程,引导老年人重新审视人与自我、人与他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进而强化老年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三)创新老年大学教学方式,释放老年群体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1.开展榜样式教学。立足老年群体教学经验匮乏和学习能力偏弱的实际,可选派教学能力精湛的教师担任老年学员的教学能力提升导师,帮助老年学员掌握知识传授与经验分享的技能技巧,教会老年学员如何成为合格的知识共享者。同时,延聘各领域退休专家,为老年学员提供参照模仿、学习借鉴的范例。还可通过读书分享会、运动俱乐部、电影评介会和社区对话等方式,强化老年群体与青少年、儿童及其他成年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使老年人在代际互动中认识、理解、内化并改造自身教育观,释放自主学习活力。

2.开展分享式教学。考虑到老年群体渴望摆脱孤独感和重建社交网络的实际,应鼓励每位老年人充当授课教师,发挥自身生活阅历、生命体悟和职业技能等方面人力资本优势,保证每位老年人均能参与教学过程,并在知识研讨和情感交互中内生分享喜悦感和价值归属感。

3.开展合作式教学。考虑到目前知识授受模式短期内难以被取代的现实,鼓励教师与老年学员共同议定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实施策略和评价标准等,赋予老年学员以平等的教学共同体成员身份,逐渐唤醒和强化老年学员参与教育教学和谋求自我进步的能动意识。

(四)增强老年大学辐射力度,推进老年大学办学空间的均衡化

1.推动办学空间向乡村拓展。鼓励有条件的老年大学通过对口援建的方式在乡村地区创建校区、设置教学点,在精准把握乡村老年人学习和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以乡村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同时,乡镇政府和地方企业、福利院、养老院和地方教育机构等密切合作,以减免教育附加税,获得场地、资金和技术保障等方式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2.推动远程老年教育发展。一方面,要推动虚拟老年大学与数字化大学、数字化政府、数字化乡村和网络公开课的协同共融,将科技资讯、医疗卫生、农业耕种、文娱作品等在线课程提供给乡村老年人,弥补实体场所和教育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要把握时空转换、阶段衔接和人机交互环境下老年人在情绪体验、动机水平、兴趣偏好和信息素养上的差异。例如,立足老年人视力、注意力和手指灵活度等机能下降的事实,设置板块式内容索引以减少繁杂信息干扰;通过加粗加黑或标色字体等方式提升网络课程清晰度和辨识度;增强课程或链接的兼容性与安全性,优化网络学习流畅度和体验感等。

3.构建送教下乡常态化机制。定期选派专业素养过硬、热爱乡村教育的老年教育专家下乡支教,就乡村老人所关切的农业耕种、医疗卫生、法律科普等进行讲解,并吸收有潜质的乡村教育学员为助教,通过自身与助教的穿插教学来增强老年教育质量。同时,还应定期选派优秀学员到城市老年大学、高等院校和社区教育机构等接受培训指导,并鼓励其将所知所学回馈乡里,缓解乡村教育师资短缺困境。

[参考文献]

[1]Katz H.Self-Help and Mutual Aid:An Emerging Social Movement?[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81(7):129-155.

[2]Age UK.Later Life in the United Kingdom2019[EB/OL].(2019-05-02)[2023-03-17].https://www.ageuk.org.uk/globalassets/age-uk/documents/reports-and-publications/later_life_uk_fact

sheet.

[3]Wilkins A.Pedagogy of the consumer:The politics of neo-liberal welfare reform[J].Journal of Pedagogy,2012,3(2):161-173.

[4]Laslett P.A fresh map of life[M].London:George Weidenfeld and Nicholson Ltd,1996:26-36.

[5]Midwinter E.U3Alogy: the thinking behind the U3A in the UK[R].National Institute of Adult Continuing Education,2008:3-10.

[6]Midwinter E.Age is Opportunity: Education and Older People, Policy Studies in Ageing[M].London:No.2 Centre for Policy on Ageing,1982:19-21.

[7]Anthony Hughes.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in Swansea and Beyond[J].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City Regions,2018(1):341-355.

[8]The History of Third A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Beginnings-and-Subsequent-Growth-book-1982-200[EB/OL].(2020-08-26)[2022-03-19].https://www.u3ac.org.uk/wp-content/uploads/2020/05/Beginnings-and-Subsequent-Growth-book-1982-2003.

[9]Brian Groombridge.Emergent Challenges for Universities of the Third Age[R].Preparation for Aging,1995:24-37.

[10]Formosa M.Education and older adults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J]. 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12,38(1):1-13.

[11]Formosa M.Four decades of Universities of the Third Age:past,present,future[J].Ageing and Society,2016,34(1):42-66.

[12]Patterson R,Moffatt S,Smith M,et al.Exploring social inclusivity within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U3A):A model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J].Ageing &Society,2016,36(8):1580-1603.

[13]The University of Third Age:Aims and Guiding Principles[EB/OL].(2022-12-29)[2023-03-23].https://www.u3a.org.uk/?view=article&id=312&catid=163.

[14]Department of Health.Living well in older years:Guidance[EB/OL].(2019-10-25)[2023-04-04].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better-mental-health-jsna-toolkit/7-living-well-in-older-years.pdf.

[15]Plymouth U3A.Testimonials[EB/OL].(2022-09-15)[2022-04-03].https://www.plymouthu3a.org.uk/our-groups/.

[16]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in UK.U3As in the UK & Around the World.[EB/OL].(2022-07-20)[2023-03-17].https://www.u3a.org.uk.

[17]Jackson S.Innovations in lifelong learning: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diversity, participation,and vocational learning[M].UK:Routledge,2011:22-26.

[18]Marsden R.A study of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used by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in the United Kingdo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Ageing,2011,2(1):55-66.

[19]Percy K.An Alternative Ageing Experience:An Account and Assess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in the United Kingdom[M].London:Springer,2019:33-43.

[20]Marsden R.A study of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used by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in the United Kingdo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Ageing,2011,2(1):55?66.

[21]Sawir E.Marginson,S.Loneliness international students:An Australian study[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7(12):148-180.

[22]Third Age Trust.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R].London:The Third Age Trust,2017:2-5.

[23]Midwinter E.Universities of the Third Age:The English version[M].London:Croom Helm,1984:3-19.

[24]Un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in Cambridge.Equal Opportunities Policy[EB/OL].(2019-10-26)[2023-04-05].https://www.u3ac.org.uk/wp-content/uploads/2019/10/Equal-Opportunities-Policy-Members.pdf.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英国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2020年形成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
中国社会管理体制30年